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南大学二级学院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西南大学的二级学院
1952年,由四川大学贵州大学川北大学等调整农业经济系科的师生以及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批归国教授组建成西南农学院农经系。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2006年由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数学财经学院的会计专业、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合并组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设有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本科专业、6个系科,学院有教职工185人,专任教师160人。其中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56人,硕士生导师75人,学院共有在校学生4000多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52年,由四川大学贵州大学川北大学农经系等经济管理学科以及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批归国教授组成西南农学院农经系,招收农业经济学与组织专业本科学生。
1978年,原西南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
1982年,原西南农学院农经系首批获得硕士授予权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6年,原西南大学农经系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2年,原西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被农业部审核批准为部级重点学科;同年,原西南农业大学经农业部批准建立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并成立生态农业研究所以及农业经济研究室;同年,原西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经国家人事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并开始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4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招收会计学本科学生。
1995年,原西南师范大学设立经济政法学院,招收经济学本科生。
1997年,原西南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获准会计学硕士点授予权开始招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同年,原西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获准政治经济学硕士授予权开始招收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同年,原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
1998年,原西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获准金融学硕士点授予权开始招收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1999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成立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下设旅游系。
2000年,原西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获准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授予权开始招收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同年,原西南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农林经济管理博士一级学科授予权点;同年,原西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获得农业推广硕士(MAE)“区域经济管理方向”授权点,后调整命名为“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2001年,原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2年,原西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改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同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成立经济学院。
2003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成立数学与财经学院,设立会计学系;同年,原西南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被评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合并组建
2006年,原西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原西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数学与财经学院会计学系、历史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相关专业整合,组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同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同年,依托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立的农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被评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9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工商管理(MBA)、会计硕士(MPAcc)、旅游管理硕士(MTA)、金融硕士(MF)、保险硕士(MI)、资产评估硕士(MV)的办学资格。
2011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同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共建的统计学专业(经济管理学院负责经济统计方向建设)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统计学博士一级学科授予权点,经济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资格。
2012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蓝洋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工商联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西部非公有制经济研究中心。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有6个系科:农林经济管理系、经济系、金融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旅游管理系。设有7个本科专业,分别是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和金融学。
学科体系
截至2021年1月,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重庆市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个):农业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经济统计、产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MF)、农业硕士(MAE)的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两个领域、旅游管理硕士(MTA)。
重庆市重点学科(3个):农林经济管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挂靠学院(1个):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
2013年,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并列排名全国第9。
