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初,原名沾辉,字炳耀,号煜初,生于1843年,是广东东莞人。他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早期著名的华人牧师,对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有着显著贡献。
王煜初早年在礼贤会学堂接受教育,师从德籍教士
叶纳清。1866年成为传教士,因患病在香港巴陵会育婴堂休养期间,被聘请为教师。1884年晋升为牧师,并在伦敦华人自理会的支持下,担任道济会堂的司铎。他还参与了劝戒鸦片社的创立。王煜初的家庭成员也颇有成就,他的六个儿子均在社会上有重要地位,其中多人获得博士学位。
王煜初在多个领域有所作为。1890年,他撰写了关于盲女困境的文章,引起了德国教会的关注并资助建立了心光院。1894年,面对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瘟疫危机,他向政府提出改善公共卫生条件的建议,得到了采纳。1901年,针对香港的大旱问题,他反对政府实施的节水措施,并成功说服政府撤销了这一计划。
王煜初的著作丰富,包括《释疑汇编》《中日战辑》《
拼音字谱》《孝道折衷》《说教雪》《播道说》《教士上书记》等。其中,《拼音字谱》是他的一项重要成果,书中提出了多种拼音方法,如速记符号、汉字切音、字本音及罗马字等,对后来的汉语拼音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1902年,王煜初逝世。
王煜初的家族成员在其各自的领域内均有卓越表现。长子王宠勋曾任职于汉口汉冶萍煤矿公司,次子王宠光创办了扬子机器厂,三子
王宠佑是中国最早的矿床学家之一,四子王宠惠曾任
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五子王宠庆曾在
伦敦大学任教,六子王宠益则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