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迦
温州里仁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迦,1969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上海市里仁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州里仁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碟中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同时也是中欧商学院EMBA。他曾在杭州大学新闻系学习,获得文学学士,后在浙江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在进入商界之前,他曾在《温州日报》担任记者和编辑。他的著作包括《文化人换笔》《温州话》《普通人——甲乙堂收藏札记》和《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等。近年来,他致力于温州基督教史及苏慧廉研究,走访了许多城市,并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档案馆中收集了许多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人物介绍
1991年,沈迦毕业于杭州大学新闻系新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曾荣获第七届温州市“十大优秀青年”、2003年温州市“十大数字人物”等称号。2004年入选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出版有《表音码汉字输入法应用手册》、《沈码一日通》、《文化人换笔》、《汉字简化说略》、《温州话》等多本专著。
沈迦:坐下来做学问
“曾经认为父亲是一个‘失败的企业家’。后来才理解,做学问对父亲和自己来说,都是最好的归宿。”
父亲看得比较长远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父亲在关键时刻的点拨指导,让我受用一生。在温一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就在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班的前夕,我摔伤了腿在家养病,成绩下滑了,我很苦恼。那个时期有个约定俗成的观念:理科没学好才去读文科。从小都是好学生的我相信自己是学“理科”的料,我信誓旦旦地对父亲说:“我一定会进入理科班的。”但父亲的回答让我愕然:“你还是读文科吧!你的长处是在文科上。”
知子莫如父,父亲太了解我了,我的思维模式、我的专长都不是理科的。两年后,我考入杭州大学新闻系。多年后,真的很感慨父亲“看得比较长远”。
四年的大学生涯转眼而过。毕业后,我没能进入梦想的单位——新华社,而是分配到了家乡的报社。有一天,我在电话里语气沮丧地和同学聊自己分配的事。正巧父亲就坐在旁边,他立即非常严厉地把我骂了一顿。我当时是一肚子的委屈。但多年后回首这件事情,发现逆境对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如今出现的问题,我常会先从自身找出答案。
父亲是个失败的企业家
我企业做得比较成功,并不是赤手空拳横空出世的,而是带有父亲很深的痕迹。
1992年,父亲发明“沈码”后,为推广“沈码”而成立了“里仁”电脑培训中心。工作之余,我帮着父亲跑腿打杂,慢慢地我也进入了“编码”的世界,成了父亲不可缺少的助手。
浙江电视台曾做过我们父子专题片《父子之间》,其中有一段精彩的对白,真实地反映了那段时间我们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冲突——
沈迦:图书馆有个科长今天到公司来,商量给他们员工进行计算机培训的事。你跟他说是免费培训的?
沈克成:是的,那次图书馆开座谈会时候,我发言表示要为家乡做点好事,答应为图书馆所有馆员免费进行培训。
沈迦:给家乡做贡献可以,那就收费低一点,打个折扣。不收钱的话,员工也不会认真地球科学。再说,我们也得讲点经济效益。
沈克成:免费也就是二三个月嘛,又不是半年免费。
沈迦:两个月的培训,公司现在人手又紧张。
沈克成:这事挺要紧的,还是免费吧。
经商和做学问是两码事。尽管我身上也有文人的顽疾,但我已意识到企业要重效益,要懂管理。所以之后我会去攻读EMBA。
做学问是父亲最好的归宿
里仁从推广沈码转到电脑教育,“里仁”终于摆脱困境,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但此时的我越来越意识到一种身份的尴尬,给报社“打工”和自己当“老板”,鱼和熊掌只能择其一,我决定放弃报社这个“金饭碗”。当我把这个决定告之家人时,遇到的是一片反对声。唯有父亲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我这一边,说男儿志在四方,不要患得患失。
2000年,我正式办理了离职手续。离开报社,我肩上的压力更大了,但也终于可以专心致志打理企业,随后我陆续在杭州市广州市上海市建立分公司。2003年,我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录取,移师上海。
也就在这一年,我又使出另一次大手笔,将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到了2005年,“沈氏里仁”成了“大家的里仁”,我也完成了由“总经理”到“董事长”的华丽转身。父亲为我的转变再次表现出欣喜,他说:“我是50岁做学问,你40岁就有时间坐下来做学问了。”
但我明白,自己怎么也做不到父亲那样。他那辈人做事的严谨态度,是我这代人没法比的。但我们这代人适应性强,我们脑子里有想法。我现在还处于知识储备阶段,我庆幸,现在的我有时间看看书。我觉得自己从书里得到的快乐感和幸福感,是远远大于做企业的!当然企业做成现在的规模,我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我很佩服父亲,他身上有股韧劲。我没有他这种资质,但时代让我比他幸运,我的主攻方向与父亲有些不同,我对历史、古籍及中西文化交流的东西比较感兴趣。现在都还是准备积累阶段。我要走出我自己的路来!
获得荣誉
《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获评“2013年度十大好书”。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