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轶
华轶
华轶(约公元3世纪—311年),字彦夏,出生于平原郡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他是曹魏太尉华歆的曾孙,晋朝时期的大臣,曾任江州刺史。华轶以其才智和宽宏大量的性格著称,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他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升职,最终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职务。然而,由于他对司马睿的忠诚有所怀疑,拒绝服从他的命令,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死亡。
人物经历
华轶早年因其才华横溢而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他不仅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还以慷慨大方的态度对待他人。华轶最初担任博士一职,随后晋升为散骑常侍驺摇司马越在治理兖州区期间,邀请华轶担任留府长史。永嘉年间,华轶的职位再次提升,成为振威将军和江州刺史。尽管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华轶依然坚持传统礼仪,设立儒林祭酒以弘扬儒家思想。他曾颁布法令,强调儒学的重要性,并任命杜夷为儒林祭酒。此外,华轶还派遣前江夏区知府陶侃带领军队驻扎在夏口,以示对司马越的支持。
洛阳市遭受汉赵军队频繁攻击的情况下,华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派遣使者前往洛阳进献贡品,以显示自己的忠诚。他告诉使者,如果通往洛阳的道路中断,他们应该把贡品转交给琅琊王司马睿,以表明他对司马家族的忠诚。华轶认为自己是由洛阳朝廷任命的官员,因此不愿意听从司马睿的指令。尽管许多下属试图说服他改变立场,但他始终没有妥协。司马睿对此感到不满,派遣扬烈将军周访率军驻扎在彭泽以防备华轶。周访原本计划在彭泽县驻扎,但在了解了华轶的情况后,选择改驻寻阳,以避免加剧双方之间的矛盾。
永嘉五年(311年),随着永嘉之乱的发生,洛阳市沦陷,司马炽被俘虏。在这种情况下,司空荀藩宣布司马睿为盟主。然而,华轶并不认同这一决定,继续抵制司马睿的命令。司马睿随即派遣左将军王敦率领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人进攻华轶。华轶派出别驾陈雄驻守彭泽,亲自率领水军支援前线。武昌知府冯逸在湓口被周访打败。前江州刺史卫展因为长期得不到华轶的尊重,心中积怨已久,此时决定背叛华轶,与豫章太守周广一起作为司马睿的内应。他们在暗中发动突袭,华轶的军队溃败,他本人逃往安城,最终被周广追上并杀死,连同他的五个儿子一同遇难。他们的头颅被送往建邺区
华轶的侄儿高悝曾在江州居住,华轶败亡后,高悝隐藏了华轶的两个儿子和他的妻子,历经艰辛地保护他们长达一年。后来,高悝带着他们出来投降,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和宽恕。
史籍记载
《晋书 卷六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华轶,字彦夏,平原人,魏太尉之曾孙也。祖表,太中大夫。父澹,河南郡
轶少有才气,闻于当世,泛爱博纳,众论美之。初为博士,累迁散骑常侍。东海王越牧兖州区,引为留府长史。永嘉中,历振威将军、江州刺史。虽逢丧乱,每崇典礼,置儒林祭酒弘道训,乃下教曰:“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议,莫能正,常以慨然,宜特立此官,以弘其事。军祭酒杜夷,栖情玄远,确然绝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为儒林祭酒。”俄被越檄使助讨诸贼,轶遣前江夏区知府陶侃为扬武将军,率兵三千屯夏口,以为声援。轶在州其有威惠,州之豪士接以友道,得江表地区之欢心,流亡之士赴之如归。
时天子孤危,四方瓦解,轶有匡天下之志,每遣贡献入洛,不失臣节。谓使者曰:“若洛都道断,可输之琅邪王,以明吾之为司马氏也。”轶自以受洛阳市所遣,而为寿春所督,时洛京尚存,不能承元帝教命,郡县多谏之,轶不纳,曰:“吾欲见诏书耳。”时帝遣扬烈将军周访率众屯彭泽县以备轶,访过姑孰,著作郎干宝见而问之,访曰:“大府受分,令屯彭泽,彭泽,江州西门也。华彦夏有忧天下之诚,而不欲碌碌受人控御,顷来纷纭,粗有嫌隙。今又无故以兵守其门,将成其衅。吾当屯寻阳故县,既在江西省,可以捍御北方,又无嫌于相逼也。”寻洛都不守,司空荀籓移檄,而以帝为盟主。既而帝承制改易长吏,轶又不从命,于是遣左将军王敦都督甘卓、周访、宋典赵诱等讨之。轶遣别驾陈雄屯彭泽以距敦,自为舟军以为外援。武昌知府冯逸次于湓口,访击逸,破之。前江州刺史卫展不为轶所礼,心常怏怏。至是,与豫章太守周广为内应,潜军袭轶,轶众溃,奔于安城,追斩之,及其五子,传首建邺区
初,广陵高悝寓居江州,轶避为西曹掾,寻而轶败,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首,帝嘉而宥之。
参考资料
华轶.族谱网.2024-08-14
晋书 列传第三十一.国学导航.2015-09-1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史籍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