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学会
1922年成立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中国天文学会(英文名:Chinese Astronomical Society,英文缩写:CAS)是由中国天文学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业务范围包括开展国内外天文学科的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普及天文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等内容。中国天文学会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总部地址位于栖霞区元化路10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6号楼216室。
192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在北京成立,并设会所于北京古观象台;1932年,会所迁至南京,挂靠在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1949年后,中国天文学会先后由中国科联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并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55年8月,中国天文学会委派张钰哲戴文赛吴新谋、叶式煇出席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天文联合会。1961年12月21-27日,中国天文学会与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太阳、射电联合会议。1979年10月9-16日,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组委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武汉召开了天文地球动力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1980年4月13日,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空间天文和卫星动力学及应用三个专业组正式成立。1983年,中国天文学会同意,并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由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天文学进展》发行。1991年7月23日-8月1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在阿根廷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1届大会。1996年2月11日,中国天文学会接纳自然史研究所为中国天文学会团体会员。200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天文学在前进》第三集(1992年—2002年)制作完成。2018年10月28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昆明市开幕。2022年11月16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在南京举行。2024年10月30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幕。
截至2022年4月中国天文学会下设8个工作委员会、1个基金工作组和11个专业委员会;有团体会员单位36个,会员3000余人。中国天文学会在中国和国际进行“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学术年会”“张衡学术研讨会”“亚太合作天体物理国际系列研讨会”等多次学术交流,中国天文学会还发表《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天文学进展》《天文学报》《天文爱好者》等多种学术刊物。
历史沿革
1912年5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设立中央观象台,接收清政府钦天监外署(泡子河观象台)作为台址;同年民国政府接管清政府所属的军府改组为参谋本部。对军谘府所属创设不久的陆军测量总局和陆军测量学堂(后改称学校)充实人员、设备,在三角科中培养一批实用天文人才。
1915年,中央观象台天文工作者筹组天文学会,先以中国天文学会名义出版《观象丛报》,希望能扩大学术影响,引起重视,从读者中发现、培养和吸收会员;192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正式成立,在北京中央观象台召开成立大会;1923年,中国天文学会接受捐助,设立“隐名奖金”,奖励天文科普作品。1924年,北洋政府接管了原由德国建立的青岛天测所,改名为青岛观象台。
1925年,中国天文学会接受已故名誉会员柯鸿年捐助,设立“淡园奖金”,资助出席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的旅差费用和奖励研究中国古代天文著作的奖金;1927年秋,中国天文学会在南京设立通讯处。不久,秘书处也迁往南京;1930年4月,中国天文学会设立编辑委员会;1930年12月,中国天文学会设立天文名词编译委员会。1932年冬,中国天文学会会址正式迁往南京。
1935年中国天文学会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IAU),成为其团体会员单位。1937年9月因抗日战争,国立各天文机构内迁。天文研究所办事机构先迁湖南南岳,后迁广西桂林,最后迁到昆明市,在凤凰山建立临时所址。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内迁云南澂江后陆续迁广东坪石、连州市。陆地测量总局内迁贵阳,其所属天文观测所迁设在贵州省平坝区
1949年后,中国天文学会先后由中国科联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并一直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53年8月,《天文学报》出版发行。1955年8月,中国天文学会委派张钰哲戴文赛吴新谋、叶式煇等四人出席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天文联合会。1958年,中国天文学会委派张钰哲、程茂兰李珩、朱人俊、王绶琯、戴文赛、赵却民等7人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天文联合会。1961年12月21-27日,中国天文学会与紫金山天文台学术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太阳、射电联合会议,会上共宣读论文5篇,调研报告4篇和太阳物理规划草案1份。1963年11月7-14日,中国天文学会在天津市举行了“第四次全国时间与纬度”学术讨论会。1978年12月8-26日,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组在上海举行天文地球动力学第一次学术讨论会。1979年10月9-16日,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组委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武汉召开了天文地球动力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1980年4月13日,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天体物理、空间天文和卫星动力学及应用三个专业组正式成立。1980年7月,中国天文学会委托北京天文学会和北京天文台创办全国性的第二种天文学术刊物——《天体物理学报》,编辑部正式成立。1981年1月《天体物理学报》正式出版。
1983年下半年,中国天文学会同意,并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由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天文学进展》开始公开发行。1986年1月4日,中国天文学家赴南极洲作首次天文考察。1987年11月30日,中国天文学会、北京天文馆和北京天文学会在北京古观象台召开“高鲁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会。1988年11月19日,中国天文学会和其他十多个全国性学会在福建同安联合召开“纪念苏颂首创水运仪象台900周年大会”。1990年7月14日-21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了在悉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五届亚太地区天文会议。1991年7月23日-8月1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在阿根廷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1届大会。1992年9月,中国天文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天文学在前进》第二集(1982年一1992年)及相应的录象带和幻灯片制作完成。
