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辉
起点中文网创始人之一
吴文辉(网名黑暗之心)是中国的一位企业家和网络文学奠基人。他是国内网络文学领先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运行体系和版权拓展机制的创立者。吴文辉曾担任盛大文学总裁、起点中文网CEO和腾讯文学CEO,并曾为阅文集团的联席CEO。吴文辉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阅文集团的非执行董事和董事会副主席。入选橙瓜见证·网络文学20年百位行业代表人物。
人物履历
2000年07月,获得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
2000年07月至2001年10月,任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序员。
2004年10月至2013年03月,曾任起点中文网的首席执行官,后为Shanda Literature Corporation的总裁。
2014年01月至2015年03月,任腾讯文学首席执行官。
2014年11月,任中国阅读(中国香港)董事,上海市盛霆董事。
2014年10月,任盛云信息技术董事。
2014年12月,任网文欣阅执行董事。
2015年07月,任上海阅潮执行董事。
2015年03月,任上海阅文董事。
2015年06月,任上海宏文董事,苏州经纬执行董事。
2015年07月,任潇湘书院执行董事。
2016年05月,任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上海阅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16年08月,任北京阅闻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16年12月,任天津玄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17年01月,任阅文集团执行董事。
2020年4月27日,阅文集团正式宣布:吴文辉由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战略及投资委员会主席及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成员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董事会战略及投资委员会成员,即时生效。
2020年6月,阅霆信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网文教父”吴文辉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由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接任。
2020年8月9日,吴文辉卸任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启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并从两家公司中执行董事中退出。
2020年8月17日,吴文辉退出北京阅闻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和执行董事,由程武接任。吴文辉已接连退出数家公司高管职务。包括上海启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阅文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丽(天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
吴文辉为可拨出较多时间处理其个人事务,将于与公司的委任书届满后,于2021年4月26日退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于同日,亦不再担任公司战略及投资委员会成员。
人物经历
2000年,吴文辉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阅读小说是他最大的爱好。通过互联网论坛,他结识了一批网络文学爱好者。
2002年,吴文辉参与发起并创立起点中文网,策划并主导了网络文学界第一套完整的电子出版微支付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的建设,并进行了成功的推广,使网络文学商业逻辑得以确立并成为行业标准。吴文辉提出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成为全球数字出版经典案例,受到业界学者和诸多研究机构的一致认可。
在吴文辉的领导下,起点中文网成为业界第一网站,网络文学用户实现了从小众阅读到核心数字内容品类的迈进,并成为文化产业核心IP来源之一,也成为少数成功的本土互联网模式之一。在担任起点中文网总经理、董事长期间,吴文辉先后推出了网络文学作家打造计划,并提出了网络文学版权多元化运作方向,在他的多年推进下,网络文学得以在出版、影视、游戏、话剧、有声读物等全产业文化产品得以全面呈现,开创了多项第一。
盛大文学成立后,吴文辉担任盛大文学总裁,先后提出了网络文学版权直营+分销的渠道合作体系和规范,起点中文网作品在各大主要渠道销售中均保持领先。
