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乡是
石林彝族自治县乡镇机构改革中唯一保留的一个乡,位于石林县西南端,北与本县板桥镇毗邻,西与
宜良县竹山乡接壤,东和南分别与
弥勒市西一、西二、
西三镇接界。
大可乡位于位于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西南端,北与
板桥乡毗邻,西与宜良县竹山乡接壤,东和南分别与弥勒县西一、西二、西三镇接界,全乡边界线长67千米。面积114.7平方千米,人口11248人(2020年)11248人(2020年)。辖大可、中龙、结胜、南大、水尾、岩子脚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
大可村,距县城20千米。
乡政府驻地大可村,距县城20千米。乡辖大可、中龙、结胜、南大村、水尾、岩子脚6个村委会,48个村民小组,67个自然村。大可乡国土面积114.1平方千米。有耕地14145亩,其中:水田6315亩,旱地7830亩。有林业用地面积40627亩,现森林覆盖率25.3%,国营
禄丰村林场阿慈林区就在本乡境内。乡内最低海拔1655米,最高海拔2087米,属高原浅丘地貌,年平均气温16℃。
巴江支流
大可河自南向北纵贯全乡。境内主要分布着红壤、紫色土、水稻土。主产水稻、玉米、小麦、
烤烟、蚕豆等农作物。
行政区划
1958年设滴水公社,1961年并入板桥区,1972年设大可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置乡。1997年,面积 114.5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大可、中龙、岩子脚、结胜、水尾、南大村6个行政村。1999年,辖6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2004年末,辖大可、中龙、结胜、南大、水尾、岩子脚6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67个自然村;面积104.1平方千米,总人口16947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431户、16069人。人口密度163人∕平方千米。
530126201:~201大可村 ~202中龙村 ~203
结胜村 ~204南大村村 ~205水尾村 ~206
岩子脚村经济
2005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548万元,比上年增2.4%;地方财政收入254.3万元,比上年减54%;农民人均纯收入2247元,与上年持平;人均有粮578.9
千克;
烤烟收购总值916.48万元,千克均价7.16元;乡镇企业实交税金68万元,比上年增10%。
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34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3262万元,占总收入的64.8%;畜牧业收入1246万元,占总收入的24.75%(其中,年内出栏生猪13061头,
肉牛1211头,
肉羊5620头,商品鸡20000只);
渔业收入18万元;林业收入44万元,占总收入的0.87%;第二、三产业收入410万元,占总收入的8.14%;农民人均纯收入2387元,农民收入以第一产业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410万元,外出务工人员814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516人,省内务工459人,省外务工57人。
依托具有比较优势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不断改善的农田水利条件,
烤烟支柱产业进一步巩固和特色化、品牌化,培育了一批石材、
磷矿开采加工企业。近年来,打造“红大”种植基地乡的思路得到上级的支持,2007年,烤烟收购完成320.9万
千克,均价达10.22元(含补助),工业总产值完成1300万元,乡镇企业实交税金72万元,同时,反季枇杷、洋、
葡萄等特色
种植业在探索中不断壮大。
2005年,大春粮食种植面积16900亩,占计划数的103%。其中,水稻种植4950亩,玉米种植8250亩,大豆种植2200亩,薯类杂粮种植1500亩。完成小春粮食种植面积12010亩,其中蚕豆种植3900亩,小麦种植5600亩,
大麦种植400亩,薯类种植2110亩。实现粮食总产9846吨,其中秋收粮食7265吨,小春粮食总产2581吨。种植菜蓟450亩。按照“品种种纯、数量种够、质量种好、效益提高”的要求,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把品种关、数量关、质量关和效益关,使
烤烟生产得到巩固。2005年,全乡种植烤烟16480亩(
红花大金元品种),收购烟叶128万
千克,收购总值916.48万元,千克均价7.16元。年末。
全乡生猪存栏11114头,出栏肥猪11603头。羊存栏10702只,菜羊出栏4899只。大牲畜存栏9606头(匹),出栏1113头(匹)。2005年,完成四旁义务植树11万株,育苗5亩,森林病虫害防治1000亩,封山育林工程2000亩;兑现退耕还林生活补助款14424元。
地理环境
全乡有耕地面积14145亩,其中水田6315亩,旱地7830亩,人均耕地0.88亩;主要种植粮食、
烤烟、蔬菜、水果等作物;有林地面积40627亩,森林覆盖率25.6%,其中经济林果地243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5亩,主要种植梨、桃、板栗、
葡萄等经济林果;水域面积2259.5亩,其中养殖面积1292.55亩。主要矿产资源有
磷矿、
铁矿、
铜矿、
石英砂、
大理石等。2007年底,全乡享受低保 60人,五保户38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26人,已享受社会养老保险33人。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05年,新建
水利工程3件,总投资284万元。其中,南小村烟水配套工程1件,长麦地小坝塘除险加固工程1件,新建
烤烟水窖816个。市、县、乡三级投资1400万元改建大可至平田段15千米县乡公路;县、乡投资50万元新建三家村至草子地段4千米乡村公路。截止2007年末,全乡6个村委会都实现村村通目标,行政村通达率为100%,有2个村委会开通公交车,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出行困难。全乡尚有部分自然村未实现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还有10个自然村尚未通自来水,20个自然村尚未通有线电视。全乡通有线电视608户,有固定电话3018户;通自来水3820户,饮用库塘蓄水、山泉水、井水169户;拥有电视机农户3649户。