2017年,获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获得B。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1月,学院共有教职工185人,专任教师160人。其中,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56人,硕士生导师75人。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128人,约占80%,有国外留学经历的83人,约占52%;学院聘请中国国内学者和业界领袖为客座教授,聘请牛津市等海外高校教授为讲座教授。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全国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1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9人,重庆市英才计划4人。
人才培养
2014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学校学科调整后的专业硕士办学专业为:工商管理(MBA)、会计硕士(MPAcc)、旅游管理硕士(MTA)、金融硕士(MF)、国际商务硕士(MIB)、农业推广硕士(MAE)的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
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获重庆市双一流建设专业。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批国家一流实践课程1项,获批重庆市一流课程4项,入选重庆市重点建设教材2项。
国家一流实践课程:工商管理。
重庆市一流课程:《农村金融与微型金融》《农村经济发展调查》《保险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
重庆市重点建设教材:《金融学》《教育经济学》。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月,学院拥有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普惠金融与乡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部非公有制经济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截至2021年1月,学院“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重大专项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50项,省部级项目近200项,科研经费总额约五千万元;出版专著译著、国家和部级规划教材50余部,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AgriculturalEconomics、JournalofEvolutionaryEconomics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先后获得第十八次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奖特等奖1项(2018),教育部第八届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0);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2020);重庆市第七届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2020);获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2020)。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院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图案由西南大学教师李果设计,为西、南、大、学四个字的小篆体组成一口大钟。
精神文化
使命:培养强国英才
价值:促进社会进步
院训
德合智达,立本励公。
学院院训
“德合”语出《周易》,《坤卦,》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西南大学位居中国西南,在八卦方位居坤位。大德曰生,西南正是承载之位,有孕育之能,滋生兆物,化育万民。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当取法于坤,藉以深厚德行担当广大责任。“德”字字源含“视、行、思”元素,是中华文化无上的精神和行为境界。“合”意为达到与对应,具有顺应与顺承的意境。同时,合也有和谐融洽之意。所谓“德合”即是个人之精神和行为应达至一种理想状态,亦应在共同目标和担当之下戮力同心,乐群乐业。“智达”形变于《墨子·卷一·修身第二》“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也有《文子·道德》:“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智”是谓知也,无所不知也,知而有所合也。“达”意指通达、洞达,明晓事理而且见识高远。所谓“智达”是人皆力臻成为完人,通过修炼砥砺而止于至善,是为实现修齐治平之目标而习得本领获得心智。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宿舍楼
“立本”源自《周易·系辞下》中:刚柔者,立本者也,也有《论语.学而》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是根本,是学问为人的根本,是事国生民的根本。“本”的具体内容指向是教以生为本,学以术为本,行以德为本,既有仁义礼智的历史沉淀,也有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所谓“立本”就是应当心存崇德广业的价值根基,立此为本,则能修身不拔。“励”在《说之解字》中曰勉力也,在《汉书宣帝纪》中也用振作之意。“励公”是指振作奋发,励精更始,最终实现大道为公。此句意在训勉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人学子们,应有匡时之抱负济世之愿想,善建根本,究理察变,切问近思,精益求精,以其所研所学经纶社会报效国家。
“德合智达,立本励公”蕴含了德智同体、和合并举、利义互现、学用均衡等思想,体现了修身与治世齐进、期许熔训勉一炉的智慧,内容包罗众象,形式大气精炼,含义隽永深刻。“德合智达,立本励公”既昭示了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辈俊彦之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国家与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又明定了经济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所应持有的品行,即通过明德进德,爱智修智,秉持生民富国之公义,谙熟工商经济之规律,实现经邦济民之理想。
含弘自强,笃行致远。
“含弘”,语出《周易》,《坤卦,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坤”者,明高僧藕益智旭曰:“顺也,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人为仁,在性为寂,在修为止……顺则所行无逆……”,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自强”来源《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含弘”意指经济管理学院纳百川归万流,继发已有特色,兼收优秀思想,包含宏厚,包容大气。“自强”是经管学院与经管人自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不怠,至善图强。“含弘自强”的思想渊源在于中华文化之精华,即力求内外兼修,以厚德修己立身而终至达人载物。
“笃行”语出《中庸,礼记》,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寓指经管学院学子其所研、所学、所教应善建根本,究理察变,切问近思,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致远”语出诸葛亮的《戒子篇》,曰:“非宁静无以致远”。经济管理者,乃经世济民,服务民生也。当究社会发展之规律,求民生福祉为宗旨,应淡社会繁杂之萦绕,揣宁静安详之心境,行生民富国之道路,立远大目标之志向,潜力于学术之研究与社会大德之追求。“笃行致远”寓指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人学子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在教书育人还是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当持以实践为根基,求学理之精深,探事物之究竟,也当保自我完善,学无止境的不懈努力之精神。
“含弘自强,笃行致远”即有经济管理学院之现状体现,亦有目标价值追求之取向,作为学院精神,与学校精神遥相呼应,既有理念的统一,又有追求的一致,作为学院精神,即有明确的路向,又有价值的凝练。对全体师生员工而言,既负肩担使命之责任,又持任重道远,包容万物,自强不息之追求。既潜心研习,目标远大,永保学无止境之理想,又需奋斗不止,追求卓越之前进精神。
参考资料
经济管理学院.官网.2021-06-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学科体系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就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精神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