2013年3月底,吴文辉辞去盛大文学总裁、起点中文网董事长职务。
2014年4月16日,就任腾讯文学CEO。
2015年3月,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联合成立的新公司阅文集团已正式宣布挂牌。吴文辉担任阅文集团CEO。
2020年4月,阅文集团董事会宣布,吴文辉由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战略及投资委员会主席及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成员调任为非执行董事、董事会副主席、董事会战略及投资委员会成员,吴文辉正式卸任阅文集团联席CEO一职。
2020年6月,阅霆信息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吴文辉卸任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由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接任。
2020年8月17日,吴文辉退出北京阅闻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经理和执行董事。
吴文辉为可拨出较多时间处理其个人事务,将于与公司的委任书届满后,于2021年4月26日退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副主席。于同日,亦不再担任公司战略及投资委员会成员。
网文发展
模式设计
首创VIP收费制度和作家分成模式,奠基了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解决了作者创作的收入问题,并且实现作者、读者、网站三方共赢。为整个网络文学创造了良好的初步生态环境。
创新开拓
不断开拓作家福利、建立打赏等互动功能,拓展全版权运营与多形式改编。
市场敏感性
最早的网络文学市场热点基本都是由起点制造和扶持的,创始团队对于新市场变化始终保持高度敏感,包括掌握粉丝体系等纵向挖掘的时机,以及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视。
市场竞争
创始团队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几度遭遇挑战,但都能凭借实力度过。
创办起点
初衷
吴文辉于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阅读小说是他最大的爱好。他正是在网络文学萌芽初期,通过互联网论坛,结识了一批网络文学爱好者。同样是这批最初的网络文学爱好者,以及慕名而来的一代代新生力量,追随了吴文辉十余年,他们仅凭“梦想”二字一同为整个网络文学奠定基石。
2002年5月,吴文辉和他的小伙伴们在网上开设了一个论坛——玄幻文学协会,即起点中文网的原身。起点的六大创始人分别是黑暗之心(吴文辉)、宝剑锋(林庭锋)、藏剑江南(商学松)、意者(侯庆辰)、黑暗左手(罗立)、5号蚂蚁(郑红波),这6人分别居住在哈尔滨市北京市、广州等5个城市,各自有其正式工作,管理论坛纯属业余爱好。
他们彼此以QQ名互称,就像这些QQ名字颇具江湖豪气一样,他们办公的方式也散发着网络时代浪漫传奇的气息:编辑与作者、客户、协同工作人员乃至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全是在网上进行,完全电子化办公。
网传吴文辉有一支固若金汤的团队,集中了网络文学界最资深的编辑,他们为网文而生,他们也甘愿跟随吴文辉重走“起点十年路”,这种江湖气在互联网业内乃至整个商业圈内都是罕见的,这些都与创始人对于行业发展的独到眼界以及接网文之地气的个人魅力息息相关。小伙伴们亲历吴文辉一手打下网文天下,对其膜拜之心溢于言表。
收费制度
从维持生计到实现作者、读者、网站三方共赢
最初,起点中文网就如许多由网络读者和作者自发结合起来的文学平台一样,只是热衷于在各个网站的论坛上贴文,远没考虑到所谓行业这个层面。但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大型网站提供的免费空间越来越少,文学网站面临更加直接的生存压力。起点中文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吴文辉所带领的起点中文网在业界公开提出商业化设想时,却遭到猛烈抨击。一方面被认为有辱斯文,被理直气壮地质问:“商业化?还是不是文学啊?”这点如今依然为传统文学所诟病,另一方面,因违反互联网基础服务免费、通过增值服务赚钱的惯例,而被不客气地讥讽为“找死”。当年作为文学网站的后来者,起点中文网的流量还不到最大文学网站的1/5,竟敢扛起收费的大旗,也难怪会贻笑大方。
吴文辉坦言,当时胜算不大,但自己是收费的坚定支持者,因为他的信念来源“很直观”。“我是做技术的,很清楚地看到互联网企业如果不盈利只会出现一种状况,就是不停地消耗下去;我们又不是有长期风投的企业,如果不停地消耗下去,只靠兴趣是不能生存的。而且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失去兴趣,但是我们还是想让网站继续生存下去,希望会有人愿意接手。所以核心的观念就是做企业要有利润。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不收费是等死,收费是找死,我们愿意尝试一下。”
