李金增
李金增
李金增,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创新岗位研究员,主要从事恒星与原星团形成及其早期演化领域的多波段观测研究,现为欧洲空间局赫歇尔(Herschel)红外空间天文台SPIRE项目科学专家组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20篇,杰出论文1篇,优秀论文6篇。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8年9月 - 1992年7月河北大学、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 学士
1992年9月- 1995年7月中科院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硕士
1996年9月– 1999年7月中国科学院星国家天文台 博士
工作经历
1995年9月 – 1998年3月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实习员
1998年3月– 2002年3月中科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助理研究员
2000年1月– 2002年2月台湾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同时担任鹿林前山天文SLT望远镜的科学主管(Science Manager).
2002年3月-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
2004年3月 – 2004年3月 在英国Armagh天文台访问
2004年3月 – 2004年6月英国Armagh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任研究助理
2005年12月– 2005年12月在欧南台(ESO) La Silla天文台访问学者
2006年4月– 2006年5月英国Kent大学天体物理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6年9月 – 至今 被聘为欧洲航天局威廉·赫歇尔(Herschel)红外天文台SPIRE项目专家组成
2008年12月– 至今 中国科学院星国家天文台创新岗位研究员
社会任职
1995年 北京天文学会会员
1996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
2006年 欧洲空间局赫歇尔红外空间天文台SPIRE项目科学专家组成员 2006年 “赫歇尔银道面远红外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开放时间核心项目成员、“Gould带恒星形成区巡天探测” 核心项目成员、“HOBYS - 大质量恒星形成区巡天探测” 核心项目成员
研究领域
恒星红外星团(embedded or infrared cluster)的形成及其早期演化。
中低质量恒星的形成及其活动特性研究(金牛T型星:光学证认、吸积爆发、类太阳色球活动、主序前演化、HH天体及喷流;Herbig Ae/Be:HH天体、星周及星团环境)。
大质量恒星的形成及其初始环境条件(恒星初始质量函数、分子云碎裂及云核质量分布、分子云核形成及塌缩的原初物理条件)。
恒星与星团形成初期的H2分子外流活动及其与恒星形成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双极行星星云(PN)的起源问题。
获奖及荣誉
主要从事恒星与原星团形成及其早期演化领域的多波段观测研究,现为欧洲航天局威廉·赫歇尔(Herschel)红外空间天文台SPIRE项目科学专家组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20篇,杰出论文1篇,优秀论文6篇。所发表论文总引用147篇次(截止到2009年7月),其中SCI论文独立他引89篇次。曾多次有近十篇研究论文被国际同行学术论文和恒星形成区工具书单篇通篇引用多达三十余次。原星团大尺度形成论文被国际权威综述文章‘天体物理年评’收录,近五年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12篇,其中3篇为优秀论文。
开辟了国内X-射线选弱线金牛T型星的光学证认与研究,经典金牛T型星吸积爆发的阶段性密集光谱监测与研究工作,并首次成功利用光谱监测手段捕捉到DF Tau 2000年盘吸积爆发的全过程(Li et al., 2001, ApJ Letters 549,89)。发现了爆发过程中短时标弥散云的存在及其与喷流形成的直接关系。
2003年‘玫瑰星云极端天体环境中一系列极端光学喷流的发现’高票入选国家天文台2003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在获奖的基础研究项目中位居第二,该项成果同时入选中国科学院星2003年年鉴和由科学导报评出的《2004年中国重大科学进展》。
首度成功揭示了整个孤立巨分子云范围内星团形成的全景图(Li \u0026 Smith, ,优秀论文),发现了玫瑰巨分子云中原星团的多模式形成以及所呈现出的大尺度结构,建立了该区域原星团形成的‘树型’结构模型。此外,成功揭示了著名年轻疏散星团NGC 2244的次级结构,并意外发现了该星团的神密伴星团(Li ,优秀论文),该发现已被X射线天文台Chandra的观测所证实U。该系列工作得到了国外著名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赞许。
2008年‘玫瑰眼(The Rosette Eye)- 大质量星形成及早期演化重要过渡阶段的发现’(Li et al., 2008, ApJ Letters 679, 101)获得纪念望远镜发明四百周年科学新视野(New Vision 400)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青年学者竞赛二等奖
Detection of An Extraordinary Accretion Event on DFTau
President scholarship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99
Outstanding research paper awards, Hebei University, 1991
代表论著
Li J. Z., Smith M. D., Gredel R., Chris C. J. \u0026 Rector T. A., “The Rosette Eye: the key transition phase in the birth of a massive star”, 2008, ApJ Letters
Li J. Z., Chu Y. -H., Gruendl R., "Resolving the nature of the Rosette HH1 jet facing strong UV dissipation",
Li J. Z. , "Is the emerging massive cluster NGC 2244 a twin cluster?", 2005, ApJ 625, 242
Li J. Z. \u0026 Smith M. D., "The newly hatched rich massive cluster in the ridge of the Rosette Molecular Cloud",
Li J. Z. \u0026 Smith M. D., “Discovery of multi-seeded multi-mode formation of embedded clusters in the Rosette Molecular Complex”
Li J. Z., Rector T. A., “The discovery of a disk-jet system directly exposed to strong ultraviolet fields in the Rosette Nebula”
Li J. Z., Wu C. H., Chen W. P., et al., "Strong Emission Line Stars in the Rosette Nebula"
Li J. Z., Ip W. H., Chen W. P., et al., "An Extraordinary Accretion Event detected on DF Tau", 2001, ApJ Letters
Li J. Z., Hu J. Y., Chen W. P., "New Discovery of WTTS candidates in High-Galactic Latitude Molecular Clouds"
Li J. Z., Hu J. Y., "Newly discovered weak-line T Tauri star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Taurus-Auriga region"
参考资料
李金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24-03-1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任职
研究领域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