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报
抗战时期小型报纸
《立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有影响的小型报纸。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刊。由成舍我萧同兹严谔声、吴中一等新闻界人士集资兴办。1949年4月30日停刊。
简介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有影响的小型报纸。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刊。初创时日出4开1张,后改出4开1张半。由成舍我、萧同兹、严谔声、吴中一等新闻界人士集资兴办。成舍我任社长,严谔声任总经理。先后担任总编辑的有张友鸾萨空了、褚保衡,编辑有恽逸群谢六逸、张恨水等。报纸以中下层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自称以实现报纸大众化,使全国国民认识自身对于国家的关系为宗旨。编辑工作实行精编精选,力求以较小的篇幅刊登丰富多彩的内容,达到读者“能读、爱读、必读”的要求。其文稿简短,文字通俗,定价低廉。宣扬“五分钟可知天下事,一元钱可看三个月”。新闻、言论、副刊并重。副刊有“言林”“小茶馆”“花果山”3种,聘文化界名流任编辑。此报以宣传抗日救国、提倡民主政治、反映群众呼声受到读者欢迎。最高日销量曾达20万份,创当时全国报纸发行新记录。1937年11月25日,因日军侵占上海市,被迫停刊。1938年4月1日至1941年冬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恢复出版萨空了任总编辑日出4开1张。着重宣传民主抗日。1938年9月后,萨空了、茅盾(茅盾)等先后离去,由吴范寰主持编辑工作,政治倾向渐趋保守。1945年10月,陆京士等曾在上海重出《立报》,杜月笙任董事长。1949年4月30日停刊。
该报初创时为4开4版一张,不登广告,民国25年(1936年)3月16日起增出晚刊,并开始刊登广告。后来晚刊停出,同年6月1日该报增加两版,变为日出6版。基本栏目有要闻、国内消息、本市消息、国际新闻和教育与体育、经济等专栏,另有《言林》、《花果山》、《小茶馆》三个副刊。
民国26年(1937年)11月13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强令所有宣传抗日的报纸一律停刊。该报由于坚持抗日的立场,被迫于同年11月25日停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上海市市政府社会局长陆京士等曾在上海另出《立报》,由杜月笙任董事长,报纸内容反动,与原先《立报》的宗旨完全相悖,至1949年4月30日临近上海战役时停刊。
历史意义
《立报》该报在发刊词《我们的宣言》中提出了“报纸大众化”的口号,表示“一定要把报纸办得通俗易懂,刊登的材料要与群众休戚相关,使全国人民能读、必读、爱读,”并采取售价低廉、准时送报等措施以争取读者,提出口号:“五分钟可知天下事;一元钱可看三个月。”
该报特色有:(1)注重新闻报道。以精选精编的办法选择刊登有代表性的电讯稿,对有特殊意义的新闻,则精编成简单明了的短讯,重视独家新闻。(2)重视评论。天天有500字左右的评论,或针对国内外时事,或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文字婉转,既能避免新闻检查机关扣发,又能使广大群众了解事实真相。(3)重视群众工作,与读者、作者建立了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当年为副刊《言林》撰稿的作者有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郁达夫、夏衍老舍曹聚仁、王统照、王任叔等等,几乎包罗了中国绝大数现代进步文化人和著名作家。
由于该报坚持抗日,倾向进步,内容丰富,编排新颖,从而拥有广大读者,在上海八一三抗战时,销售量达到20万份,创当时国内报纸的最高纪录,成为当时小型报中最有影响的报纸。
参考资料
华文库华文报刊.华文库.2012-10-17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