从读者那里收费后,起点中文网并未将收入悉数归为己有,而是在与作者5∶5分成的基础上,再额外地送给他们20%,以3∶7分成。因为在起点中文网看来,单纯从兴趣出发的作品,缺乏物质层面的激励,作品的数量及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吴文辉说:“对于博客,可以说我今天心情不好就不写了。但是对于写书来说,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因为文章今天看了明天没有了,然后隔三差五才又出来一些东西,或者说彻底就消失了,这类情况对于读者来说是很大的伤害。但是你又不能去怪写手,他会说我也要吃饭,每天趴在网上写两个小时,大家哗哗鼓一下掌就完了,我每天也需要柴米油盐酱醋的,我坚持写三五个月还行,一直坚持就不行了。”
实行收费的第一个月,起点中文网总共只有23部VIP作品,但是由于采用全额支付的制度,使得第一个月就有作者的稿费超过千元。网络写手们这才发现,原来网络创作也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事实上,推出阅读收费这一制度,使起点中文网同时解决了作者、读者、网站三方的问题:每位读者支付的费用很少,而积少成多后,一部分作为稿酬,可以支持、激励作者安心努力写作,另一部分,支持了网站的运营和发展;而读者通过点击也就是付费的投票选择,鼓励了越来越多好作品的出现,也就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收费实行一年后,良性循环的起点中文网已经令业界刮目相看:拥有注册会员100万人,作者团队达2万人,月均盈利额超过10万元。“就像自己养一个孩子,父母考虑的角度,就是希望他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环境,而不是自身的利益。”吴文辉说。
发展壮大
不要风投选盛大优势互补得共赢
收费模式的成功使起点中文网获得高速发展,竞争对手也争相效仿,开始了VIP收费之旅。而此时起点并未陶醉于初战告捷的喜悦之中,他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自身的弱点和瓶颈。
网络办公对于决策、管理、执行等企业操作还是有很强的局限性,面对每天两三千万人次的流量,一两百人的作者队伍,以及随之而来的铺天盖地般的经营事务,处于业余状态的团队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此外的三个因素也限制了起点中文网的更大跨越:首先,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资金;其次,面对严重的网络盗版状况,他们需要有足够的资源支撑进行应对和反击;再次,需要借助正规的管理和运营经验,推动起点中文网事业的发展。他们认为,借助外力已是大势所趋。
当时,这个刚开始商业化就实现盈利、流量已经超越一些中型门户的网站,足够吸引资本市场的眼球。从2004年开始,就不断有风险投资商前来接洽,其中也包括TOM集团和盛大这样比较成熟的互联网企业。但起点创业团队一致的目标并非套现,而是想寻求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风险投资的“快速获利、套现退出”操作模式与此不符,因此他们没有采取多数创业企业选择风投的做法。在TOM和盛大之间,起点中文网的抉择现在看起来真是幸运,而当年他们主要是看中了后者强大的资源。
2004年10月8日,起点中文网正式宣布被盛大收购,成为盛大全资子公司。这使得“起点网得以从个人网站蜕变为正式网站,踏上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速跑道。”吴文辉表示,“加入盛大两年后,2006年,起点中文网的会员已经达到600多万,作者超过6万人,特别是全年盈利近3000万元,相比单打独斗时猛增了十余倍。”吴文辉分析其中的原因说道:“进入盛大对于起点网来说,意味着有机会去共享盛大所拥有的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在渠道销售方面,得到了盛大给予的点卡支持;而24小时客服这类的读者服务,只有在盛大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下才能做到。”
盛大自从2004年收购起点中文网后,已经对其进行了两次追加投资,2005年追加了1000万元,2006年追加了1亿元,充分肯定了起点中文网的价值。因为盛大不缺乏制作和研发能力,缺乏的是创意。起点则拥有丰富的原创作品以及和读者互动的平台。
从协同效益上看,盛大的收获也不小。以《鬼吹灯》的网游开发为例,通常一款网游的推广费用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不等,而《鬼吹灯》则大大节省了这笔费用。因为经过调查,起点平台上多达上亿人次的用户知道《鬼吹灯》这部小说。
在盛大的推动下,一般创业企业渴望的上市,起点中文网也有望得以实现。吴文辉肯定地表示:“起点单独上市的计划,当初只是一个愿望,现在可以说大概在两三年内就会实现。”对于起点中文网这种已经盈利的创业型企业一般不会采取卖出的方式。吴文辉这样解释他们与众不同的选择:“就像自己养一个孩子,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主要就是希望给他找到更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自身的利益。我们觉得盛大的资源对起点是最有帮助的;我们团队自身的利益也考虑了,但不是作为第一位的。当时没有清楚去想将来它会变成什么东西,我们只想让它变得更好。现在从这个角度说,已经达到了目的。不同的是,没有想到我们会在这里干这么多年。当时我们拿到钱,生活就不会有问题了,剩下的就是为理想奋斗。”
