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辩论会
凤凰卫视资讯台语言类节目
《时事辩论会》是凤凰资讯台的一档语言类节目,每天一个热点话题,聚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背景迥异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以深入探讨,小组辩论的形式,在时事辩论会展开观点交锋。
节目形式
节目以辩论形式评论时事,其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主持人和现场嘉宾来一场火花四溅的争论。
通过多角度的辩论,可以使观众能洞悉到事件的不同角度,对事件的真相本质会有更透彻的了解,增强了解事情的多面性。
创作团队
主持团队
节目历程
《时事辩论会》:挑战真理畅所欲言的通道
伊拉克战争造就了“时事辩论会”,从三月份开播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又由于节目引入了网友参与辩论的新形式,更得到了网友的“吹捧”。
《时事辩论会》以辩论形式评论时事,其创新之处在于主持人和现场嘉宾来一场火花四溅的争论,节目每次设定一个时事热点话题,并特意从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或海外邀请“名嘴”参与,由多位背景各异、慧过人的嘉宾名嘴进行激辩,形成热烈的争辩气氛。而那句“真理越辨越明,事实越辨越清”的宣传语更是随着节目的成长广为流传。
“时事大众辩论会”
探究节目受欢迎的原因
《时事辩论会》的节目编导说,从心态上来讲,观众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畅所欲言的通道,“时事辩论会”中,主持人把观众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别代表不同的观点,做了观众的传声筒,因此受到很高评价。
谈到“辩论会”最大的特点,编导钟丽琼归纳为“时事辩论会”就是“时事大众辩论会”。她说,“时事辩论会”从选题到辩论的全部过程,都邀请观众参与其中,首先,在选题上,节目组每天都在辩论会论坛上向观众征集第二天的辩题,每天收到的题目大约有20-30条之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面观众出的题目,有助于主持人和嘉宾了解观众的兴趣、以及大众对时事关注的焦点所在。
在辩论会之前,节目组又会提前将辩题发表在论坛上,让观众自由表达他们的意见,因为观众的热心参与,时事辩论会论坛仅8个月时间,到12月19日,帖子数量已经超过12万7千多个,名列凤凰网站论坛前列。
观众之所以如此热心回应,因为他们觉得在这个论坛发表意见,受到相当的重视。辩论会主持人每天在辩论会前,都仔细阅读每一个观众的帖子,收集他们的观点。在辩论会进行其间,主持人还不间断的收集观众即时评论,并及时在辩论会中读出来,形成场内嘉宾和场外观众共论时事的火爆气氛。
为了满足更多观众的参与欲望,辩论会还设置了手机发送观点服务,不上网的观众,可以用手机传送自己的观点,主持人在辩论会现场,即时收看观众发来的手机短讯,并即时宣读出来。
“辩论会”注重互动效果的努力也得到了广大观众和网友的回报,凤凰网友“湘江渔夫”说:“我的感觉是:在时间上看,怎么参与这个节目都不过瘾。因为觉得24分钟不够。”网友“乌鸦笑”说:“辩论会很好,我每次都坚持看到最后一分钟,这个最后一分钟指的是连节目完了,嘉宾闲聊的场景都看,因为我觉得这时候每个人的表情是很有意思的。”
未来发展
为了继续加强互动和回溃观众的厚爱,据了解“时事辩论会”节目还将设置一种新的投票方式,即观众在辩论会进行其间,用手机投票支持嘉宾,主持人在节目下半场,展示出对嘉宾的支持图表,相信辩论场上随着嘉宾支持率的涨跌气氛会更激烈。
网罗更多各路精英接触不同思维方式
辩论会的嘉宾是来自世界各国居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华人,以及少量的外国人。他们大多是大学老师,资深新闻工作者,一些研究机构、投资银行的研究员,为此,“时事辩论会”设立了一个嘉宾资料库,详细纪录每一位嘉宾熟悉的领域和话题,然后根据辩题邀请相应的嘉宾。
但还是有许多观众提出,目前嘉宾不够多,经常看到老面孔,这也是节目组新一年有待改进的地方。据编导钟丽琼透露,现在节目组正在进行更广泛的社会联系,希望网罗更多华人以及懂华语的外国人,让观众可以在辩论会上通过来自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嘉宾,开阔视野,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多层面的见解。
“辩论会”网友不乏忧国忧民之士
谈到辩论会自然就不能忽略了凤凰网论坛上那些支持节目的铁杆朋友,钟丽琼感慨地说:“就我对风凰网友有限的认识,我认为,时事辩论会的网友素质是风凰网最高的一群。和其它一些fans类型的网友不同,他们来凤凰网是因为他们对时事辩论会,以及所辩论的话题有相当大的兴趣,其中更不乏忧国忧民之士,所发表的意见非常专业和到位。”
“真理越辩越糊涂”?
“辩论会”有个家喻户晓的口号,叫“真理越辩越明”。不过,如果是抱着这个理念来参加辩论会一定会失望,因为主持人程鹤麟说过,“我们根本也没有办法把一个事情说清楚。我们的口号叫做“真理越辩越明”,这是一开始的口号,其实是越辩越糊涂。”不过也有观众说,喜欢看时事辩论会是因为可以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即便是对于一些自己不赞同的观点,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收益和启发,而这恐怕也就是“时事辩论会”节目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资料
时事辩论会 (豆瓣).豆瓣.2021-12-26
目录
概述
节目形式
创作团队
节目历程
未来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