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田吐梦,原名内田常次郎,是一位日本电影导演,以其尖锐深刻的社会讽刺片和富有娱乐性的侠士好汉古装片著称。他的作品在社会大环境中刻画人物,揭示他们的内心活动,并具有男性的刚强美。他的艺名“吐梦”源自英文Tom的音译,寓意“吐露梦想”。
内田吐梦(1898年4月26日生于
冈山县,1970年卒于
东京)日本电影导演。冈山人,冈山第一中学毕业后,曾当过钢琴调律师,1920年入大正活映
安尼普株式会社,当过演员、后来为刚从好莱坞回来的栗原托马斯的副导演、
摄影助手、大道具员。1926年入日活京都大将军制片社,1927年晋升为导演。执导的第一部影片为《三天的比赛》(1927)。内田吐梦的成名作为《活的玩偶》(1929)。这部电影成为
日本倾向电影的代表作,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酷性,使之成为日本前所未有的解剖社会的优秀影片。无声电影时代末期,内田吐梦的《复仇的胜利者》(1931)被誉为无声电影时代的杰作,嘲笑了封建道德和武士道精神原则。
1932年,内田吐梦和
村田实等 7人退出
日活株式会社,成立了新电影会社,后更名为新星电影社。由于经营者们过份理想化而不善经营,结果只完成了由田坂具隆导演的《昭和警备队》(1932年)后就再也没有作品问世,很快自然消失,内田吐梦于1935年回到了[日活],进入在京王沿线新建立的[
多摩川制片厂]。在后来的一系列作品从《人生剧场》(1936)到《无限的前进》(1937),一直保持着站在弱者的立场上,刻画他们生的光辉的创作原则,成为那个时代日本电影史上少有的、有气魄、有雄心壮志的、能成为社会精神支柱的电影作家。他以两年多时间,深入农村,了解现实,拍出了名作《土》(1939)。在这部影片中,
内田裕也大胆地使用了纪录片的手法,如实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佃农们贫困之极的生活状态,揭露了
封建社会势力的腐朽性。1942年后其思想衰退,倾向唯心论,在战时体制下,1945年他被发配到
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
然后到了光复、蒙满帝国解散,还在做着美梦的“内田吐梦”因为睡懒觉,没有赶上逃跑的飞机,竟然被冲锋而来的
苏联军队给逮了。从此,解放,内田吐梦兄就单独给扣留了下来,同时,从内地来的中共军迅速把原来的制片厂给改名换姓为——“
长春电影制片厂”这可是中国第一个制片厂哦。这段历史在中国方面记录是通常是这样写的:光复后,一些进步的
日本人士加入了由中共领导的
制片公司,内田吐梦就是其中之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其实是这样的:内田吐梦被扣押下来以后,对家乡日本甚是思念,他老是惦记着日本同行们,每每听到
黑泽明、小津、沟口或者市川等等谁谁又拍新片了,他都会裹在被窝里辛酸地痛哭一场,他留在中国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教中国人如何使用“长春制片厂”里面的日本设备拍。
于1954年回国,回国后第一部作品《
血枪富士》(1955)。战后较受欢迎的作品有《
宫本武藏》系列电影(1961)。他捕捉了作为人的武藏的真实及其强悍、无常的特点,引起了观众的兴趣。1964年以
日本某情杀案件为素材的《
饥饿海峡》以其壮阔的画面和人物情绪的真实感,受到广泛好评。后继续从事电影导演工作,直至病倒在拍摄现场。
主要作品还有:《三日竞争》《悭恪鬼长者》(1927)、《复仇选手》(1931)、《生命之冠》(1936)、《裸街》(1937)、《东京一千零一夜》(1938)、《土》(1939)、《大菩萨卡》系列电影(1957)、《妖刀物语》(1960)、《人生剧场·飞车角与吉良常》(1968)、《决一胜负》(197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