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故城
今淮阳县城址
陈楚故城即今淮阳区城址,始建于公元前1l世纪的西周时期。分内外两城,外城周长15公里,内城周长4.5公里。该城延续使用的3000多年间,曾多次修筑,增修层次明显。
历史
西周初,姬发以元女太姬配舜之后代陈胡公,封满于陈,建陈国,并在此筑陈国首都。公元前550年,南陈大夫庆寅、庆虎为防楚兵复修陈城。公元前478年,楚灭陈,夷陈为县,再筑陈城。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攻破,楚顷襄王迁都来陈,称“郢陈”,复大筑陈城,故称陈楚故城。
经发掘考证,叠压在最下面的城墙为春秋时所筑。城垣残高2米至5米不等,最宽处20米,系夯土筑成。
史料记载
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年)《淮宁县志》载:“明洪武辛亥,指挥陈亨易砖垣,延袤七里有奇,高三丈,址广五丈五尺。四门各增瓮城,四隅各为角楼,敌台四十九,计二千七百,池深一丈五尺,广二丈有奇”。明朝后因战乱频繁,城墙多次塌,几经修复。
清末,内城城垣周长为4.5公里,高8米,堞计2211个。城墙上每隔90米建5米见方的敌台(由青砖垒砌),共有敌台49座。墙内各隅建一座8.3米见方的砖木结构、绿瓦覆顶的阁楼,飞角凌空,结构奇特,典雅别致。东南有魁星楼。城垣四方出入各有三道城门:第一道门高约6.7米,宽5米,门厚0.25米至O.3米,由铁皮包面,铁帽钉镶嵌,上方为青砖砌成的扇形拱门。第二道门与第一道门相隔6.7米,连接两道门的墙呈弧形瓮券(也叫瓮城)。墙上有用于护城的炮眼,两边有配房。第三道门与第二道门相隔约10米;两条呈弧形的短墙分别由第二道门两侧连接第三道门两边的城墙,形成一个较大的瓮券。瓮券两边各设门卫房,置有护城设施。第三道大门上方各建三楹二层砖木结构门楼。城池深5米,宽6.7米,出入城门置有悬索桥,外有万亩城湖环抱。故城县共有44条街。东门保12条街,为顺城街、坊子街、季家街、龙亭街、钟楼街、县门街、县后街、钟楼南街、文昌宫街、县照壁后街、曹关帝庙街、鼓楼北大街;南门保10条街,为顺城街、南大街、树行街、新街、布店街、儒学街、高牌坊街、老齐洼街、党姑寺街、关帝庙后街;西门保11条街,为顺城街、石佛街、学道街、羊圈街、马巷街、朱家街、盐店街、大慈庵街、前武营街、后武营街、火神阁北大街;北门保11条街,为顺城街、北大街、土塔街、府后街、小仓街、道门街、北当铺后街、清真寺街、大营坊街、小营坊街、五福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
史料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