当年核心团队的6人中,除一位因为家庭原因离开外,其余仍然全部在起点中文网工作。盛大曾给予起点中文网宽松的管理环境,其董事长兼CEO陈天桥和起点管理层在战略上没有分歧,他也不干预具体的战术和一般的业务。如果起点中文网能够独立上市,他们在为理想奋斗的同时也将获得可观的物质回报。
作家体系
延伸产业链打造百万富翁
2006年是起点中文网高歌猛进的一年,在出版业、影响力、运营收入等方面继续领跑,日点击率突破1亿。其Alexa排名甚至已经排在了新华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新闻网站的前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吴文辉遇到了他创办起点以来最大的挑战:起点的几名编辑出走,创办了“17K原创小说中文网”,同时带走了一批资深作者。
吴文辉必须作出艰难的抉择:“对于一些人,是起诉还是不起诉?无论怎样选择,都只有痛苦和更痛苦之分。因为我总想选择一个对公司和其他人都有利的解决办法,但无论怎样决定都不能两全。”考虑到当时的各种环境因素,吴文辉最后的决定还是不起诉。但是面对当时混乱的局面和状态,不想“杀一儆百”的起点中文网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呢。
考虑到竞争对手的仿效,形式单一的收费分成模式已经不能承担黏合优秀作者的重任;而且作者和作品团队虽然空前壮大,但作品良莠不齐,依然与用户的需求有差距等因素,起点中文网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原创作者的扶持力度,挖掘更优质的内容,以服务更多用户、探索更好的商业模式。事实证明,吴文辉他们做对了,那就是不纠缠于往昔的是非恩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吴文辉推出业内第一个作家体系,那些众所周知的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大神作者如唐家三少天蚕土豆都出自这个体系。吴文辉将起点中文网发展成“作家经理人”,将作家明星化、职业化,拥有更多的粉丝,让作者的作品得到尽可能多的读者关注。
“造神”并不是吴文辉的最终目的,扶持、鼓励更多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作者,让他们能够有条件进行原创文学的创作才是他的理想,因而吴文辉也创立了业内第一个作家福利制度,这个制度同样被不少文学网站竞相效仿。起点中文网的作家福利成为业界标准,大幅提高了对原创作者的扶持和保障力度。
面对优厚的待遇,作者要对起点中文网承担的义务是什么呢?吴文辉说:“没有服务期的约束,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约束,他们好好写作就行了。”那么此番感情投资是否会为他人做嫁衣?吴文辉显得很超然:“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作者的创作历程都是和起点在一起的,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对于整个行业的深度挖掘和推动。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作者都能从这里成功,只是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中进行广泛播种。”
实际上,起点作为作者经纪人的角色也是相当出色的,其每年出版书籍的数量达到100到200部。迄今为止,起点运作最为成功的案例是《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这是一个盗墓故事,在网络上吸引了千万点击率,读者难以细数,其走下大热的网间,成果斐然。除了传统的实体书出版之外,这本书的开发链条还涉及漫画、声讯、海外版权、电影和网络游戏。截至目前,起点中文网从《鬼吹灯》上获得的收入已达500余万元,其中60%~70%属于作者。
2008年的起点中文网,作为最大的汉语文学网站,他们每月向作者发放稿费已达200多万元,起点作者平均每月每人收入2000元。除去电影和网游版权收入外,每年因此产生两位年收入过百万的作者,百余位年收入过10万的作者,数千位年收入过万的作者。而实际上,起点中文网的4000名签约作者中,只有几十人专职从事写作。吴文辉总结道:“2006年出现过人员的流失,从感情、从事业上都对起点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现在事实证明,他们的离开是错误的,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起点在2008年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付费阅读,这部分用户为50万到60万人,但其注册用户为1400万,付费阅读率仅为5%,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付费阅读所占比例已呈下降趋势,因为网站广告和版权销售收入已经开始增加,各占了10%和20%的收入比例。吴文辉希望未来一两年内,这三方面的收入能够变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对于广告,吴文辉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们的流量很大,每天有2.4到2.5亿人次的流量,相当于新浪的一半以上。”在各种开发环节中,收益最丰厚的网游和电影也将是起点中文网今后的一个主攻方向。
