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扬州大学二级学院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位于国家5A级风景区江苏省扬州瘦西湖畔。学院下设4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83人。
学院简介
学院下设4个本科专业:物理学(含师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其中物理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6个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点(方向):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方向)、生物物理(生物信息学检测与处理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信号处理中的嵌入式技术方向)。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据官网资料显示,学院有教职工83人,其中教授10名,副高职称教职工2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6人,3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100%。
教学科研
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获国家、省、部级优秀教改项目近二十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省级优秀课程,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教师编、译教材和专著十余部,其中省级精品教材一部,有三十多人次分别获省教育厅“红杉树园丁”奖以及校优秀教学质量奖。
学院科研实力较强,先后主持研究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17项以及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等项目20余项。教师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国际权威期刊收录的论文350余篇次。
硬件设施
学院有管理严格,设备先进、齐全的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实验用房5800平方米,仪器设备固定资产1200余万元。院资料室藏有中、外文图书1.8万余册,常年订阅中外文期刊杂志近100种。
办学特色
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坚持“理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和“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本科生的培养。在课程的安排上注重与新科技、新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的结合,和二十多家知名企业(如:华厦电子、川奇光电、晶石集团、万方集团等)签定合作协议,既加强了实践性教学,也开阔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和科技创新活动,从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教授科研室,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在全国首届大学生中学物理教学世界技能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省物理实验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已取得四十多项一、二等奖。在2009年选拔10位参赛选手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中学物理教学技能”中,9名获一等奖、1名获二等奖,多名同学荣获江苏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专业设置
物理学(含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知识及基本实验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应用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基础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电路理论基础、普通物理实验。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电路理论基础、线性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和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半定制器件原理与应用、微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传感器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
微电子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微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电子材料、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测试等技能,熟练掌握电路分析与设计、器件工艺设计和版图分析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进行微电子学基本理论研究及其应用研究的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线性电子线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微电子学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原理、半定制器件设计原理、集成电路设计、现代测试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在光、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并在激光科学与工程、光电系统与信息处理、光电子集成器件技术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研院所、光信息产业部门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光系统集成与设计以及光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开设的主要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量子物理、固体物理、现代光学基础、光电子学、激光原理及应用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纤光学、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师资力量
教学科研
硬件设施
办学特色
专业设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