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哈特
艾伯哈特
艾伯哈特(约815年-867年12月16日)是846年起的法兰克弗留利公爵。他在他的一生中在查理曼帝国中扮演了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角色。他拥有一座大型图书馆,委托Lupus Servatus和Sedulius Scottus创作拉丁文学作品,并与神学家和教会领袖Gottschalk、Rabanus Maurus和Hincmar保持通信。
艾伯哈特反对早期的理性主义,为经验辩护,认为感觉是被动的,一切观念均为感觉产物,感受是从思想转向行动。认为善不是事物的客观特征,而是事物对主体表象力的适应。美是刺激人的一种活动,艺术的目的就是唤起人愉快的激情,人的美感活动的最初表现是儿童的游戏。认为伊曼努尔·康德的观点完全是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哲学引申而来,是一种特殊的独断论。
人物经历
艾伯哈特于哈雷大学毕业。1763年在哈尔伯施培德任路德宗传教士。1774年在沙洛腾堡任牧师。由于受德国犹太思想家M。摩西·门德尔松和德国作家C.F。尼克莱(伊曼努尔·康德反对者)的影响,逐渐同正统的马丁·路德宗教又疏远。主张自由探索宗教学说。1778年被普鲁士王国国王腓特烈大帝任命为哈雷大学神学教授。8年后成为柏林科学院院士。
1805年被任命为枢密顾问官。从通俗哲学出发反对康德哲学,在主编的《哲学杂志》和《哲学文库》上发表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的文章,认为哲学不宜以高深学问的形式出现,否则难以被普通人接受,也无益于人们智慧的提高,哲学应探讨人们生活中的问题,有益人的启蒙和思想的自由发展。对自然神学家、心理学、伦理学、美学有兴趣。认为获救不依赖于启示,没有原罪,异教徒也可上天堂。
著作
主要著作有《为苏格拉底辩护》(1772-1778)、《思维与感觉新论》(1776)、《理性的伦理学》(1781)、《艺术与科学的理论》(1783)、《美学手册》(1803-1805)等。
家庭
艾伯哈特出自一个法兰克家族,尽管他的出身有所争议。他与皇帝路易斯·虔诚的女儿结婚,巩固了他在法兰克王国宫廷的地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著作
家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