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的“
四库全书”,在中国失传1200年的珍贵古籍,领导人一读再读的匡政巨著,日本历代天皇及大臣奉为宝典!
唐朝贞观初年,著名谏官
魏徵及大臣
虞世南、
褚遂良等受命于
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汇编成为《群书治要》,自成书之日起,就成了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精华,按照经、史、子分门别类,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开启了大唐盛世三百年,影响中华文化千余年。
《群书治要》(精装典藏版)由唐太宗李世民下诏,魏徴、虞世南、褚遂良等编撰而成,影响深远;它成了
唐朝的施政指南,开启了大唐盛世三百年;
魏徵在序文中称其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后成为古代君臣治国的
教科书。
《群书治要》(精装典藏版)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精华,汇编而成。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
该书屡被读者热读并推荐,可谓匡政奇书。更是被誉为比《
资治通鉴》还全面的治国宝典。
《群书治要》曾在
中原地区失传千余年。而当时被
日本遣唐使带回去后,很快就被日本天皇及大臣奉为治国圭,由此也得以保存流传。后来回到了中国。
魏徵(580年-643年),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谏臣。魏征病逝后,
李世民痛哭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徴逝,遂亡一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