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是由
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华语文学奖项,旨在表彰2010年至2013年间发表的优秀文学作品。本届奖项共设置7类奖项,包括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经过严格的评选流程,共有35位作家、诗人、理论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荣获此殊荣。2014年9月13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在北京
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奖项历程
2014年2月28日,中国作协官网
中国作家网发布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公告,标志着该届奖项正式启幕。至4月30日,参评作品推荐阶段结束。5月16日,公布了入围作品名单,共计1362篇(部),涵盖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等多个类别。8月7日,评奖办公室在中国作协官网发布了最终提名作品公告。8月11日,公布了获奖名单。9月22日,《
文艺报》推出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特刊,收录了多位评委的评论文章。9月23日,颁奖仪式在京举行。
评选规则
指导思想
鲁迅文学奖的评选遵循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推选出展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奖项设置
鲁迅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设置了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等七个奖项,每个奖项获奖作品不超过五篇(部)。
评选范围
评选体裁和门类包括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参评作品须在评选年限内(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首次发表或出版,且符合相关体裁、门类要求。具体参评形式根据不同类别有所区别。
评选标准
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原则,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取向,强调作品的艺术品质,鼓励创新,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
评选机构
评奖工作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领导下进行,按照奖项分别设立评奖委员会。评奖委员会委员由作家、理论评论家、编辑家、翻译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组成,年龄一般不超过七十岁。评奖办公室负责评奖的事务性工作。
评选程序
评奖办公室制定评奖工作细则,经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批准后实施。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征集参评作品,经审核后公示。各评奖委员会委员阅读参评作品,召开会议,经逐轮投票产生提名作品。提名作品公示后,各评奖委员会投票产生获奖作品。评选结果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审定后发布,举行颁奖活动。
评奖纪律
杜绝非法行为和不正之风,确保评选工作的廉洁公正。参评者及相关人员不得参与评奖委员会工作。
评奖经费
奖项特色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在评选过程中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采用实名投票制度,增加评选透明度,国家法定公证处公证投票过程,以及增设新的评选规则,如限定获奖作品数量和提名作品数量,延长评奖周期等。
颁奖典礼
2014年9月13日,第六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
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35位获奖者悉数出席,发表了各自的获奖感言,分享了他们对社会、人生和文学的深刻见解。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并致辞。
奖项幕后
在评选过程中,出现了全票通过和零票落选的情况,体现了评委们的专业判断和严谨态度。一些作品因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如
格非的《隐身衣》、
徐则臣的《
如果大雪封门》、
黄传会的《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等。
奖项评析
实名投票制度的引入增强了评选的透明度,评委们需要对自己的选票负责,这一变化反映了评选公开的理念。然而,由于必须遵守特定的规则,如获奖作品的数量限制,因此出现了一些作品获得高票或无票的情况。这些现象表明,评委们在选择作品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奖项争议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期间发生了两起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一是作家
方方在社交媒体上批评诗人
柳忠秧的行为,后者随后对此做出了回应。二是
周啸天因古体诗获奖引发的争议,尽管他的作品受到了部分人的质疑,但他本人并未回避争议,而是通过一首新诗表达了自己对获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