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柱山隧道
单线铁路隧道
大柱山隧道(Dazhushan Tunnel),位于云南省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保山市境内,为单线铁路隧道。
2008年,大柱山隧道开工建设,工期从最初的5年半,一度调整为8年,又再度调整为13年。2019年6月26日,隧道平导贯通。2020年4月28日8时36分,隧道全隧贯通。
大柱山隧道穿越横断山脉南段,穿越断裂带6条,岩溶发育地段5处,褶皱构造3条。隧道全长14484米,其中隧道单线正洞长13803米;大跨段区域680米,隧道最大埋深为995米。隧道洞内纵坡设计为小“人”字坡,除出口段2750米为3‰上坡外,其他段最大纵坡23.5‰。
历史沿革
2008年,大柱山隧道开工建设,由于施工环境恶劣,工期从最初的5年半,一度调整为8年,又再度调整为13年,被认为是“最难掘进隧道”。2009年8月,当隧道掘进至燕子窝断层核心地段时,156米的距离耗费了26个月,平均每天仅能掘进约20厘米。2019年6月26日,大柱山隧道平导贯通,为整条隧道全面贯通奠定了基础。
2020年4月28日8时36分,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8月11日,云南省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建设项目表彰大会在保山市举行,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陈志强等5名同志五一劳动奖,6个集体工人先锋号,并对30名铁路建设先进个人通报表扬。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大柱山隧道位于云南省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保山市境内。进口位于澜沧江右岸,出口临近保山市郊。
地形地貌
大柱山隧道位于云南高原西部边缘、横断山脉中南段,区内峰峦重叠、坡陡谷深、悬崖峭壁多见、地形起伏大,属低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各隧道进口位于澜沧江东岸陡崖下,高程约为1440米,出口位于山保村,高程约1700米,相对高差一般300-1000米。地表多分布松林或杂木,局部平缓、低洼处被垦为旱地、水田。自然坡度约150~50°,局部为陡壁,隧道洞身植被发育。
地质
大柱山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三高四活跃”的特点,存在断层破碎带6条(总长1200米,其中水寨断层640米)、岩溶及岩溶水、暗河溶洞等岩溶形态、高地应力引起的岩爆和软岩大变形、放射性(1600米)、高地热(39℃)等不良地质。施工中易遇到突水、突泥和围岩失稳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在有强岩溶水以及部分断层带(尤其是有夹泥破碎带的正断层),易产生较大规模的突水、突泥段(3210米,最大涌水量为120000米3/d)。在隧道洞身通过的各级围岩,岩质较硬,性脆,特别是地处硬质岩的应力聚集带,聚集了较大的应力,施工中易出现岩爆现象,同时,隧道穿越1.27公里的煤系地层,含有瓦斯气体。
水文情况
自开工后,大柱山隧道涌水约2亿立方米,相当于15个西湖水量,作业工人90%以上的时间都在与突泥涌水“作斗争”。燕子窝断层和水寨断层破碎带长度设计分别为80米和200米,地下水位线在隧道拱顶以上200~400米范围,地下水压力最高达3MPa。
气象条件
大柱山隧道内高地温段长期温度达40℃左右、湿度85%以上,施工单位长年往隧道施工挖掘面运送冰块降温,每天每个挖掘面需要12吨冰块,施工人员每3小时就要轮换一次。
工程结构
总体布局
大柱山隧道全长14484米,其中隧道单线正洞长13803米;大跨段区域680米,隧道最大埋深为995米。隧道洞内纵坡设计为小“人”字坡,除出口段2750米为3‰上坡外,其他段最大纵坡23.5‰。隧道设置“二横一平”(贯通平导、进出口各一横洞)辅助坑道,辅助正洞施工,平导全长14315米,平导进口段与正洞进口相分离约1800米,平面呈喇叭形布置,与正洞交角79°,其余为直线段。进口平导分离段长度为2432米,断面尺寸为4.7x5.0米,其余平导断面尺寸为3.5×4.3米,共设置33个横通道与正洞相连。
硬件设施
为了排出单日最高22万立方米的涌水,大柱山隧道共建设了7座抽水站,并配备了56台大型水泵进行接力作业。
设计参数
运行情况
大柱山隧道是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大理至瑞丽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隧道前接澜沧江大桥,后接保山北车站。
功能价值
大瑞铁路是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重要项目之一。建成通车后,大理至瑞丽的旅行时间将由约7小时缩短至约3小时。大柱山隧道的贯通,为大瑞铁路大保段2021年建成通车奠定了基础。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地质
水文情况
气象条件
工程结构
总体布局
硬件设施
设计参数
运行情况
功能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