至于吴文辉自己,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没有白做这些事情。从很小角落里诞生的起点,今天成为了全中国最著名的文学网站,可以让喜欢写书和看书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而他的理想依旧,在做完手头的事情之后,找个海边安心看书。
媒体评论
在互联网的创业群体中,起点中文网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以至于两个经过以前的被采访者验证的“创业铁律”都被打破了:一是18~24个月时,企业会入不敷出;二是6~12个月时,合伙人会相互争吵,因意见不合有人离开。起点中文网还没花完核心团队集资的区区2万元资金、正式成立几个月后就一直盈利。6位创业者,除了一个因家庭原因离开外,其余一直友好合作。作为已经盈利和前景良好的企业,他们当年没有接受风险投资而是将企业卖给了盛大,由创业者变成了纯粹的职业经理人。而且,创业团队已经在盛大工作了5年,仍然没有要离开的迹象,这种坚守在被收购企业的创业者一两年内就会相继离开的互联网界,堪称特立独行。
也许就因为,与绝大多数壮志凌云的创业者不同,起点中文网总裁吴文辉的理想很简单,将来退休的时候,找个海边安心看书。
而团队没有分裂,在吴文辉看来就是因为他们团队成员的单纯、认真和热情。
起点中文网的创业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成为大家看书和写书的中心;实现的过程也可一言以蔽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共赢。
这倒符合了风投看中企业的首要标准:其战略和战术,必须简单明了到一分钟之内就可以说清楚。
离开起点
起点中文网团队集体出走,仍是经典的“盛大式问题”在作祟。2013年3月初,网络文学界的铁桶江山绽开巨大裂痕。起点中文网(下称“起点”)创始团队集体请辞,大半核心编辑追随而去。这场风波看起来与个人江湖恩怨并无太多关联。这是一个经典的“盛大式问题”:自上而下的集团意志与具体业务公司自主发展之间的碰撞。
以性格刚烈著称的起点网创始人吴文辉及其同伴们,最终选择了出走。在经历一众互联网投资者的追逐之后,他们最终面对的几乎就是腾讯、百度集团二选一的方案。
2013年3月30日,盛大文学CEO侯小强接管后的起点召开作家会议。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亲自出席为起点打气。陈天桥提出用户正在多元化,网络文学正不断走向主流,未来大有作为。他说,当初收购起点只是看中模式,起点是一粒种子,良性发展已久,已不再依赖于人,数据挖掘将给作家们更好的未来。此时,吴文辉即将办完离职手续。他对出走团队的能力、资源充满信心,认定未来“三分天下”格局中,除了起点、其他竞逐对手,还必将有其团队的一席之地。
在泛娱乐化的同时,原创文学内容这块璞玉,同时兼有版权资源和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宝贵价值于一身,人人垂涎。而今,这块“连城之璧”分于起点与出走团队两处。
谁能夺之?这是留给网络文学界和互联网行业的最大悬念。
出走过程
酝酿集体辞职确有逼宫之意,只是,这一计划提前走漏了风声。
2013年3月1日,起点在杭州市举行作家会议。吴文辉、商学松等起点创始团队和管理层,与部分核心编辑团队及重点“大神级”作者通气,询问是否愿意一同脱离起点,另立新站。此时他们已不得不加快筹备的速度,密谋逐步变成“阳谋”。
早在2013年2月,起点团队与百度集团接触的消息已在业内扩散。起点团队人员开玩笑地抱怨,百度内部信息暴露得太早。
2013年3月1日,侯小强陆续收到多路线报,起点团队要走了。他询问吴文辉,得到了否认的答复。不安的侯立即上报集团董事长陈天桥和总裁邱文友。陈天桥致电询问吴文辉,得到的答案依然是否认。
此时的起点创始团队,的确还没下定出走的决心。他们还舍不得起点,想真正拥有这个亲手养大的孩子。
2002年,吴文辉、商学松等人创办了起点中文网,并建立起千字2分—5分的VIP阅读收费模式,逐渐培养出引以为傲的作家生态。
2004年,盛大以200万美元全资收购起点,奠下盛大文学的第一块,也是迄今最重要的基石。吴文辉等创始团队从那时起一直管理着起点。一些曾与盛大文学接触的潜在投资者提供的信息,或可揭示起点的分量:2012年,盛大文学营收10.8亿元,起点营收3.6亿元;盛大文学全年盈利略超1亿元,起点盈利约7000万元。
2008年,盛大文学正式成立,通过收购组成了包括多家原创网络文学网站、线下出版社等10家主要公司的资产结构。
2011年,盛大文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赴美IPO申请,但延宕至今,仍未成行。
2013年3月1日上午,盛大集团总裁邱文友接受采访时表示,盛大文学是非卖品。但事实上,陈天桥本人的意志未必如此坚决,邱也承认,不断接到各路投资者发来的报价。
2012年年中,吴文辉及其团队就向陈天桥提出了起点MBO(管理者收购)计划,吴获得了一家有力的PE的支持,打算收下起点独立运营,请“桥哥”退出。这一计划进展得并不顺利,问题在于价码。吴文辉团队的MBO计划最开始的出价是4亿-5亿美元,而陈天桥的出价是:买起点8亿美元,买盛大文学也是8亿美元。陈天桥不相信吴能成功,“8亿美元的价格,我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找到买家。与资本打交道,你能强过我吗?”
