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数字
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最初是为了防止数目被涂改而发明的。
根据考古研究,大写数字最早在东晋末期被广泛应用,也有说法是唐代武周时期。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治理朝政,实施了严格的法令,以防止官员改写小写数字并侵吞国家财物。
历史沿革
中国汉字中有小写和大写数字两种,小写数字包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大写数字则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这两组数字的文字在中国古老的文字中早已出现,但系统应用于数字之中则是后来的事情。关于大写数字是何时发明和启用的,目前有几种说法。
根据近代学者基于考古研究的观点,大写数字最早在东晋末期便被广泛应用。1959年至1975年,吐鲁番市出土文物中有很多使用大写数字的例证。例如,《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西州高昌县里正史玄政纳当年官贷小子抄》载:“崇化乡里正史玄政纳麟德元年官贷小子(“官贷小子"是官贷小麦利息的省称)贰斗,其年十二月叁拾日。”又如《高昌延昌二十七年(公元587年)六月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有“都合买马壹匹,用银钱肆拾伍文"字样。《北凉玄始十一年(公元422年)马受条呈为出酒事》中有“合用酒柒"字样。这些证据表明,早在公元4世纪前后(约东晋末年),人们已在券契中使用大写数字,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了。
也有学者指出,大写数字系统的使用最迟出现在唐朝武周时期。武则天时期竖立的《岱岳观造像记》石碑中刻有大写数字,这是目前年代最早的证据。唐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宋版)《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中也记述了:“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明末学者顾炎武研究认为,“漆”字本应作“黍”,多的三点是后人加的。“漆”后来简化为“柒”,并沿用至今。
也有一种说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治理朝政,针对一些官员肆意改写中国小写数字并大量侵吞国家财物的问题,实施了严格的法令。规定记载钱粮的小写数字必须一律改用大写数字书写,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至今,尽管阿拉伯数字已被广泛使用,但大写数字在某些管理或经营钱物的部门(如银行、保险业)仍被沿用。
大写数字的使用,应当是在汉字发明之后不久就陆续开始使用了。古老的大写数字,与其他古老的汉字一样,是由一个音节演变成多个音节和意义的。它的序数从“壹”到“拾”,从“百”到“萬”,也都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这可以从许慎所撰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和其它一些古籍里获得一些相关信息。中国大写数字是一套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完善数字系统。根据目前所见到的文物考证,大写数字最晚在南北朝初期,人们在财物契约中已经广泛使用了。此后,历代王朝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不断完善和强化其数字功能。
主要用途
中文大写数字主要用于支票、发票、传票、合同等重要票据,其特点在于笔画繁多、庄重严谨,可有效防止被篡改,有利于避免混淆和经济损失。此外,中文大写数字在财务、金融、商业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书写规范
大写数字的写法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使用正楷或行书体书写,不使用简化字或口语替代,且各部分之间不出现空隙。金额前需添加货币名称,且不能留有空格。大写金额书写时,需要添加实物名称或“计”“合计”“总计”等字样。同时,“整”字用于表示金额的截止,分字后不写“整”或“正”。在写“壹拾几”时,“壹”不能丢。大写金额中“零”的写法取决于小写金额中“0”的位置,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书写。
数字意义
壹是“一”的大写,具有数字意义。在《左传·昭公十年》中,有“而壹用之”的描述,杜预注:“壹,同也”。《董仲舒传赞》中也有“今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的描述,这里的“壹”有统领、统一的意思。
贰是《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中的副益,表示立有副职。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有“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的描述,这里出现了贰的数字意义。
叁是商星,其字形系“三星”叁也,隶书为“叁”,用为 “叁两”“叁差"等,已显示叁的数字意义。段玉裁认为许氏为记忆之误。
肆原意有显露、陈设之意,与市同音同意。如酒肆、茶市等。在《论语·子张》和《汉书·食货志上》中都有关于肆的描述。其介入大写数之中可能与的字音有关。
伍是《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中的相什佰,古佰字就有数字概念。《广韵》中提到“一百为一佰”,《书·音义》也解释了什和佰的概念,其中“仟”和“佰”都是千数和百数的概念。
陆是高平地。《释地》《毛转》皆曰:高平曰陆。它作为“六字”的大写可能与读音有关(liti)。
柒是“七”的大写数字,最早与漆树有关。《山海经》中有记载,一些学者认为“柒”是“黍”的误写。作为“七”的大写数字可能与发音有关。
捌是《辞海》载,原字义为:用手分开;农具名。《广韵,十五辖》:“捌,元齿祀也"作为“八”的大写可能与其读音有关。
玖是《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石之次玉,黑色者" 《诗》曰:“贻我佩玖"。作为“九”的大写数字,可能与其读音有关。
拾是《说之解字》中的“掇也”,表示收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有提到,但并没有数字意义。作为“十”的大写可能与发音有关。
佰是《说文》中的古字,表示相什佰,即数字概念。在《广韵》中,一百被称作一佰。同时,《音义》和《師古》等经典古籍也提到了佰的概念,将其与千钱和百钱联系起来。
仟是千的数字概念,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其中提到了仟佰,原是千人、百人之长。也有将仟、佰写作阡、陌的情况。
“萬”是《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中的古字,表示一种草本植物。后来,注释家郑玄将其读作“萬”。它是千数的十倍,在汉代以前就已经介入数字序列。在《百官公卿表》中,颜师古注提到汉制中三公的俸禄为“萬石”,即一个月三百五十斛谷。在《晋书·石勒上》中,也出现了不少“萬”字,如“众至数萬”、“杀萬余人”和“死者萬余人”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主要用途
书写规范
数字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