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新生,教授,男,1948年生,山东临朐人。先后就读于
天津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在南开大学师从著名
历史学家
王玉哲先生攻读先秦史,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茨城基督教大学教授。现为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兼任
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
河南大学兼职教授。
巴新生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伦理文化史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编著多种。其专著《
西周伦理形态研究》,是第一部全面揭示中国伦理文化奠基时期的西周伦理形态的书,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政治思想史、
伦理学说史的范畴,即不仅把伦理作为思想家的思想意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趋向与西周的政治、经济结构紧密相联,把西周的伦理政治结构、伦理经济结构视作这种价值观念的物化,把
西周社会看作是一个伦理实体。这种广义伦理文化的视角,既符合西周的历史实际,又可大大加深我们对西周作为伦理社会的认识。这种研究视角得到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著名哲学家
方克立先生的首肯。该书出版后被多种学术专著和博士论文引作重要参考文献,并被发表于刊物《
历史研究》的《先秦史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前瞻》一文介绍。此外巴新生教授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
中国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学术研究》、《东洋文化研究》(
日本)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已发表的论文有些被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如国内的《新华社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历史研究》、《北大学报》,日本的论说关系保存会《中国关系论说资料》、《明代史研究》等转载介绍征引。其中《西周宗盟初探》一文,揭示了"宗盟"这种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的构筑,认为把异姓纳入周人宗法等级秩序的不是传统的所谓"联姻",而是伴随着分封周人所创造的"赐姓、土、命氏"这样一种泛血缘认同的文化。即周人在对异姓诸侯进行宗法分封的前提是将其血缘关系,编织到以
姬姓周天子为大宗的宗法秩序内。宗盟政体正是这种文化的一个创举,这种泛血缘文化是周人的创造,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该文不仅荣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还荣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成为八篇获奖论文中先秦史的一篇,获奖消息由刊物《
历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予以刊载。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泛血缘特征,特别是理解从血缘到泛血缘,从宗法制到宗法秩序,社会与政权在血缘认同文化基础上得到整合。理解这一点不仅对于我们明白宗法制何以成为
西周这种早期国家形态的组织方式,何以成为几千年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工具,又何以成为历史上中国人的重要价值观念。同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特色也是不无裨益的。发现中国历史文化具有浓厚的泛血缘特征,提出了"泛血缘文化或拟血缘文化"这一命题,是巴新生教授的主要心得。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先秦"德"的起源与流变》、《西周宗盟初探》、《西周土地宗法伦理形态研究》、《西周领主土地所有权方面所见之伦理经济观念蠡测 》、《西周孝道试析》、《试论西周宗法伦理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孔子"仁"的泛血缘特征发微》、《西汉陵县的创置与关中政治经济中心的重建》、《汉初郡国并行政体试析》等,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