1993年8月16日-20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了在印度召开的“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天文会议”。1994年8月15日-27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了在荷兰海牙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二十二届大会。1996年2月11日,中国天文学会接纳自然史研究所为中国天文学会团体会员。1996年8月19日-23日,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出席了在韩国釜山召开的“IAU第七次亚太地区天文会议”。1998年7月,中国天文学会组团赴台湾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1999年9月20日-25日,“第五次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高能天体物理讨论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2000年4月6日,中国天文学会与天津天文学会建立业务关系。2001年2月,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天文台共同创办的英文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于2月正式出版。2002年10月30日,中国天文学80周年纪念大会在南京隆重举行;同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天文学在前进》第三集(1992年—2002年)制作完成。
2018年10月28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云南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承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昆明市开幕。2019年11月1日至4日,“中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前沿研讨会暨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和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联合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2021年12月3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西华师范大学南充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隆重开幕。2022年11月16日,中国天文学会成立百年纪念大会在南京举行。2023年8月30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山东天文学会承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山东省威海市开幕。2023年6月7日-6月11日,由中国天文学会“太阳和日球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光电所)、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光电所小组和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承办的“全国太阳物理2023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市召开。2024年10月30日,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浙江省天文学会联合承办的“中国天文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开幕。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最高权利机构
中国天文学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领导学会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下设机构
截至2022年4月,中国天文学会下设8个工作委员会、1个基金工作组和11个专业委员会。
地方组织
截至2024年9月14日,学会与17个省市天文学会和2个天文小组建立业务指导关系。
组织成员
截至2024年9月11日,中国天文学会有团体会员单位36个,个人会员3000余人,他们主要是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
业务资产
业务范围
经费
建设成就
学术交流
国内学术交流
日地空间等离子体系统也是我们目前了解最为详细的天体等离子体对象。而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地球磁层电离层响应这一日地耦合系统链中丰富的各种等离子体活动现象也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其他宇宙等离子天体活动现象的物理机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吴京生先生在本期的系列讲座中将以日地空间中的等离子体物理为主题,围绕当前等离子天体物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一起进行广泛、自由的交流与讨论。
中国虚拟天文台与天文信息学学术年会是一个群众自发的技术研讨会,就VO技术、天文信息学的发展、资源建设、教育科普等广泛的话题展开自由研讨。截至2015年底,年会已经成功举办15届。
“张衡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会议重点讨论恒星演化、银河系结构、致密天体以及时域天文学等科学议题,促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
射电探测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是太阳物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射电数据的分析研究直接推动了太阳物理学多个方向的进展,如耀斑与磁重联、高能粒子加速和传播、辐射机理、日冕磁场测量和空间天气灾害研究等。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微波探测关键技术与射电爆发学术研讨会”。2024年,在中国天文学会、国家基金委的支持下,山东大学、紫金山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家天文台、山东天文学会等单位的相关研究团队联合在山东威海举办2024年微波探测关键技术与射电爆发学术研讨会。
为推动国内行星科学发展,促进国内学者合作与交流,由中国天文学会行星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共同承办,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协办的“中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前沿研讨会暨2024年学术年会”定于2024年12月22-25日在福建厦门举办。
国际学术交流
“亚太合作天体物理国际系列研讨会”旨在促进太平洋/亚洲科学界与世界各地的年轻学者(博士毕业后0-6年内)之间的合作,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论坛,对当前和未来的天体物理研究项目交换想法。该系列专题会议每2-3年举行一次,截至2018年3月,已成功举办过两次。
中国天文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和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NADC)联合推出了天文会议信息系统,希望为国内外的天文学家们提供一个分享、获取天文会议信息的平台。
学术刊物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月刊)是中国天文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学术期刊,发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高水平原创性的研究成果。自2001年创刊,2001-2004被SCIE收录,2005年开始被SCI光盘版收录。其它收录数据库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文摘AAA;美国航空航天局天体物理数据系统ADS。