于是,起点创始团队开始萌生退意,酝酿集体辞职确有逼宫之意,只是,这一计划提前走漏了风声。
2013年3月1日的会议成了危机爆发的导火索。自杭州市返回,起点团队发现公司内部气氛紧张异常。2013年3月5日,尚在北京参加两会的陈天桥电召吴文辉星夜进京会谈。据吴文辉说,这一夜他和陈再度提及MBO话题,陈天桥也表达了挽留之意,甚至提出吴文辉团队可以成为公司经营者,股权也能商量。
这一夜,话未竟,局未定。次日上午,商学松以下的起点核心团队20多人集体提交了辞呈。至此,起点创始团队的两手牌都已摊开,提交辞呈后尚有30天工作时间,他们本希望在此期间相抗陈情。
2013年3月6日下午,情况急转直下。吴文辉还在返回上海市的途中,盛大文学官方已发出公开邮件,宣布接受创始团队的辞职申请,并明确提示希望离职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同时,侯小强宣布接管起点,并随即派出团队入驻,与未离开的员工谈话,公布新的管理机制和人事安排。“当时我都蒙了。”一位盛大文学高管说,一切来得太突然。对侯小强和吴文辉而言,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
2013年3月7日午后,一位未请辞的起点员工倾诉了办公室内发生的乱象。留下的员工被召集开会,宣讲内容为起点创始团队违背了公司的整体策略,阻碍了起点的发展。
2013年3月11日,陈天桥在盛大内部发了一封群体邮件,表态支持侯小强,称侯小强通告接受起点团队辞职时已获其首肯。此间,侯小强连续表态将加强作家福利。
2013年3月17日,侯小强发布了“条件不限,待遇从优”的编辑与主编招聘信息。
2013年3月21日,吴文辉选择放弃起点,他向一路支持他的PE发去邮件,诚恳地表达歉意:MBO计划到此为止。
直到最后,这家PE仍竭力争取,甚至愿提升价码。但吴和他的战友已不想再纠结下去。追随的团队和作家们摩拳擦掌、欲开新天的热血不能空冷,诸多投资方的追逐也引发纷繁猜测,吴文辉需要尽快开始新的故事。
见过很多互联网巨头、投资巨擘的老板,但只有面对陈天桥时,吴文辉会感到巨大的压力。“桥哥”的“现实扭曲立场”让盛大内部的高官们无法表达内心的真实诉求,“面对他,只能在他的主导下谈,我开口之前就会不自觉地压低自己的条件,而且最终他能压低筹码并说服我,尽管我们内心并不满意。”
这一天,除吴文辉之外的其他起点出走团队终于接获通知,离职流程完成。
2013年3月25日,吴文辉正式提交辞呈,预计4月初正式离职。
和盛大分歧
起点需要更多的用户、流量、推广费用,但正在收缩的盛大已给不了这些支持。
起点萧墙之变,源于分歧累积已久。
先有起点、后有盛大文学是分歧滋生的基调。2004年被全资收购后,起点创始团队尽管仍保有公司经营权,但没有股权。
在2008年盛大文学成立之初,盛大文学和起点几乎等同于一个实体两套班子,侯小强与吴文辉之间关于公司策略屡有争议。随着盛大集团投资部不断投资、并购文学网站并置入盛大文学板块,“双马同槽”的摩擦逐渐消解。盛大文学成了起点的母集团,侯小强也放弃了对起点自身日常运营工作的介入。
侯小强对自己的定位是“服务者”,既然起点团队的内容生产做得很好,那他就不必介入。起点创始团队的成员也说,感谢侯小强此前的不介入。
但在起点的经营之外,双方的分歧频起。有的来自于侯小强和吴文辉的策略判断差异。比如,2012年11月,侯与吴在盛大文学高管会议上发生了争执。侯小强认为,盛大文学应当全面开放输出内容,否则因盗版压力或内容时效,价值或会衰减。而吴文辉则认为,在输出内容时应当有所鉴别,对于有意借内容招揽读者又有意自行生产内容的渠道应当断绝输出,以防养虎遗患。
还有些矛盾在盛大文学、起点之外,又有着盛大集团意志的身影。陈天桥向侯小强传达的制度安排是,各个文学网站公司专注于内容生产,盛大文学则负责品牌建设、渠道建设、营销体系,打击盗版、产业链布局等。
2012年11月,侯小强曾与记者交流过其主政盛大文学4年来的得失。谈及曾经的错误教训时,侯小强提出的第一条就是,盛大文学旗下子公司分散割据,原先在无线、版权运营方面各自为政,缺乏效率,如今已统合进行。而这一点,正是起点创始团队反弹最为强烈的部分。吴文辉认为,前端内容生产与后端版权再加工及分销的割裂,反而会造成整体运营的脱节。
在这场权限上收的运动之后,起点似乎成了“笼中猛兽”。失去了无线运营权、第三方合作版权运营权、影视衍生版权运营权等,起点只是在Web页卖文字,陷入了“空心化”困境。
侯和吴的主张看起来各有道理,但所处立场不同。侯小强本人也表示,作为盛大文学CEO,他是站在盛大文学的立场考虑问题,不可能站在起点的角度。一位在此次风波中支持侯小强的盛大文学高管说,盛大文学的结构太过复杂,并不是自然生长出的业务集团,而是基于陈天桥预想的战略布局,通过资本动作捏合的板块,“支持这种局面,小强很不容易。”
各家网站的规模、成熟程度、盛大文学的占股比例等多有不同,或许在策略上因地制宜更妥。譬如一些规模较小的网站,由盛大文学统一操盘版权运营更有效率;而规模最大、运转成熟、自成体系的起点,自行运营更为合理。
实际上,多年以来,起点团队多次对抗盛大集团的统一意志。最早陈天桥有意尝试起点免费化,因吴文辉团队力谏反对而作罢;后来在推行全公司接入盛大通行证体系时,起点也曾竭力反抗,最终陈天桥亲自力压才得以执行。
面对集团利益的意志,起点团队越发感到压抑。熟悉盛大的人士说,很多问题或许来自集团对文学板块IPO的追求,如起点自身宣传推广投入的短缺、前述的全面开放和收权整合,或许都为了盛大文学的报表而做的节流开源。
还有更多集团利益捆绑着起点及众多业务公司。比如,此前接入盛大在线的计费系统和盛付通支付系统,起点要付出营收20%的高额费用。此外,无线收益还得分20%给盛大文学的无线部门。
