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鳍鱼龙
鱼龙目大眼鱼龙科
扁鳍鱼龙(属名:Platypterygius)又名宽鳍鱼龙,属于鱼龙目大眼鱼龙科,近亲有:Caypullisaurus、短鳍鱼龙(Brachypterygius)。
概述
扁鳍鱼龙[Platypteryius]
鱼龙目;
科:瘦鳍科;
俗名:鱼龙宽鳍鱼
时代:白垩纪早期-中期;
亚科:根据2012年的定义,扁鳍鱼龙亚科包含:亲缘关系接近于扁鳍鱼龙,而离大眼鱼龙属较远的所有物种。在2001年,Maxim S. Arkhangelsky建立
扁鳍鱼龙(属名:Platypterygius)属于鱼龙目狭翼鱼龙科,化石发现于澳洲、俄罗斯美国、西欧等地,可能还有新西兰。已有六个以命名种。数个样本已经命名了种名。已发现了成年体与未成年体,包括刚出生幼年体与怀孕中的雌性个体。
它的外形呈传统的鱼龙类外形。它的身长7米。它有长口鼻部与强壮的鳍状 尾。它前鳍状肢的手指比一般鱼龙类的手指还多;这些手指紧密地排列,形成宽广、平坦的形状。所以名字来自于它的扁平鳍状肢。除此之外,部份腕骨完全地消失。对于扁鳍鱼龙未成年体的电脑断层扫描显示它们是聋的。
在澳洲发现的化石起初被命名为Ichthyosaurus australis。它们发现于弗林德斯河的Toolebuc组与Allaru Mudstone(下白垩纪阿尔比阶),以及昆士兰州中北部其他地点。在1990年代,Wade建立起长喙扁鳍鱼龙(P. longmani),用来取代原先的Ichthyosaurus australis。
外形特征
头部长有一个有力的嘴和许多齿,鳍状前肢长有8~10个指列。在所有的鱼龙目中,脊椎体很短并凹入,背拱没有融合,也没有横向突出物,双头肋条利用椎体上两个明显的凸起连接在一起。
在澳洲发现的化石起初被命名为南方鱼龙(Ichthyosaurus australis)。化石发现于弗林德斯河的Toolebuc组与Allaru泥岩层(下白垩纪阿尔比阶),以及昆士兰州中北部其他地点。在1990年代,Wade建立起扁鳍鱼龙(P. longmani),用来取代原先的南方鱼龙。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海生,爬行纲,以鱼为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概述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