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县志
明朝林有年编撰书籍
福清市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于唐圣历二年(699年)置县,始称万安,旋改福唐、永昌,闽长兴四年(933年)定名为福清迄今。福清襟山带海,人文鼎盛,有“漳州市”、“文献名邦”之雅誉,古往今来,历经沧桑,造就了蕴藏丰富的地方志文。福清素有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
在旧地方志中,辑存着大量福清各地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资料信息,是宝贵的社会精神财富,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福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创作背景
据考证,宋林亦之(字学可)著有《玉融志》,为福清市最早之志书,惜岁久无传。明嘉靖甲午年(1534年),知县朱冕礼请莆邑举人林有年(号寒谷)修《福清县志》,凡10卷,今查无存本。据说,林有年时寓居城区圣迹寺潜心修志,并于嘉靖十三年甲午刻成印刷。另外,从明嘉靖到万历年间,邑人周坤纂有《玉融志》,郭万程纂有《儒学志》、《儒林传》、《玉融山图记》等,郭造卿(一作“选卿”)纂有《玉融古史》,郭应响纂有《玉融新志》,王诚皆纂有《玉融志》,叶向高纂有《玉融城池志》、《人物志》、《武功志》、《闺贞志》等,大多因故未付梓。
至清康熙壬子年(1672年),知县李传甲举事修纂,邑人郭文祥、施起元重纂《福清县志》,分卷12卷,为今存之最早刊本。到乾隆丁卯年(1747年),又有知县饶安鼎、邵应龙两人主修,邑人林昂、李修卿两人同纂的《福清县志》(20卷),到光绪戊戍年(1898年)重刊,乃现存较完整之一部文献。
作品评价
《福清县志》是一本令我市人民称颂的地方史志,至今仍是我市较为权威的古代地方史志。《福清县志》“前言”说,福清依山濒海,物产丰饶,峰峦竞秀,人文鼎盛,堪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彰一邑之盛,历史上尝多次修志,惟时断时续,且志书多已失传。清乾隆丁卯年(1747年)饶安鼎、邵应龙两人主修的20卷本《福清县志》是现存较完整之一部文献。该志较康熙壬子年版县志有所增补,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然缘时代局限,未免失之偏颇:渲染封建社会之“太平盛世”,歌颂封建皇朝之“教化”、“恩泽”;宣扬帝王将相、忠臣烈女与豪右士绅;详载天人感应、祥瑞征兆等迷信之说。而于劳动人民之伟大业绩则未见记述,于物产之收录未能取精华,流于一般。
然而,暇不掩瑜,饶安鼎修纂的县志汇集资料之面颇广,上溯千年,纵横百里,资料翔实,述事具体,文字简练,隽永可诵。诸如记述自然风貌、政治、军事、经济、文教、风俗习惯以及名胜古迹,颇尽钩古稽今、条分缕析之能事,可继往而开来,利资治于当今。
重修
1987年8月15日,根据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整理福建省地方志的规定,我县选定乾隆丁卯年饶安鼎、邵应龙两人同纂的《福清县志》(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有藏),予以断句、标点、分段、校勘,并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刊行。重刊后的《福清县志》为大32开本,厚764页,65.7万字,1989年11月刊印,为内部发行,署名福建省福清县志编纂委员会整理。《福清县志》前有历次重修所做的各种序言、纪略、纪事、后序、跋,还附有古代方括图、县城图、县治图等。全书共分“沿革表”、“地舆志”、“建置志”、“民赋志”、“学校志”、“兵制志”、“祀典志”、“职官志”、“选举志”、“艺文志”、“人物志”、“杂事志”等。
据考证,清代福清黄寺僧释如一在日本弘法期间,曾撰有《福清县志续略》,备载福清山川形胜、人物事略等,该书现藏日本国会图书馆。另外,清代潘文凤泾县人,同治六年以候补知州署福清县事)得乾隆丁卯年县志一本,鸠工补刻310余版,补全30余版,重行刊印《福清县志》,因印数不多,今人难睹贵珠。清代刘玉障(四川门人,光绪丁酉年以候补知州知福清县事),为使县志不致失传,便筹款重刊乾隆丁卯本,得使乾隆丁卯本的《福清县志》广传至今。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举人陈士蕃等以“五龙修志分局”名义,联合陈玉山、陈壮仪、张延恒、陈绚波5人编纂的《方城里乡志》,汇集了今城头镇南岭镇诸多村庄的山川、地舆、民俗、景物、社学等,内容十分丰富,可惜未见刊本。稿本现存福建省图书馆
民国三十一年到三十三年(1942——1944年),为保存地方志史料,由福清县政府组织人员收集资料,并部分整理成篇共约10多万字的《福清县志稿》,后因时局变化未及编撰成书,书稿几经动乱,部分散失,残稿现存福清市图书馆
民国期间的叶培荃(福清城关人)曾费时6年纂辑有《福清历代著述人物志》(初稿)一书,全书收录著述人物226人,收录书目514种,内容广泛,资料翔实。该书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填补了县志未收录的人物54人,其中明以前21人,清以后33人,改变了清乾隆以后福清市人物资料几近空白的缺憾。据说,《福清历代著述人物志》未见刊行,但遗稿尚在,憾不得见。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作品评价
重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