2012年的某个深夜,吴文辉和他创业老伙计商学松(藏剑江南)坐在浦东新区一条河畔。漆黑的深夜中,他们谈及创业时的迷茫与雄心,感叹时光蹉及行业大潮涌起。看着河水沉静,他们想到网络文学行业的价值已逐步证实,诸多竞争者意欲崛起,起点的规模目前仍能奋力把它们压在水面之下。但浪潮之巅即将来袭,他们不愿错过这样的机会。
起点创始团队需要更多的用户、流量、推广费用,但正在收缩的盛大已给不了这些支持。因此,起点创始团队最终决定挣脱束缚。
2013年年初,侯小强终于打破了独立王国水泼不入的壁垒,全面接管起点,这将有助于他推进统合整个盛大文学资源的进程。陈天桥也强化了对他的支持,称侯的成绩有目共睹,起点风波发生后也尽职尽责,并在内部会议中说:“从10做到100,我不相信谁会比侯小强更强。”
吴文辉和他的伙伴则抽身而去,自由开创自己理想中的事业。“与外界舆论不同,这次变故并非因侯与吴之间有多少私人恩怨。”一位盛大高管说。实际上,在接受采访时,侯曾盛赞吴对网文业商业模式的奠基贡献,而吴亦肯定侯在网文主流化方面的努力。这场纷争也为盛大文学带来一些新变化,2013年3月21日起,盛大文学打破了集团内部垄断,接入了支付宝的支付通道。
多方逐鹿
起点震动,诸多有意涉猎网络文学者都嗅到了机会的气味。除了阿里巴巴集团集团,几乎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向起点创始团队抛出了橄榄枝。最早启动的是百度集团腾讯控股,并给出了投资意向。2013年3月7日下午,吴文辉接到了网易的电话邀约,并于次日赴杭与丁磊面谈。3月中旬,吴文辉再度赴京,与百度、新浪雷军会面。3月下旬,周鸿祎的使者也急切传递出投资意向。他们深知原创IP源和移动阅读作为移动互联网门票的珍贵价值。完美世界CEO萧泓说,原创网络文学的IP资源是所有做游戏的公司都垂涎不已的宝库。
这些竞逐者各自有着深切的布局欲望。网易正力推网易云阅读项目,丁磊本人对此关切、介入极深;新浪也谋求在移动端的阅读布局,眼下正在策动新浪改版,重点强调移动化,下一步将推进新浪博客等内容的产品化改版,曹国伟此前曾强调新浪今年“移动为先”;雷军的小米此前收购了多看,正是移动阅读方面的重要布局;周鸿也想得到在移动端和内容领域两方面的突破机会。
百度集团腾讯控股的渴求更为显著。如果能得到吴文辉团队,百度的百度文库将获得最强力的内容支持,在移动布局方面也将抢得一张珍贵的门票。据媒体报道,百度移动云事业部高管李明远近期发布内部邮件称,这是百度进军网络阅读唯一的机会了。而腾讯在互动娱乐方面正在尝试“泛娱乐布局”。此前腾讯互娱购买了日本集英社的一系列漫画版权,在电影投资、电子阅读方面也有多重布局,其中有QQ阅读,也有华夏中文网。
巨头们看重起点创始团队的价值还在于,即便未来微信等平台自助内容分发越发便利,但更多潜力新作家的发掘、培养,版权内容的经纪、再加工等仍需要一个价值提升者。
吴文辉的团队也有着自己的诉求:他们需要足够规模的投资,有足够的用户、流量、推广资源,更关键的是独立的公司。他们设计的方案是创始团队+产业投资者+投资机构的三方股权结构。实际上,已有数家产业投资者开出了给予创始团队在独立公司占单一大股东地位的条件。
在一轮接触之后,业内人士曾推测,吴文辉最终面对的几乎就是腾讯控股百度集团二选一的方案,而相关的机构投资者也已准备就绪。此外,也有VC愿意以较高投资额支持其独立发展。这是一段亢奋而疲惫之路。2013年3月7日,在上海浦东陆家嘴街道的一家咖啡馆中,吴文辉说他很紧张,紧张就是期待。他在桌上画出一道上下起伏的曲线,以此表达他的团队在此刻激烈而亢奋的情绪。
2013年3月21日晚间,在上海番禺路的一家灯光昏暗的酒吧里,吴文辉的双眼放出锐利的光芒,到此他与投资者们的接触工作大致结束。他引述了他对李彦宏讲的话,未来数年内,网文江湖将是“三分天下”的局势,起点和蜂拥而入的巨头们将瓜分市场,当中会有自己团队的一席之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我们的团队不是鹿,而是最好的猎鹿人。”吴文辉说。
很快,筹备中的新站点,即后来的创世中文网与起点将直接竞争。吴文辉相信,他们是互联网文学商业模式的创造者,有着最强的业界人脉资源,起点核心编辑团队中的绝大多数,以及诸多“大神”级作家都将追随新站点而去。业内已传出筹备中的新站点陆续预签作家的消息。
但吴文辉认为,原来的起点中文网并不会如外界想象般迅速颓然。这是他们曾亲手打造的铁桶江山,建立了周全的流程与庞大生态,更何况还有10年来的巨量引擎内容沉淀。
雷军曾问吴文辉,是否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吴回答,内容工业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他的团队建立新站,起初一到两年,也得先慢慢积累资源,追赶起点,然后才能谋求新的模式。
侯小强也表示有信心,起点经历过2006年几乎所有编辑和大多数白金作家跳槽的考验,但领先地位并未动摇,“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起点已经形成一套机制。不过侯小强承认,他不熟悉网络文学的运营,起点亟须补充编辑人员。
2013年3月30日,盛大文学召开起点作家大会,邀请了100多名重要作家,实际到场为80多人,陈天桥出场安抚作家以稳定军心。所有熟悉盛大的人都知道,盛大文学是盛大集团唯一已然清晰的未来希望。在游戏业务屡屡下滑之后,盛大文学将成为新的现金奶牛,而起点就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此前业内传出消息,盛大文学将于2013年4月再度重启IPO。而这场风波之后,未知因素又多了一层。
2013年3月6日,盛大文学CEO侯小强通过内部邮件表示,已经批准部分旗下起点中文网员工的辞职请求,而侯小强也将直接接管起点中文网。盛大文学总裁、起点总经理吴文辉在接受新浪科技连线时,称自己正在病休去留未定。
