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山西省朔州市城北5公里的平朔露天煤炭公司行政生活区一带,是1983年发掘的,共有1500多个墓葬,出土文物15000多件,是全国最大的汉墓群。这些汉墓群有大有小,高者十五米左右,低者三四米左右。从这些陵墓的大小、高低、深浅、规模等都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的官职大小。墓内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均为死者生前的生活实用物品。包括各类陶器、炊具、酒具、钱币、铜器、铁器、玉器、
漆器、铅器、木器等。
位于朔州市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附近。已发掘的
汉墓有800多座。墓葬分布密集。有墓穴、洞室、砖室、木等多种,墓道和墓室有多种形制。墓中所葬,大多属王、泰两姓家族,而且多是一棺一椁。墓中有陶器、铜器、玉器、漆器等生活用具和珍贵的殉葬品。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直径18厘米的百乳镜。乳镜聚于镜面,如繁星闪烁,是
汉代铜镜中的佳品。此外,铜质四种
熏炉、龟鹤
博山炉,完好的棋盘等,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据考古人员认定,出土文物中最珍贵的是一件造型生动、工艺考究的
鹈鹕属衔鱼灯。整个灯用铜铸成,灯形作鹈衔鱼伫立状。若将灯烛点燃,
烟雾袅袅上升,进入鱼与鹈鹕相连的管道,凝积成烟灰,可导入鹈鹕体内,溶入水中。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能设计出消除灯烟污染的灯具,实属难能可贵。墓群出土文物中,兵器所占比重很大。
广武汉墓群在
朔州市山阴县西南,旧广武与
广武城之北,共有 288座。整个墓群南依群山,北连朔州平川,从南向北俯瞰,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罗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的也有三米多。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为全国之首,1988年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在汉墓群南端修建了广武汉墓群保管所。现在广武墓群虽然未发掘,但从墓群西北端被水冲塌的四座墓室看,为
砖室墓,出土的文物有陶壶、陶罐、陶钵、陶及
五铢钱等,从墓的形状和出土文物考证:当为
东汉时期。
新
广武县和旧广武地段,在汉代时属雁门郡的阴馆县管辖。阴馆县
刘启三年(公元前 154年)置,东汉时雁门郡治从善无县(山西右玉境)迁于此。据《
太平寰宇记》称:“阴馆城今名下官城”,故治即今
朔州市朔城区汴子乡下官城一带。这里依山傍险,雄踞
雁门关前,在古代历为屯兵扼守、
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汉王朝在此设县置郡,抵御
匈奴贵族南下,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
广武汉墓群是汉代雁门郡治和阴馆县官吏与富豪人家的集中墓地。它是研究我国汉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正是这每个渺小的个体,护卫着汉室天下的无限江山,千百年之后,依然排列着整齐的阵形伫立在塞外的秋风之中。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
地级市,是全国新型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全市辖两区四县,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5万。朔州市土地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达500亿吨,境内有全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特大型露天煤炭企业,年产原煤可达5000万吨,有
华北地区单机容量最大的神头第一、第二发电厂。朔州市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发达,运煤专线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怀仁机场和平朔机场通航京、沪。全市实现电话联网和长途运输邮字化,市话交换程控化。
朔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历史名人辈出。有国内外现有最古老、最高大的
应县辽代六层佛宫寺释迦木塔,有创建与
唐朝的崇福寺;有
旧石器时代的峙峪人遗址。此外还有著名的北匈奴的“杀虎口”、
杨家将血战抗辽的“金沙滩”,规模宏大的新广武汉墓群,以及象征
中原地区力量的内外长城。
尉迟敬德、
张辽、
鲍承先、班捷舒等历史名人都是朔州人。朔州市与
美国、
俄罗斯、
日本、
捷克斯洛伐克、
意大利、
马来西亚、
香港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先后合资、合作兴办的企业普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