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镇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下辖镇
天星镇地处云南省东北部、大关县中部,东经103°54′—101°47′、北纬27°44′—27°58′之间,是大关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镇,现已入选为全国重点乡镇
历史沿革
天星镇地处滇东北北部、大关县中部,东经103°54′—101°47′、北纬27°44′—27°58′之间,东南面与彝良县相邻,西南与翠华镇、寿山乡接壤,北与吉利镇毗邻。全镇辖1个社区16个村425个村民小组。是大关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乡镇,现有农户20004户,有人口63963人,其中农业人口62327人,占96﹪,有汉族苗族彝族白族回族傈僳族哈尼族壮族傣族9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944人,其中苗族3237人、彝族677人、白族15人、回族8人、族2人、哈尼族2人、壮族2人、傣族1人。全镇国土面积406.47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560米,最低海拔650米,属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000毫米,是典型的立体气候,适宜种植玉米、稻谷、小麦、阳芋烤烟等农作物,低热河谷地区适宜种植冬早蔬菜。全镇共有耕地面积74142亩(其中水田面积9865亩),人均占有耕地1.21亩、林地3.26亩。201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4053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85元。
镇政府驻地位于洛泽河畔安乐村境内,距大关县政府所在地31公里,距国道213线公路和滇川要道昆水公路、水麻高速公路麻昭高速公路麻柳湾(岔河)出入口10公里。内昆铁路、大(关)彝(良)公路沿洛泽河临街而过,天星1、2号大桥横跨东西,黄水河大桥连接南北,镇内有全县最大的物资集散基地和年客流量达18万人次的大关火车站。镇政府所在地有城镇居民及外来人口8000余人,集镇面积3.4平方公里,长远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位置地域
天星镇历史渊远,人杰地灵,风景宜人,壮观的洛泽河横穿全镇,清澈的黄水河一泻南北,滋润着全镇6万多天星儿女。斜文村庙子坡是清朝末年李蓝义军起义发祥地,天星集镇半边街大桥头有李蓝义军集体殉难地;自然保护区罗汉坝,是大关县旅游开发“三片一线”风景名胜片区之一,罗汉坝集原始森林、高原湖泊(杜鹃湖)为一体,湖光山色,风景宜人,是旅游休闲和避暑观光的好去处。境内有103700亩风景保护区、3万亩原始森林、1719亩湿地,红豆杉大树杜鹃等国家20种珍稀植物,熊、云豹等国家保护动物13种;具有《苗族芦笙舞之乡》美誉苗族聚居地绿南村凉风坳,距集镇15公里,道路交通良好,是云、贵、川三省边界苗族同胞每年“花山节”的活动圣地。每年5月均有2万多苗族同胞聚集于此欢度节日。热闹非凡的花山节,苗族同胞们举行赛马、射弩、踢球、吹枪、芦笙等活动,使之成为游客了解苗族同胞生活习俗和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窗口;海马三社地处罗泽河东岸,距集镇1.5公里,村组公路直通腹地。该组地势平坦,产业结构调整较早,经济发达,民风淳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和“农家乐”建设的首选之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雅的人文环境是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当前正依托罗汉坝丰富的天然资源,把罗汉坝建成连接黄连河、青龙洞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辐射凉风坳与海马三社,打造出一条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族文化的精品旅游线。
水资源
天星镇水利资源丰富,有罗汉坝水库一个,容量580余万立方米,即将建设广东坝小二型水库;全镇有灌溉渠道260条,其中罗汉坝水库东西干渠承载着沿河、中心、南甸、祥云四村近6000余亩水田灌溉,也是最重要的两条防洪排涝渠;有抗旱池70个108500立方米,有防洪排涝沟898条17000米。
土地资源
全镇有耕地总面积74142亩(其中:水田9865亩,旱地6427亩),人均占有耕地1.21亩,主要种植玉米、稻谷、阳芋烤烟番薯花生等作物;有林地30余万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万亩,人均占有经济林果地0.03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木漆、李、桃、樱桃花椒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70亩,其中养殖面积20亩;牧草地5000亩,荒山荒地20000亩,其他面积2560亩。境内已探明可开发煤矿储藏量近400万吨,现有规模为3万吨、总投资800万元的沿河煤矿一个,年产值达500万元;境内有储存上亿吨、品位达98.5%以上的硅矿石英砂)待规模化采、冶;有丰富的铁矿铅锌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全镇水系发达电力开发潜力优势大,营盘河电站建设竣工,洛泽河自南向北由彝良县流经本镇最终在水富县汇入金沙江,境内可开发建设梯级水电站3个,距离集镇17公里,投资3.67亿元的装机设计总容量达80000KW以上的庙林电站投产运营,大水沟、麻柳湾电站即将复工。
人口
2015年,全镇年末人口64932人,其中:男34651人,女30291人;农业人口62327人,非农业人口2581人;全镇有卫生机构22个,即: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19个。有病床120张,医务人员117人,其中:镇卫生人员85人,“四苗”覆盖率97.89%,比上年下降0.7%。镇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投资250万元修建的中心卫生院住院大楼已投入使用,预防保健工作取得实效。
政治
天星镇党委下设党总支17个,党支部160个,党员1396名。已发展党员35人,预备期满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的有24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0人。基本实现了90%的村民小组长和村干部是党员。06年以来,镇党委被县委评为先进党组织,双河、天星、青杠7个党总支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祥云村海马党支部、公平先锋党支部、田家湾党支部被评为全县优秀基层党支部,全镇有15名党员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党务工作者、有23名共产党员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全镇建有团委1个,16团总支,3个校团支部1个农村团支部,共有团员4526人。
人口民族
天星镇是连接彝良县大关县的纽带,是全县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内昆铁路在镇境内33.9公里,大关火车站座落集镇,总长40公里的岔彝二级公路穿境而过,结束了镇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全镇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村、组公路里程达500公里,其中镇村公路132公里,随着镇通达工程及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全镇村组公路逐步向每一个村民小组通公路的目标迈进。
综述
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大对农村能源建设的领导和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户搞好能源建设,目前已安装太阳能830余个,建成沼气池3125口。
农业
全镇有天星、幸福、沿河3个集镇,天星集镇占地3.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幸福集镇占地1平方公里,沿河集镇占地0.5平方公里,现有传统集贸市场3个,已建成天星集镇农贸市场1个。
社会
全镇有老式公厕3座,简易垃圾填埋场2个,小型垃圾清运车2辆。
2015年,全镇完成镇内生产总值4053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08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粮食总产量实现29496吨。
教育
全镇有适龄儿童7415人,已入学7387人,入学率99.62%;适龄少年2574人,已入学2493人,入学率96.84%。有青壮年31960人,其中文盲青年2283人,现已脱盲2283人,文盲率为0。全镇有文化站一个,农家书屋16个,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效果较为明显:一是天星镇办起了第一个村组文化室;二是反映新农村建设原创歌舞《海马交响曲》代表全县参加市级调演,少数民族歌舞《花嫁》、《苗寨乐》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好评;三是苗族王杰锋的芦笙制作已被列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位置地域
水资源
土地资源
人口
政治
人口民族
综述
农业
社会
教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