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报告》,
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58年;其主要剧情为:地处山区的红花社的社员们响应党关于开发山区资源的号召,积极寻找水源,把坡地变成梯田,使只种杂粮的山区种上了水稻的故事。
丰收了,红花社的社员们热烈愉快的歌声响遍山野,吸引着山下火花乡的社员们,更激励一个姑娘的心,她名叫燕儿,早和山上红花社的青年大贵相爱。就是燕儿娘嫌山上只种杂粮没有水稻,不肯将女儿嫁上山去。
《
人民日报》发表了党关于开发山区富源的号召,山区的人民沸腾起来了,红花社社长
金芳和支书小杜连夜召开了社干会,研究各种农作物的跃进指标。
大伙正谈得高兴,县委书记打电话来了,小杜向张书记报告,打算将木材、苞谷、红薯、芝麻都翻上几番,迎接
大跃进。岂知张书记听了说:“还没有跃出圈子啊,乡里不是有个山歌吗?”小杜摸不着头脑,苦苦地沉思啥个山歌啊?突然屋外传来了大贵和燕儿的歌声:什么时候变变样,自有大央米卖余粮……
小杜受到启发,体会到张书记的意思是要在山区种稻谷,于是想起乡里靠一点小泉水种的五亩稻田,他沾沾自喜地说,如果将那五亩地的泉水引上坡地,再种上五亩稻子,翻了一番,就是创个典型了!
小杜兴冲冲地到县里来参加全县跃进大会,就改水田问题作个典型报告。大伙听说只改五亩,哄堂大笑。张书记也一愣,因为其他都是改几百亩,改五亩算啥个跃进?小杜难堪地走下台来,张书记批判了他的自满情绪,鼓励他依靠群众,多想办法。
小杜回到社里,社员们正投入紧张的战斗,把山坡改为梯田。小杜想种稻谷要水,山区就是缺水。突然,他又想起月亮潭这个地方。既然叫“潭”,以前一定有过水,否则,为什么不叫月亮山,月亮光呢?于是他飞快地去找技术顾问
王开发,一同到月亮潭上去找水。找了一夜没有发现水源,王开发再三埋怨说没听说过月亮潭有水,这不是瞎胡闹吗?可社里年纪最大的王老爹,曾听祖先说过,月亮潭有水,泉眼在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小杜和金芳决定发动大家去找。
这一日山上锣鼓喧天,找泉水的社员像星罗棋布。他们终于掘起了石头,掏出了积泥,水从泉口冲涌出来。这一回,小杜又带了个跃进200亩的新指标到县里去。心想这一下子就把改五亩地的保守典型帽子摘掉了。岂知别人的规划已经不是几百亩,而是几千亩,他又懊恼地回到社里来。
张书记来到了季峰乡,这里已经变了样,群众积极修筑水渠,开挖梯田,他环顾着层层雄伟的山峰,问小杜:“一个青山找到泉水,别的青山就没有泉水了吗?”这时远近传来捷报,许多社都找到泉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