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生,1977年出生于山东滕州,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入选者、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科技部863项目首席专家。
1997年本科毕业于
西安交通大学,2002年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获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获第七届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2016年陈海生入选第五届首都科技盛典人物。2019年8月2日,入选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人物经历
1997年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2002年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习期间主要开展
叶轮机械内部
气动特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工作。博士学习期间曾被选派到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工作(2000.11-2001.2,中国比利时政府双边合作项目),主要开展了叶轮机械内部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2002~2004年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期间主要开展了航空航天飞行器推进与绕流等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2004~2005年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5~2009年在
利兹大学工作,任Visiting Research Fellow/Senior Visiting Research Fellow/Research Fellow等职;
2009年入选中科院“
百人计划”,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博导、所长助理兼科技发展处处长、储能研发中心主任、大规模
储能技术分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博导。
2009年起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博导;曾被选派到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2000.11-2001.2,
访问学者,中比政府间合作项目)和英国
剑桥大学(2013.11-2014.02,高访,科技部领军人才研修项目)做访问研究;
2010年起先后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主任、科技发展处处长、所长助理等职,
2015年起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副所长和国家能源大规模物理
储能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博士生期间主要开展
叶轮机械内部
气动特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工作,其中在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期间主要开展叶轮机械内部非定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成果曾获“中科院优秀
博士论文奖”、“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中科院
宝钢教育奖”等奖励。
博士后期间主要开展了航空航天飞行器内外流一体化计算及其与运动轨迹的
耦合研究,工作成果曾获2004年“国防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中国博士后”优秀论文
三等奖等奖励。在
利兹大学期间,主要开展了压缩空气储能、限定空间尺度的流动与传储热、能量转化的过程强化等的研究工作,曾获2008年英国Yorkshire(省)Young Enterprise Fellowship等奖励。
社会任职
兼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报》、《
储能科学与技术》和《智能电网》副主编,《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的Vice Editor-in-Chief和《Energy Storage》 Associate Editor,担任《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能量 Reports》等7个学术期刊编委,曾任SCI期刊《Recent Patents on
纳米技术》的Guest Editor和《Soft Nanoscience Letters》的Editor-in-Chief。第一至五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主席或副主席,第一和第二届世界
储能技术大会联合主席“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功率 and
能量 Engineering”等8个国际会议的组委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目前担任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总干事、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主任、
中国化工学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物理与
化学电池协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
中关村储能技术与产业联盟理事长、国家能源科技“十三五”规划、科技部能源领域“十三五”规划编写组成员。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已主持
中国科学院星优秀博士专项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英国Yorkshire(省)青年创新基金、中科院留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等项目20余项,担任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大规模物理
储能技术研发与示范”首席专家和中科院国家
先导智能专项储能项目负责人。作为主要参加者的项目包括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973项目、
英国EPRSC项目、863重点项目、中英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横向课题等30余项。获
省部级奖励5项。
论文著作
在国内外
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期刊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70余篇,EI收录240余篇(
影响因子10.0以上10余篇,5.0以上60余篇;论文总引用12000余次,SCI他引6000余次,单篇最高SCI他引1000余次,10篇论文SCI他引超过100次,SCI论文的H-Index为39),专利200余项(其中国际6项,已授权160余项),国际
会议论文100余篇。
撰写国际期刊Invited Review Paper 3篇,曾被Science Direct评为最受关注论文(Top 25 Hottest Paper)14篇次,16篇次论文被统计为ESI高被引论文(Top 1%)。出版专著3部,获邀参加编写专著13章(英文9章),其中包括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 Press 的2009 Annual Review Series等。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超临界流体储能系统和新型储热储冷技术。
研究成果
曾获2010年“
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2012年“国家能源软科学奖”
二等奖、2014年“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
一等奖、2015年“
侯德榜青年科技奖”、2016年“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最具投资价值
可再生能源蓝天奖”、2017年
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艾萨克·牛顿高级学者奖、2017年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领域年度人物、2017年中国新能源领域十大年度人物、2018年
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2019年“
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先后入选了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2年)、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计划”(2013年)、“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计划”(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计划”(2019年)、2014年以来均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能源领域)”、英国能源学会会士(Fellow,2018年)等。
获得国家能源科技奖、中国电力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加坡自然科学基金、
英国EPSRC基金、香港王宽诚基金、澳门科学发展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审专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分会主席和邀请报告四十余次。
获奖记录
先后荣获 “中科院优秀
博士论文奖” 、“国防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英国Yorkshire(省)Young Enterprise Fellowship“和“
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奖励。
研究成果曾荣获“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中科院
宝钢教育奖”和“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优秀青年论文”
一等奖等奖励。
博士后期间工作成果曾荣获2004年“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博士后”优秀论文
三等奖等奖励。
在
利兹大学期间,主要开展了高/超高负荷透平、压缩空气储能、
液态空气储能、微小尺度流动与
传热、能源转化的过程强化等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曾获2008年英国Yorkshire(省)Young Enterprise Fellowship。
入选中科院“
百人计划”后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新型储能系统与材料、微型燃气轮机、微小尺度流动、传热与化学反应、
叶轮机械内部流动与损失控制机理等,研究成果曾荣获2010年“
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
2015年陈海生凭借其在储能领域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获第七届“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
2016年10月8日由中共
北京市委宣传部和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科技协作中心和
北京电视台承办的“2016(第五届)首都科技盛典”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陈海生入选本届科技盛典人物并出席了颁奖典礼,在活动中介绍了从事的物理
储能技术研究 。
2019年8月2日,入选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
获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