加盟腾讯
2013年5月6日下午消息,消息人士透露,从起点中文网出走的原创始人吴文辉团队近日获得腾讯投资,该团队将为腾讯提供读书频道下男频栏目的内容。
DoNews 5月16日消息近日,网络文学江湖因起点创始团队的集体出走而引发动荡,出走团队的去向和产业的变局引发众多猜测。Donews记者今天从出走的起点创始团队首次获得正式确认,他们已和腾讯达成深度合作,全权负责腾讯文学男频的运营。目前正在重新整合腾讯文学视频的架构和内容,并计划推出“创世”这一全新品牌。
2014年4月16日,腾讯控股互娱宣布任命吴文辉为腾讯文学CEO,商学松为腾讯文学总裁,张蓉任腾讯文学高级副总裁。腾讯文学将以腾讯子公司的形式独立运营。
腾讯文学亮相
2014年4月16日,在UP2014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腾讯互娱正式对外宣布,腾讯文学将以子公司的形式展开独立运营,中国网络文学产业现行商业规则缔造者吴文辉担任腾讯文学首席执行官(CEO),全权负责腾讯文学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发布会上,以吴文辉为核心的腾讯文学管理团队和编辑团队也首次集体亮相,其中,商学松任腾讯文学总裁,张蓉任腾讯文学高级副总裁。腾讯文学董事长则由腾讯控股副总裁程武担任。
吴文辉称,“今天站在这里,意味着人生一段重要而全新的旅程正式开启。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和我的伙伴们一直有一个理想:让中国人的阅读需求在网络时代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今天我出任腾讯文学的CEO,这意味着我们向着当初的理想又跨了一大步。腾讯文学将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通过最新的技术载体,让更多的作家可以更自如的写作,让更多的读者享受阅读和阅读衍生品带来的快乐。”
吴文辉宣布,独立运营的腾讯文学,经过资源和架构整合,将拥有全新互通的品牌矩阵:在内容方面,以男性阅读为主的“创世中文网”和主打女性市场的“云起书院”,成为腾讯文学旗下两大内容垂直网站和原创源头;在产品和渠道方面,腾讯文学重点发力移动阅读,拥有移动端应用(APP)“QQ阅读”和触屏网站“QQ书城”两大综合内容移动阅读产品,以及以手机QQ阅读中心为代表的一批综合内容拓展渠道。
与此同时,腾讯控股文学的“内容”“产品”与“版权”三大专业团队也已基本完成组建。其中,内容团队将承担内容挖掘与运营,成员包括曾打造业界多数知名作家的金牌编辑团队,以及从无到有建立网络文学内容推广机制的资深运营团队;产品团队则延续了腾讯控股优良产品血统,主要承担产品开发、升级与维护工作;版权团队作为开创网络文学版权机制及后续创新的重要力量,将主要负责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签入与泛娱乐拓展。
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腾讯文学在内容、用户、营收等方面实现了快速突破,创下了文学原创业界有史以来最快的成长速度。经过七个月的发展,腾讯文学旗下各网站总计实现了50%的总量增长,作品储备已经达到20万部,其中成立不到一年的创世中文网,作品储备已达作品7万余部;作家方面,原创群体规模达到了17万,其中被读者的认可的知名作家达300余位,日销售额过万作家12人;用户方面,移动产品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1500万。
对于2014年,吴文辉表示,腾讯文学将从产品和渠道、内容、作家三大层面着手布局:首先,继续以移动互联网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投入,升级核心产品体验,深入挖掘渠道价值:第一,实现移动与PC端产品间的彻底互通,数据、运营、资源全面共享与统一运作;第二,提升移动端产品互动性,打造以内容为核心的互动阅读体验;第三,优化产品,尤其是优化阅读体验和基于腾讯大数据平台的智能推送功能。同时,在平台渠道方面,也将进行既有平台的分析优化、新渠道的挖掘以及渠道内容的优化。
在内容方面,腾讯文学将继续全力打造“全文学”。对于优质原创内容,腾讯文学将加大挖掘和扶持力度,打造一批超人气优秀作品;对于传统作品引入,腾讯文学也将加大版权引入力度;对于新锐作品扶持,腾讯文学将通过全平台运作、泛娱乐运作、大品牌计划和新创造计划,依托于腾讯平台优势和“泛娱乐“战略,推进双向IP互动,联合内外部合作伙伴重点打造一批明星项目,实现版权的全线增值,使作者实现应有价值,为新人提供最好的舞台。
在人才方面,腾讯文学阿来苏童刘震云等大师顾问团成员的见证下,启动了旨在培育原创明星作家的“星计划”,乱、林海听涛、唐欣恬慕容湮儿,三戒大师,玄默等首批“星计划”签约作家也在现场亮相。通过“星计划”,腾讯文学拟针对不同的作家进行针对性扶持:针对有成功创作经历的作家,将重点通过系统传播、主题包装以及泛娱乐运作,使其实现品牌价值放大;针对新人作家,则侧重于挖掘和培养,内容专家全程指导和专业团队针对性运作,将有效缩短人气积累周期,让有才华的明星作家快速崛起。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人物经历
网文发展
模式设计
创新开拓
市场敏感性
市场竞争
创办起点
收费制度
发展壮大
作家体系
媒体评论
离开起点
出走过程
和盛大分歧
多方逐鹿
加盟腾讯
腾讯文学亮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