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阳逻港
长江中游最佳的深水良港
武汉国际集装箱转运有限公司(WIT)系长江中上游首家由外商控股的中外合资港口企业,位处武汉阳逻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现拥有两个5000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是长江中上游第一个按国际标准设计的专业化集装箱码头。码头前沿江宽1600米,岸线平顺,地质结构稳定,不淤不滞,水深常年保持在7米以上。由于高标准的设计,码头平台在百年一遇洪水期仍高出水面1米,因而码头不会受长江枯水、洪水季节影响,常年可停泊5000吨级船舶和宽身浅底的万吨级船舶,能适应长江集装箱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是长江中游最佳的深水良港。
2015年1月27日,随着首批从智利进口的车厘子集装箱货柜抵达武汉阳逻新港,并通过了当地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查验、检疫等流程,未来一至两天将投放市场,从而结束了武汉不能直接进口水果的历史,武汉阳逻港口岸就此成为长江中上游首个进口水果指定水运口岸。
发展历程
港区交通便捷,京广、京九铁路连线位于阳逻武汉新港以北仅30公里,水铁联运十分便捷;公路运输更是四通八达:由汉施公路直达武汉市区并与106、318国道相通;经武汉绕城公路、阳逻长江大桥,与沪蓉、京珠北高速一线相连。WIT码头现配有40.5吨/30米跨距的集装箱岸边起重机、45吨/30米跨距的多用途(装备自动旋锁吊具)门机和40.5吨集装箱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等一系列先进和完备的集装箱装卸设备和CTMS系统、中国中央电视台系统等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港口装卸作业效率和通过能力得到充分保障。
2004年6月1日,经武汉海关批准,WIT成为武汉水运口岸第一家正式开展进出口跨关区货物中转业务的码头公司。2004年9月6日,武汉市水运口岸中首座“公用型”保税仓库经武汉海关批准在WIT正式成立。
2014年11月18日,在武汉新港统筹协调及湖北省检验检疫局等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配合下,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作出了关于同意武汉阳逻港口岸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的批复。
土建设施
1、集装箱泊位
二个5000吨级(兼靠10000吨级)集装箱泊位。码头结构为高桩梁板式,平台长255米,宽30米;平台通过三座引桥与岸连接,引桥宽12米,上、中、下游引桥长度分114米、91米、71米;设计最高水位可达26.70米(黄海基准面,按抗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考虑),设计最低水位9.03米(按保证枯水期水深可达7米考虑),所以,几乎不受长江四季水位变化的影响,可终年靠泊5000吨级普通型(兼顾10000吨级宽身浅底型)江海直达轮。
2、堆场
集装箱重箱堆场面积为62880m2,单层可同时堆放1668个标准箱,最大堆存能力可达8124个标准箱。集装箱空箱堆场14038m2,单层可同时堆放604个标准箱,最大堆存能力可达3020个标准箱。另为了满足冷藏集装箱的堆存要求,堆场内设有可同时支持32个冷藏箱使用的供电系统。
3、主要生产和管理用建筑物
为了适应生产和管理的要求,港区内建有面积为3000m2的全中央空调现代化综合办公楼一座、468m2的前方调度楼一座、2718m2的海关保税仓库一座、207m2用于薰蒸的药品仓库一座。同时还建有用于集装箱进出港区监控和管理的检查桥一座(配有80T地磅,756m2)。
4、主要辅助生产设施
为了保证生产作业和正常营运的进行和安全,港区内建有用于装卸机械和集装箱维修和保养的机修车间一座、消防泵房一座、污水处理车间一座、20T油罐一座、变电站一座、加油站一座和可停放20台各类作业车辆的流动机械库一座等全套辅助生产设施。
5、新建工程
新建轻钢结构仓库一座,建筑面积为3570平方米,该工程于2007年8月份完工。
信息化
通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1、有线和无线通讯系统
为了保障与外界的通讯通畅和对作业现场实行统一的调度管理,WIT将安装先进的程控式有线电话交换机系统和用户数达40个的4频点无线调度通讯系统。此外,为了保证进出港船舶的航行安全,提高港口营运效率WIT亦准备设置无线高频(VHF)电台,以实现船、岸之间的即时通讯。
2、WIT所购置的先进CTMS系统已安装调度完毕,现正供员工操作培训之用。此系统将能可靠保证WIT集装箱作业的高效和准确,并可实现与口岸联检单位的EDI数据交换,确保进出货物的监管。
3、中央监控电视系统(中国中央电视台)
为了便于集装箱码头及堆场等场所的适时监控和调度,加强港区的保安以及配合海关等口岸监管部门的工作需要,WIT装置了一套先进CCTV系统。通过遍布港区的数十个摄像头,可对港区内的生产作业和堆场、仓库的各个角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
开通使用
2021年8月1日,武汉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项目码头部分先期投入使用。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土建设施
信息化
开通使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