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斋类集》是一本由
袁宗道和
钱伯城合著的图书,于2007年9月1日由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收集了白苏斋文集的汇编,包括了白苏斋的诗歌、书画、文集等多个方面的作品。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
万历袁宗道墓十七年(1589)
礼部会试第一,殿试成二甲第一名
进士(传胪),次年任翰林院
编修,授
庶吉士,在复古派极盛一时的情况下,他独推
白居易、
苏轼,成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
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六年,
袁宏道共同发起,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组织“蒲桃社”,吟诗撰文,抨击“后七子”。万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40岁。
赵惇继位,赠礼部右侍郎。为人神清气秀,稳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简应酬”,“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著有《
白苏斋集》22卷行世。他的诗文创作无人云亦云之作,多是有感而发、率真自然之作。代表作有《戒坛山一》、《上方山》、《小西天一》等,但他的创作如
袁宏道一样存在这内容贫乏的缺点,这也是由他的创作思想导致的。
袁宗道,是公安“三袁”中之长兄。在公安派文学中,他率先提出反对“后七子”的模拟之风,主张独创,要求写真情实感。其诗歌风格雍容和雅,语言清新,不落陈言旧套。《白苏斋类集》原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初版于1989年。本书是作者的诗文集,共二十二卷,内容分为诗、文、序、志状、祭文、记、笺、志书等类。
钱伯城标点,无注,所据底本为台湾中央图书馆所藏刘氏嘉业堂藏书。其卷一卷二为古诗类,卷三至卷五为今体诗,卷六为绝句,卷七、卷八为馆阁文类,卷九、卷十为序类,卷十一志状祭文类,卷十二志状类,卷十三祭文类,卷十四记类,卷十五、十六笺牍类,卷十七至十九说书类,卷二十至二十二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