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赴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肿瘤分子生物实验室深造。2001年任
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肿瘤分子生物实验室客座教授。1995年至2006年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教授。现任复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主任,国家卫生部部署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肿瘤病理负责人,
上海市重点学科(肿瘤病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病理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委、“
中国癌症杂志”常务编委。长期从事肿瘤病理、免疫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
1998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1名,正在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生1名,并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
肿瘤学教学工作多年。2002年至今负责
上海市病理学三年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并多次负责举办“
淋巴瘤病理研究进展”、“骨和
软组织肿瘤”、“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学习班以及与
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病理科学术交流研讨会,在研究生培养、青年病理医师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
先后发表《典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中国人遗传性非腺瘤病性大肠癌分子遗传学研究》、《Construction of heteroduplex
脱氧核糖核酸 and model for functional analysis of mismatch repair in vitro》等十余篇论文。
历年来发表论文100多篇,参加多种学术专着的撰写工作,曾获卫生部技进步奖
一等奖(1997),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1996)及多项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并主持和参加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肿瘤病理)学科建设,
复旦大学重中之重学科建设(
病理学),全国重点学科建设(病理学)及上海市科学发展基金项目。 “错配修复基因在
淋巴瘤发病中的遗传学基础”的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目前研究重点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病理、微卫星不稳定性和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的系统研究,已提出中国人HNPCC家系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分析策略,获
上海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已开展临床应用。第一申请人课题“中国人HNPCC基因表达谱和分子遗传学筛选的进一步研究”获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70万资助。2007年作为“肿瘤病理综合诊断平台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学科带头人获得国家卫生部部署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资助2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