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农·洛马克斯·史密斯(Vernon Lomax Smith,1927年1月1日-),
美国经济学家,
查普曼大学商业经济学和法律教授,乔治·梅森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经济学研究学者,莫卡托斯中心成员,台湾中山大学名誉博士。2002年
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原因是“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史密斯出生在
堪萨斯州威奇托市,在那里上了威奇托北高中和弗兰兹大学。他在
加州理工学院获得了
电机工程学学士,于1949年,在
堪萨斯大学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于1952年,以及在
哈佛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于1955年。他的
博士论文题目是《对资本设备经济替代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职业生涯
史密斯的第一份教职是在普渡大学克兰纳特管理学院,他在那里担任了从1955年到1967年的教职,获得了全职教授的职称。史密斯还曾在
斯坦福大学担任访问副教授(1961年至1962年),并与实验经济学家西德尼·西格尔取得了联系。史密斯与家人搬到了
马萨诸塞州,并先后在
布朗大学(1967年至1968年)和马萨诸塞大学(1968年至1972年)任职。史密斯还曾在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72年至1973年)和
加州理工学院(1973年至1975年)任职。史密斯获得
诺贝尔奖的许多研究是在1976年至2001年间在亚利桑那大学进行的。2001年,史密斯离开
亚利桑那大学前往
乔治梅森大学。从2003年到2006年,他在
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担任拉斯姆森
经济学讲座。2008年,史密斯在
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的
查普曼大学创立了经济科学研究所。
研究历程
史密斯因
实验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贡献而获得2002年的另一半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他建立了用于经验经济分析尤其是可变换市场机制的工具——实验室测试方法。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辩性哲学,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现在,
经济学研究越来越重视修正和测试基础
M理论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
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
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而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
1948年
哈佛大学的张伯伦教授在课堂上通过对被实验者(学生)指定价值和成本参数,建立需求与
供给曲线,进行对市场机制的检验,但他本人当时并未意识到这是
经济学一个分支学科产生的开端。应该说
实验经济学的产生是与
博弈论联系在一起的,50年代初兰德公司的数学家与心理学家对处于雏形的博弈论进行实验。
几年后作为研究生的弗农·史密斯对张伯伦的实验方法有所涉及,以后当他在
普渡大学任教时开始进行应用尝试和改进,这种被称为“双向式拍卖”的集中式市场机制,较好地接近于用于现代金融和商品市场的交易体制。
弗农·史密斯有关实验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是1962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期刊》上的“竞争性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1965年又在该刊发表“实验性拍卖市场与
里昂·瓦尔拉斯假定”,从而奠定其实验经济学开创者的地位。
1971年史密斯与同事和好友一同钓鱼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他们认识到实验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
经济学,而且还可应用于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经济学和
政治学等诸多领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
实验经济学方法仍无法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认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曾引发一场经济学家与心理学家之间的
芝加哥大论战,论战的核心是有关优化和均衡
理性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参与者有
肯尼斯·阿罗、
丹尼尔·卡尼曼、查尔斯·普劳特、
司马贺、
理查德·塞勒、理查德·泽克豪泽等人。
实验经济学所涉及的实验设计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来支持或反驳经济模型和理论的预测能力。这些实验也已经被用来与
博弈论的方法(即
纳什均衡)进行比较,解释经济决策者(实验中的研究对象)的行为。比如说博弈论表明纳什均衡对于自愿贡献的公共物品所提供的方案是等待“搭便车”,因此不要为公共物品进行奉献。而实验经济学家则允许经济学家判定这一均衡是否与人类行为相一致,最后经济实验还被设计成能够测试经济模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假定的方法。参与研究的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经济模型或博弈模型,并且利用见习船员扮演代理人的角色来设计一个实验。这些实验结果将要进行分析,通常采用统计方法,并且要与理论模型所预测的结果(或假定)进行比较。
成就贡献
史密斯为创立
实验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他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方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
