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三乡中学创办于1943年,是一所办学历史较长、社会声誉较高的公办
完全中学。三乡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达265亩,校舍
建筑面积19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5%,是个绿树成荫、花丛锦簇、幽雅清静的办学圣地。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曾获评
惠州市“文明单位”、惠州市“花园式单位”和惠州市“美丽的校园”等称号,1996年学校获评惠州市首批市一级学校,2008年10月又被评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办学规模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人性、人情、人格、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格新生,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有的已成为科学家、专家、将军、政界要员、商界精英等。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600多人,开设30个教学班。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素质较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中学一级教师以上62人,具有本科学历43人,
专科学历62人。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各功能场室和生活设施完善。各功能区布局科学合理,教书育人环境良好。
近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高考取得可喜成绩,2003年、2008年、2009年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高考成绩进步奖”,2009年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高考成绩达标奖”;2004年获得县教育局颁发的“中考优秀组织奖”;2007年中考600分以上人数名列博东片兄弟学校第一名,2008年高考本科及大专上线率达52%;2009年中考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中考305人参考,上重点中学分数线135人,高考本科及大专上线率达82%,美术考生全部上线,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平均分达105分;
2010年高考,参考64人,有50人上线,上线率达78.1%,本科完成率在达到25%,比去年增加了12人,增长率300%,其中重点本科1人,二A线9人,二B线6人,专科完成34人,其中三A线13人,三B线21人,超额完成了市县下达的高考指标,实现了20年来重点本科零的突破。
有30多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全国、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有200多位学生在全国、省、市、县的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今天的三乡中学以校风好、学风浓、教风正、管理细、质量高而载誉。
校容校貌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千万元资金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校誉大增。2007年10月,三乡中学与
博罗县华侨中学结为联动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2008年12月,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验收通过后,学校的各项设施设备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内涵管理得到进一步提升。省、市、县领导多次莅临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充分肯定了三乡中学的办学业绩。今后,三乡中学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内涵管理,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巩固初中教育,发展
高中教育,联合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打造基础教育品牌。
教育学术动态
考生志愿不应为“名”所累
周鸿在《慎对“排名”与“名牌”》(《
高校招生》2010年第8期)一文中认为:很多考生看中大学的排名和牌子,甚至有的考生的志愿就是报考排名靠前的大学,这种情况很普遍。但是,在一般大学中还有很多好专业、好学科,对于学生就业和今后发
展都有好处,应该积极考虑,而不应该为名所累。
师爱要让孩子们感受到
张群华在《1-3年级小学生师爱感知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教育论坛》2010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现阶段学生对师爱感知度不高,反映出包括老师
表达方式不当等原因在内的问题。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不能追求单一的教育模式和评价,要真正尊重学生,履行爱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师爱。
贫困生就业要提高两种实力
李海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高校贫困生充分就业的新思考》(《
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贫困生就业要着力提高就业
软实力,加强贫困生培训机制,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宽度;同时,需要加快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速人才投资培养格局的均衡分布,实现贫困生
充分就业。
以县域均衡实现教育均衡
李继星在《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初步思考》(《人民教育》2010年第11期)一文中认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县域均衡发展为重点比较符合我国
国情。要赋予县级人民政府责权,实现县域内城乡均衡、群体均衡,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实现市域、省域及全国的均衡。
城乡薄弱校改造的四个“必须”
李化树在《论城乡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政策选择》(《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薄弱学校改造的改造必须加强政策指引,坚持公益性国家教育发展政策;必须强化依法行政,实施绩效化教育管理问责制度;必须建立全方位教育支持制度;必须立足多元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