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4年,他与
成舍我、
严独鹤等集资创办《
立报》,担任总经理,聘请
萨空了、
恽逸群、
舒宗侨等担任编辑、记者,并以“小记者”笔名,每天为副刊写一段不到一百字却发人深省的小文章,名噪一时。“小记者”的笔名是为纪念他在青年时代访问
孙中山后、写过上万字文章而用的。同时他还大写抗日救国文章,报道救亡运动。民国25年,《立报》首先刊出《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和上海学生开火车赴京请愿等特讯。宋庆龄、何香凝等为声援“七君子”发起“救国入狱运动”,《立报》更是连篇登载。民国26年,
上海市沦为“孤岛”,《
立报》被迫停刊。严以“讷厂(同庵字)”笔名在《
新闻报》继续写爱国文章,抨击敌伪。在办社会服务版时,也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他曾说“在这里很多事情不能做,帮助失学青年是责无旁贷的”,他通过报社举办清寒学生贷学金,前后达11届,最多一次领贷学金的学生有8000人。他关心清苦小学教员,按月补助生活费,受补助的有500多人。还为一些失业的小工商业者举办小本贷金,不计利息,10个月还本。后因拒绝日伪高官厚爵利诱,被捕关进日军宪兵司令部,经多方营救出狱,只身远走
香港特别行政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严回到《
新闻报》社。原以为摆脱日伪梏,可以如愿办报,但事与愿违,该报受到
中国国民党CC派控制,需按他们的调子写社论,严不久愤而辞职。解放前夕,严在《
商报》运用多种手法,发表
新华出版社广播的消息。
严长期居住兆丰别墅。解放后,历任
上海市财委委员兼副秘书长、上海市工商局副局长、上海市文史馆副馆长。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四、五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四届上海市政协常委,第一、二、三届上海市工商联常委和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