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他揭示了替代性研究机构的重要性。他还是“
风洞实验”理论研究的先驱。因此,史密斯的研究成果对确立把实验方法作为
经验主义经济分析中的一个必需的工具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1979年,
丹尼尔·卡尼曼与已故的
阿莫斯·特沃斯基合作,共同提出了“期望理论”。该理论是
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基础,能更好地说明人的经济行为。他们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并非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回避风险的。投资者在投资账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账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期望理论解释了不少
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如
阿莱悖论、股价溢价之谜以及
期权微笑等。
他也在竞争性市场均衡性质的创新实验、不同的拍卖形式的检验和设计诱导价值方法等问题上奠定了基础。当他还在
哈佛大学求学之时,师从著名经济学者张伯伦,就沿着导师的方向为描述竞争性市场设计了“双向拍卖”的实验机制,从而验证了竞争均衡价格理论的正确性。在与普鲁特的合作中证明了市场的制度确实对竞争价格的确定起作用,他们的实验方法第一次实现了“维持市场环境不变,只改变市场制度”的条件,这是在任何现实的观测中都做不到的。1960年代,拍卖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和
博弈论中发展迅猛,史密斯设计出检验数种拍卖形式等价特征等一系列理论命题的实验方法,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1976年,他发展出日后成为
实验经济学标准工具的“导出价值方法”,同时,他还率先引进“
风洞测试法”,使得诸如选择性市场设计这类新的尝试在投入实际操作之前能在实验室中先行实施。
2002年10月9日下午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
诺贝尔奖授予两位美国学者
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以表彰他们在与人类行为相关的心理分析应用和实验经济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说,把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一半授予卡纳曼,是因为他“把心理研究的悟性和洞察力与经济科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有关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
学术头衔与社会影响
史密斯是美国经济学会杰出会员、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安德森年度顾问教授、1995年度
亚当·斯密奖获得者,担任过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经济科学协会会长、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私有企业教育协会会长,兼任《
美国经济评论》《经济行为与组织》期刊、《风险与不确定性》期刊、《经济理论》《经济设计》《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经济学方法论》期刊、《科学》和《加图》期刊编辑。《
华盛顿邮报》曾将弗农史密斯称为“
实验经济学之父”和2002年
诺贝尔奖的得主。史密斯是
乔治梅森大学第二位获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教授。该校的
詹姆斯·布坎南教授因
公共选择理论而获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史密斯在得知获奖消息后说,“当年我费了很长时间才明白,
教科书是错的,而学生们是对的。”早在他开始发展经济分析的实验方法时,许多经济学家不明白他为何那样做史密斯计划把约50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他1997年创立的实验经济学研究国际基金会。
史密斯是国际实验经济研究基金会的创始人和主席,独立研究所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卡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2004年,史密斯获得了危地马拉弗朗西斯科·马罗金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并且该学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弗农·史密斯实验经济研究中心。他还是
犹他州立大学增长与机遇中心的创始董事会成员。截至2023年,史密斯还担任
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马登价值创造中心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史密斯曾担任《
美国经济评论》《卡托杂志》《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科学》《经济理论》《经济设计》和《经济方法论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成员。他还曾担任
哥本哈根共识的专家。
社会活动与个人观点
史密斯撰写或合著了有关资本理论、金融、自然资源经济和
实验经济学的文章和书籍。他的作品包括《重新思考房地产泡沫》《大萧条中的家园》《资产负债危机:原因、后果和应对措施》等。2009年1月,史密斯签署了一份公开请愿书,反对通过
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在2010年的《经济学期刊观察》研究中,发现史密斯是美国经济学家中最活跃的请愿签署者之一。
奥地利经济学进步弗农·史密斯奖以他的名字命名,并由欧洲奥地利经济学中心赞助。2005年2月,史密斯在经过自我诊断后公开将他的个性特征归因于
广泛性发展障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