全乡有3个集贸市场;共有汽车77辆,农用运输车57辆,拖拉机82辆,摩托车524辆;有效灌溉面积3992亩,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00亩。全乡建有沼气池332口;装有
太阳能236户;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332户。农民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其中砖(钢)混结构503户,土木结构3445户,砖木结构573户,其他结构25户。
教育卫生
截止2007年底,全乡设中心学校1所,中心学校含中学部和小学部。中学部有教师67人,中学生605人;小学部有6所完全小学,有教师75人,小学生1387人;全乡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92人,入学率达100%。设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1个,图书室1个,有 6个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全乡共有文艺宣传队20个,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截止2007年末,全乡总户数4546户,总人口16488人。其中农业人口16191人,劳动力10190人。人口结构以
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3966人,
彝族2522人。全乡参加新农合的村民15848人,参合率97.88%。村民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和
村卫生室,乡卫生院有医护人员7人,村卫生室有乡村医生6人。全乡建有公厕7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坑)3个。
科技普及
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9期,参训人数达16319人次,印发各种科普宣传材料1056份。加强对全乡4个科技示范村和260户科技示范户的管理工作。加大科普法的实施力度,举办科普知识竞赛1期,参加225人员人,举办科普巡回报告1次,参加人员86人。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举办农函大1班,学员100人。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全乡25支文艺队利用元旦、
春节等节庆日为群众演出文艺节目58场(次),篮球、拨河等体育活动62场(次),观众达2.4万余人次。完成91场(次)
科学教育电影放映,观众人数达2万人次。继续抓好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加强传染疾病防治工作,做好
艾滋病预防宣传、控制等健康教育工作,板报宣传12期。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乡参合农户4639户,1594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转正常。
社会发展
2005年,全乡年末总人口17008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521户,共15896人。乡内主要居住有
汉族、
彝族、
苗族、
壮族。
计划生育:按照“三为主”的总体工作原则和“三结合”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组织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培训25期,受教育人员7955人,先后开展医学监护3次,共监护6032人(次),占监护对象的96.73%。年内,出生216人,出生率12.69‰,死亡97人,死亡率5.70‰,一孩率40.28%,计划生育率99.54%,综合节育率达86.21%,“奖、优、免、补”政策兑现率达到100%。长效节育率达68.87%,避孕节育及时率达54.87%,人口自然增长率6.99‰,实现了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
认真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年创建市级文明村1家,县级文明单位(村)6家。目前,全乡共有23个文明单位(村),其中市级7个、县级16个。“十星”级文明户4087户,占所有农户的99.1%。
土地工作
认真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全年共落实上报审批新建住房88户,总面积6851.68平方米。拆旧翻新49户,总面积3508.39平方米。生产性用地44户,总面积981.03平方米。加大执法力度,全年共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30户。积极开展“6.25”土地宣传日活动,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进行宣传。“6.25”期间,共出黑板报15期、发放宣传材料160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1600条。做好土地资料归档工作,整理装订综合类档案2件。
民政
积极做好查灾救灾、救济和拥军优属工作。全年拨发民政经费299353元,其中抚恤事业费184849元,社会救济款34834元,救灾款79670元。发放救灾救济粮12000
千克,解困370户1284人次。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全年召开军烈属座谈会8次,组织7个慰问组对军烈属、残废军人、现役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及特困户进行走访慰问。办理结婚登记78对,前来离婚的8对,调和6对,实离2对。全乡现有残疾人402名,年内办理残疾证6本,筛选8名
白内障病人进行摘除术。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户,每户补助8000元。因灾民房倒塌损坏恢复重建1户,每户补助2000元。
人口
2021年7月2日,
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大可乡人口数为112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