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口乡(现已并入纪昌庄乡)隶属
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位于邢台、
石家庄市、
衡水市三地区交界处,乡政府驻地
百尺口村位于县城东偏北30公里处,下辖8个行政村。乡域地势平坦,以壤质潮土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
清《宁晋县志》载:“水经云:太白渠东入�河,分为二水枝,津右出东南流,谓之百尺沟,俗称百尺口,声传讹也。在杨氏东”。
爱新觉罗·旻宁三年(1823年),
滹沱河决口,淤平
壕沟,改为今名。1145户,4434人,耕地768公顷。
在百尺口西2.3公里处。相传,建村时,东边有一片树林,古称林子,以林名村。盛产
鸭梨、
雪花梨,民风质朴,闻名乡里。370户,1389人,耕地241公顷。
在百尺口西南2公里处。相传,原名火木庄、
邢家湾镇、西流庄三个自然村。
北宋时,西流庄毁于战火,剩下二村,常闹纠纷,为搞好团结,和睦相处,取名和睦庄。后分二村,该村居东,而得名。259户,962人,耕地190公顷。村人
王彦修,1976年在部队服役间,遇
唐山地震,舍已救人,英勇献身,被中央军委命名为“雷锋式的战士”,葬于
宁晋县烈士陵园。
在百尺口南3.3公里,位于邢、石、衡三市交界处。清乾隆间,村建于沱河分支河口处,名小河口。
咸丰间,东半部归束鹿管辖,称小河口,西半部归宁晋,称百尺桥。
抗日战争时期,两村合并,划归宁晋。村名各取原名一字,称今名,664户,2351人,耕地430公顷。1958年分为东、西两个行政村。其中:
在百尺口西南偏东5公里处。清道光间,冀县西王庄郑氏在此建盆窑。后招婿樊仲宣在此建村,故名。村内樊、脱为两大姓氏,
脱姓源自
蒙古族,由
新河县迁来。日本侵华期间,该村村民曾在东北三省做水暖安装工作,技艺传于后人,带动周边邻村形成主导产业。92户,338人,耕地4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