天文学报》是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紫金山天文台承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发表我国现代天文学各分支学科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从2001年开始,天文学报上发表的论文的英文摘要可通过哈佛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网站供全球同行查找。从1989年起,本刊被英国科学文摘(SA)和苏联文摘杂志系统收录。曾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评为优秀期刊。本刊发表的中文稿件经CAA编辑部选择和翻译后,发表在由荷兰爱思唯尔出版社出版的《Chinese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上。
《天文学进展》于1983年创刊,季刊,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和中国天文学会主办的天文学类学术核心刊物。反映国内外天文学科的发展动态,传扬近年来天文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新成果,主要刊登反映国内外天文学各分支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的评述性文章;也发表学科前沿介绍、科研简讯、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报道等稿件及少量优秀科研论文。
天文爱好者》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天文学会、北京天文馆主办,是我国创刊最早、正式发行的天文科普期刊。《天文爱好者》杂志以追踪天文热点、探索宇宙奥秘、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为办刊宗旨,坚持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介绍天文学基础知识和人类认识宇宙取得的新成果,培养青少年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实践能力,为中小学教学和天文爱好者进行天文观测服务。
人才培养
科技奖项
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
为纪念张钰哲先生,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鼓励并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特设立张钰哲奖。张钰哲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授予在天文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一名中国天文学家,其获奖工作主要在国内进行。奖金为五万元人民币。
中国天文学会黄授书奖
为纪念黄授书先生,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鼓励并表彰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年轻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特设立黄授书奖。黄授书奖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不超过两人,授予在天文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四十岁以下的中国天文学家,其获奖工作应主要在国内完成。总奖金为五万元人民币。
科普活动
中国天文学会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讲座,以促进全国天文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多次举办大型学术年会,多次承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专题研讨论会,多次与日、德、法联合举办双边学术会议,并多次举办全国青少年天文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会徽由金黄色圆形背景、代表学会英文名缩写组成。
精神宗旨
中国天文学会的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贯彻民主办会精神,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积极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团结广大天文工作者和有关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天文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的天文事业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中国天文学会章程.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中国天文学会简介.中国天文学会.2024-01-06
中国天文学会.天眼查.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大.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5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5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大事记.2024-12-04
中国天文学会召开百年纪念大会.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5
中国天文学会现行组织系统图.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中国天文学会单位会员.中国天文学会单位会员.2024-12-04
国内学术交流.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5
国际学术交流.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第15届张衡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天文台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24-12-04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报》.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进展》.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爱好者》.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大事记.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5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大事记.2024-12-05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天文学会大事记.天文学会.2024-12-04
中国天文学会十五届理事会名单.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会员名单.天文学会.2024-12-04
NADC天文会议信息系统上线.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章程.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中国天文学会黄授书奖.中国天文学会.2024-12-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最高权利机构
执行机构
下设机构
地方组织
组织成员
业务资产
业务范围
经费
建设成就
学术交流
国内学术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
学术刊物
人才培养
科技奖项
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
中国天文学会黄授书奖
科普活动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宗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