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舌鉴》,舌诊著作,1卷。清·
张登(诞先)撰于
康熙七年(1668年)。乃取《观舌心法》删繁正误,摘录其中有关伤寒舌象120种,参入其父
张石顽部分治案及作者个人经验汇编而成。所述舌象归纳为白胎舌、黄胎舌、黑胎舌、灰色舌、红色舌、紫色舌、霉酱色胎舌、蓝色胎舌及妊娠
伤寒舌9类,每类冠以总论,下附各舌象图加以说明,兼述病机及治法。内容简要,条理清晰。
本书为
张姓论舌专著,系以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为张本,经删补订正而成。其自序称:“盖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必现于舌,非若脉法之隐而不显也。况
阴盛格阳与邪热郁伏,多有假证假脉,惟验舌上胎色之滑、燥、厚、薄,昭若冰鉴,无所遁形。由是取《观舌心法》,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家大人(指张璐)治案所纪及己所亲历,共得120图,名曰《伤寒舌鉴》。”
张登为
清代名医张璐之长子,幼承家学,医术颇精。曾与其弟张一道助父张璐编辑《张氏医通》《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等书。
尝读
张仲景书,止言舌白、苔滑,并无黄、黑、刺、裂。至《金镜录》始集三十六图,逮后《观舌心法》广至一百三十有七,何后世证变之多若此?宁知
伤寒自表传里,舌苔必由白滑而变他色,不似伏邪瘟疫等热毒,自内达外之,一病便见黄黑诸苔也。观仲景论中,一见舌白、苔滑,即言难治,安有失治而致变者乎?所以仲景止言白苔,已见一斑,不烦琐屑。后人无先圣治未病之能,势不得不反复辨论以启蒙昧。盖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必现于舌,非若脉法之隐而不显也。况
阴盛格阳,与邪热郁伏,多有假证假脉,惟验舌上苔色之滑、燥、浓、薄,昭若冰鉴,无所遁形。由是取《观舌心法》,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
伤寒者,而参入家大人治案所纪及己所亲历,共得一百二十图,命曰伤寒舌鉴。授之,以公同志临证之一助云。
《伤寒舌鉴》共有120幅舌苔图,分为白苔、黄苔、黑苔、灰苔、霉酱色苔、红舌、紫舌、蓝舌等8类,末附妊娠伤寒舌苔一种。每种舌象,均首列总论,扼要概括其成因、变化规律及辨证意义。总论之下再根据舌色或苔色之深浅、兼杂、润燥、偏全及形态等情况,逐一图示其形色,叙述其病证,阐明其机理,参列其治法。其舌图大多采自《伤寒观舌心法》或《
敖氏伤寒金镜录》,但已“正其错误”或予以补订。此外,书中部分内容还包括
张石顽《伤寒绪论·辨舌》的理论以及自己的临证经验。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切合临床实际,流传颇广,影响较大。《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本书“古经于诊候之外兼及辨色聆音,而未尝以舌观病。舌白、胎滑之说,始见
张仲景《
伤寒论》,其传亦古,然其法不详,亦未尝言及种种之别。后《金镜录》推至三十六图,未为备,《观舌心法》衍至(百)三十七图,又颇病繁芜。登以己所阅历,参证于二书之间,削烦正,以成是书,较之脉候隐微尤易考验,固诊
伤寒者所宜参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