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拉丁学名:Anthus pratensis):是
雀形目科的鸟类,属小型
鸣禽,体长约15厘米,体型较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乎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外侧尾羽具白,野外停栖时,常做有规律的上、下摆动,腿细长,后趾具长爪,适于在地面行走。
喜欢在针叶、阔叶、杂木等种类树林或附近的草地栖息,也好集群活动。性很机警,稍有动静立即飞往树上,并发出高声鸣叫。繁殖于古北界的西部。越冬至
北非、
中东至
土耳其。罕见冬候鸟至
天山西部、中国新疆西北部草地及多石的半
荒漠。
草地鹨上体橄榄褐绿色或橄榄色具黑褐色纵纹,其中头顶至后颈纵纹较细窄,而背部纵纹较宽粗,从背往后纵纹逐渐变得不明显甚至消失,腰至短的尾上覆羽无纵纹。尾暗褐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内侧基部为暗褐色,其余部分为白色,形成一大的楔状白斑,次一对外侧尾羽仅具小的白色端斑,中央尾羽黑褐色具淡色羽缘。翅暗褐色,翅上覆羽黑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灰白色或淡褐灰色羽缘,三级飞羽亦具宽的褐白色羽缘,在翅上形成两条灰白色翼斑。眉纹乳白色。下体皮黄白色或白色沾褐,喉侧、胸和两胁具暗褐色纵纹。
大小量度:体重♂16-20g,♀15-18g;体长♂145-170mm,♀140-163mm;嘴峰♀10mm;♀
成都地铁10号线11mm;翅♂74-86mm,♀73-85mm;尾♂60-70mm,♀59-64mm;跗♂20-22mm,♀20-22mm。(注:
雄性——♂;
雌性——♀)
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及其附近的草地、沼泽和半
荒漠地区,也常活动在林缘、路边、河谷、林间空地、高山
冻原、草地等各类生境,有时也出现在居民点。
食物主要有
鳞翅目幼虫、
蚱蜢、
象鼻虫、虻、
金花虫科、
甲虫、蚂蚁、蜷象等昆虫,也吃
蜘蛛、
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吃
苔藓植物、谷粒、
禾本科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结松散群活动,迁徙期间亦集成较大的群。多在地上奔跑觅食。夏季食昆虫,秋冬吃草籽。鸟鸣为轻而尖的sip-sip-sip声。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林缘、林间路边或林中空地等开阔地区地上草丛或灌木旁凹坑内,也在林中溪流岸边石隙下浅坑内营巢。营巢由雌雄
亲鸟共同承担。巢呈浅杯状,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由枯草茎、草叶、
松针和
苔藓植物构成。巢隐蔽在田野中,巢的大小为7-8cm,深4.5-5cm。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6枚,卵黄色、灰色或绿色,被有暗褐色斑点,尤以钝端斑点较密较深,几为黑色。卵的大小为18-20mm×12.5-15mm。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天。
早成雏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
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