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Bo Hu)(1988年7月20日-2017年10月12日),笔名胡迁,出生于
济南市,毕业于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作家、导演、编剧、
剪辑师。
2010年,22岁的胡波考入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同年,胡波自编自导的
短片《黑铁》上映。2014年,胡波开始在ONE等平台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作品;同年,短片《远隔的父亲》上映,胡波担任了该短片的编剧、剪辑师。胡波也凭借该短片获得了2015年的第5届金考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6年,胡波通过创作的中短篇小说《
大裂》获得了
台湾省第6届世界华文电影小说奖首奖;同年,胡波带着自己创作的《金羊毛》剧本参加了First青年影展创投会,最终入围电影计划。2018年2月23日,他的遗作《
大象席地而坐》(原名《爱在樱花盛开时》《金羊毛》)获得第68届
柏林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论坛单元) 、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奖。在
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大象席地而坐》获得最佳
剧情奖、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奖,胡波入围最佳新导演奖。2019年11月2日,《大象席地而坐》在日本上映。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2006年在北京考试,顺利拿到了要报考的学校的专业合格证,但由于高考成绩没达到分数线,而没能被录取。之后他回到老家,复读了一年。
2008年再次高考失利,便进入
山东省的一所专科学院读书,在学校上了不到一年,他便选择辍学复读;期间,他考上过
浙江传媒学院,父母劝他早日上学,但他只想上
北京电影学院。2010年,连续考了两年后,22岁的胡波终于考入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同年,胡波自编自导的
短片《黑铁》上映。
胡波读大四的时候,参加了“毕业联合创作”(获选的毕业作品可获得学校提供的十多万元资金),同时申请了导演系和影视技术系的资金,最终,他两个申请都通过了。在这过程中,胡波一共提交了6个剧本,其中4部是
艺术片,2部是惊悚悬疑类型的商业片,投资机构通过这2部商业片注意到了胡波的才华,于是与胡波讨论了投拍悬疑片,但因为投资机构要求要在悬疑片上增加床戏片段,胡波也因此拒绝了对方的邀约。
演艺经历
2012年,中国大陆上映了胡波自编自导的
短片《到科尔多瓦》。2013年,短片作品《偷喝牛奶的人》上映,胡波担任了该短片的导演、编剧。
2014年,胡波开始在ONE等平台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作品;同年,短片《远隔的父亲》上映,胡波担任了该短片的编剧、
剪辑师。胡波也凭借该剧获得了2015年的第5届金考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2月1日,胡波与
肖成刚、
曾威量共同执导的短片作品《海边的房间》在中国台湾上映。201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
牛蛙》。
2016年,胡波创作了中短篇小说《
大裂》,并凭借该小说获得了
台湾省第6届世界华文电影小说奖首奖;同年,胡波带着自己创作的《金羊毛》剧本参加了First青年影展创投会,经过初选、复选环节,最终入围电影计划,并去到FIRST电影节面对近百家资方进行了提案陈述;之后,胡波的项目签约了
冬春影业,以《爱在樱花盛开时》的片名进行了电影拍摄备案 ;此外,他还自编自导了
短片《井里的人》。
2017年1月,胡波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大裂》正式出版;2月,胡波执导的电影处女作《爱在樱花盛开时》开始拍摄;7月,胡波到
西宁市参加了
匈牙利导演
陶尔·贝洛的大师训练营;期间,在没有资金、团队的情况下,胡波用一天的时间拍出了一部短片 ;10月,胡波通过
九州出版社出版了个人首本长篇小说《
牛蛙》。
2018年2月23日,他的遗作《
大象席地而坐》(原名《爱在樱花盛开时》《金羊毛》)获得第68届
柏林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论坛单元) 、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奖。在
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大象席地而坐》获得最佳
剧情奖、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奖,胡波入围最佳新导演奖。该作品于2019年11月由
译林出版社进行出版。胡波离世前留下的一组文学作品结集《
远处的拉莫》通过译林出版社出版。
个人生活
胡波在大学毕业后与女友一起住在
北京市近东六环的一处回迁小区。其在创作《
大象席地而坐》时与
制片公司起了争执,于是开始写小说赚钱,这样让他的生活十分的拮据。其女朋友因此不辞而别,这让胡波颇受打击。
2017年10月12日,29岁的胡波在北京东五环一幢住宅楼的楼梯间里自缢身亡。10月18日,胡波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编剧作品
剪辑作品
书籍作品
荣誉奖项
影视奖项
文学奖项
人物评价
胡波的文字和电影一样,风格鲜明,充满自我表达,不乏戏剧冲突。在调教演员上,胡波展露出惊人的天赋和情商。他能让不同年龄、背景的演员信服,融入他的影片风格。胡波心底自有一股傲气,但精神上的持续折磨和羞辱,比物质拮据难忍得多。(
腾讯新闻客户端《谷雨实验室》栏目评)
胡波是一个很温和的人,话不大多,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很有趣奇怪的幽默感,很有礼貌,个性很善良,有时候单纯、天真,对世界有一种小孩子似的纯真的信仰。在他离开之后,有许多人会依照他的写作,捕捉他在微博上的蛛丝马迹,来看他是不是阴暗或者灰色的少年,其实他不是的,他是一个很温暖的人,朋友想起他都会笑。(
台湾省作家黄丽群评)
读过胡波的作品的人,都说写得很“丧”,弥漫了低气压的浓雾,但见过他的人,无一例外又说他是如此善良、温和的人。像所有年轻的创作者一样,他渴望表达又珍惜才华。(北京晚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