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康震,汉族,1970年3月出生于绥德县,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唐代文学研究》编委。
1993-2000年,康震先后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书法家、诗人霍松林先生。2000-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康震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6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5年起,他多次应邀做客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并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栏目文学顾问、点评专家,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2006年,康震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8年,康震晋升为教授职称。2016年,康震入选201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名单。2017年12月起,他先后被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康震的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诗词、散文,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重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唐朝散文文体发展、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等。截至2023年,康震主要著作包括《康震古诗词81课》和《康震说柳宗元》等20余部,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2017年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2019年,获选为教育部特聘教授。2020年,入选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24年6月,康震受邀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首批特邀专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0年3月,康震出生于中国绥德县。父母均从事教育工作,因工作原因两地分居,康震跟着母亲度过了童年时期。他从小喜欢读书和绘画,喜欢看小人书和连环画,除了和小伙伴们一起打土仗、摘槐花、过家家、挖荠荠菜,还喜欢给小伙伴们讲故事,讲的多了,自然而然地成了小伙伴心目中的“故事大王”。少年时期,他喜欢以小人书和连环画为剧本,与小伙伴们扮演书中的各种角色。在玩《三国演义》的“桃园结义”游戏时,康震常常扮演张飞,以致多年后回想起,仍感童趣盎然,而读书和绘画也成为伴随他终身的乐趣和爱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康震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附中。他和同学们都比较喜欢读书,喜欢讨论问题、思考问题。康震在中学时期,对哲学、理论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阅读了大量的名人著作,影响了他成年后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
康震在1993年—2000年间,先后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学位。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康震师从著名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书法家、诗人霍松林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在2000年到2002年,康震又来到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从1989年到2002年,从陕西师范大学到南京师范大学,从学士到博士后,康震徜徉在古代文学的海洋里,坚定了人生理想:追求学术和真理,追寻诗意和远方。
工作经历
2002年起,康震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康震面对困难,坚定信心,努力工作,在事业上始终保持进步。2004年,他被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2006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8年,38岁的康震被评为教授职称,2010年,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入选2015年度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名单。从2012年起,康震开始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在兼顾学术研究、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外,康震还在工作之余从事文化传播普及工作。从2005年起,他多次应邀做客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和《李清照》等。康震通过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的精彩点评,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2017年12月起,他先后被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分党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4年6月,康震受邀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研究院首批特邀专家。
参加节目和活动经历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截至2023年11月,康震已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
科研课题
个人作品
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2020年4月27日,康震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主办的“高师国培‘云上讲坛’直播间”公益培训系列讲座上寄语青年教师:在从教生涯初期,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沉潜读书、展现自己,着眼于未来,谱写不断奋斗的人生诗篇。
康震在北京师范大学主讲公共选修课程“唐诗选读”。
学术论著
个人荣誉
个人生活
康震出生在陕西绥德一个小镇,他的父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他从小生活在书香氛围里,读书和绘画是他的两项主要爱好,一直伴随着他成长。
童年时光,他是跟在妈妈身边度过的,妈妈觉得看小人书可以认字,就答应买给他,可他对却小人书里的连环画更爱不释手。看的多了,他就照着临摹,乐此不疲,浑然忘我,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当康震全神贯注干一件事,把周围都忘了的时候,肯定不是在学习功课,而是在画画。”
中学时期,康震看了电影《少林寺》后,萌发了要练武的想法,恰好有一本叫《武林》的杂志印有各种拳法的套路,他没有零花钱买杂志,就借来杂志,把拳谱都临摹了下来。他临摹小人书的基本功发挥了大作用,一套拳谱临摹的准确传神。没有画纸,有同学的父亲在烟厂工作,拿一些报废的印刷烟盒的纸板残次品给他,“我把烟盒纸裁好,订成一摞,在白色的那一面打上格子,学着小人书的样子,上面画画,下行写字。”回忆起这些趣事,康震兴致盎然。康震还自编手绘过两部连环画,一部主题是侠客快意恩仇,另一部是武林高手抵抗列强。小人书和这两部自编手绘连环画是康震的宝贝,每次整理杂物和搬家时,他妈妈都会小心收好,收藏至今。
2015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时,看图猜诗的环节原本设计是用沙画,康震自告奋勇,提议由他来现场做画,为了自证,他拿一张餐巾纸做画,于是有了第一季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画面。
人物评价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的嘉宾,康震的点评已经成了很多观众追节目的重要原因。(北京晚报评)
康震教授精彩而专业的点评,展现了北京师范大学在经典传承之路上的责任担当,他是经典传承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北京师范大学评)
康震教授的讲解汇通古今,融学识、文采、情感于一炉,使读者在感悟诗词人生、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学修养和艺术品位。康震在研究、传播古诗词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澎拜新闻评)
在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创作的主题歌中,康震将古典诗词与现代歌词镶嵌在一起,让人们在穿越诗词古韵的同时,获得了时代的感召力量。(环球网评)
参考资料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3-11-15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2023-11-15
康震.旗帜讲堂.2024-04-13
康震已任北师大副校长.今日头条.2023-11-15
康震.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 校友会.2023-11-15
康震:一片“诗”心在玉壶.榆林市人民政府.2023-11-15
经典释义人:康震.央视网.2023-11-16
我校留学生“汉语桥”大赛再创佳绩.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2023-11-16
登台评诗意在找出与古人的情感关联.北京市人大常委.2023-11-15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6
..2023-11-16
康震:心中有诗,生活自然诗意.中国青年报.2023-11-18
康震:文以载道,歌以咏志.北京师范大学.2024-04-1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参加节目和活动经历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科研课题
个人作品
学术论文
人才培养
学术论著
个人荣誉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