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江,男,1940年生,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人,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教授,2006年退休。1957年考入
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后留校,重点研究鸟类。
昆明市鸟类协会理事长。王紫江念大三时,就开始调查水禽。毕业留校后,他重点研究鸟类。1985年
红嘴鸥大量进入昆明城,王紫江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对
普通海鸥的研究和调查。1987年1月20日,昆明红嘴鸥协会应运而生,2003年,协会改名昆明市鸟类协会。他使红嘴鸥20多年年年到昆,使昆明成为“中国红嘴鸥之乡”,曾获得第三届老教授科研工作
优秀奖。
王紫江是当之无愧的“红嘴鸥之父”。1985年11月,当红嘴鸥首次光临
昆明市时,他就开始系统研究红嘴鸥,2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为考察
红嘴鸥他差点葬身
滇池,1992年12月28日,王紫江带领昆明鸟协部分会员到滇池作红嘴鸥数量调查时,他所乘的快艇翻了,他被抛进滇池,罩在船下几乎丧生,后被同伴救起。
在红嘴鸥入城的前两年中,扑杀、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他奔走呼号,带领昆明鸟协成员到学校,到红嘴鸥觅食地、
栖息地以及红嘴鸥集中的地方宣传、普及保护红嘴鸥的知识。1994年王紫江自编自费出版《红嘴鸥》一书,宣传保护红嘴鸥。他还率先组织人力研究并生产出
红嘴鸥专用饲料,从年产几百斤增加到80多吨。在他和协会的共同努力下,红嘴鸥年年来到
昆明市,为此,红嘴鸥被评为昆明十大名片之一,昆明被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红嘴鸥之乡”。
云南省是鸟类乐园,但在过去,云南许多地方在鸟类迁徙途中,点燃篝火捕杀鸟类,形成许多“打雀山”、“
鸟吊山”。为改变这种局面,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南涧彝族自治县、新平和镇源等县先后建立了鸟类环志站,共环志鸟类200多种6万多只,把昔日捕杀鸟类的“打雀山”变成了研究鸟类迁徙、监测和保护的“护鸟山”和环志站,他还把这些地方开发成观鸟旅游景点。
王紫江招引红嘴鸥入昆,使昆明成为“中国红嘴鸥之乡”;在
云南省做鸟类环志工作,为鸟类迁徙和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拯救和保护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黑颈鹤做了大量工作。王紫江首次获得全国大奖,
中国老教授协会在北京授予已年过六旬的王紫江“第三届老教授科研工作优秀奖”。2003年、2005年王紫江还被省科协评为“先进个人”,2005年被省媒体评为云南省十大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