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目垅村
斗目垅村
斗目村位于柯城区沟溪乡。土地总面积5720亩,其中桔园面积1760余亩,耕地面积56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7亩。生猪养殖户2户,年生猪存栏750多头。斗目垅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种植业柑橘属收入和劳务输出收入。
历史沿革
清康熙末年,先民从抚州市府宜坊县迁徙于此名为斗门垅,隶属临江乡为116庄。1949年,隶属石梁区五余乡,1953年隶属沟溪乡,1958年为卫星(航埠)公社第五大队第七生产队,1959年划航埠公社翁家管理区,1962年航埠区沟溪公社,1991年隶属航埠镇管辖,1996年后隶属沟溪乡。
传统
解放初期,宗族有祭祖传统,谢氏、欧阳姓各有众产收入,每年按人头分香饼,每年正月初一,挑着香饼,敲锣打鼓,男女老少到祖坟前,点香祭拜,放鞭炮,然后按人头分香饼。清明节端午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还有先祖遗传的过小年,即农历十二月五日。
自然地理
斗目垅村位于沟溪乡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距市区17公里,有苦狮线公里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本村地处丘陵地带,水利条件较好,境内有“T”字型河流穿过,在上游建有大水垅水库、小坑口水库,建有一、二级机埠3个。
人口
全村共345户,1155人,12个村民小组(其中石岭底2个村民小组)。
基层组织
党员34名,村级组织健全。党支部、村民会、经济联合社以及村级配套组织团妇兵、治保、调解组织健全。
本村经济
本村经济主要以种植柑橘属为主导产业,自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后,在历届村两委的推动下,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开发黄土丘陵,依靠科学技术促进柑桔生产发展,1999年柑桔总产量在500万吨,当年柑桔严重冻害,2000年开始没全村劳动力结构有了新的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壮大,目前有50多户在外地经商、办厂、办公司,400余人在外务工,学技术,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9年开始柑桔产业转型全面展开,共调整低产低效园区面积602.2亩,其中:水稻170亩;中草药种植82.7亩;蔬菜种植99.5亩;西瓜种植100亩。大豆、芝麻等经济作物散种130亩;矮雷竹种植20亩。这原是经常受冻绝收的600余亩桔树园,如今每年可净增利润120余万元,加之土地流转费用近12万元,农民返田务工收入约10万元,全村共增收142余万元,同时村里还在石岭底自然村积极推进柑橘属“三疏二改”品质提升试点工程,发展和新增养殖户9户。农田基本设施得到改善,建设渠道2500米,机耕路2000米。
产业结构调整
斗目垅村为了促进农村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调整面积700亩,其中:水稻238亩,蔬菜(西瓜)162亩,药材200亩,涉及农户225户。调整的重点主要是三个片区,一是上塘垅片,该片处于苦狮线沿线,属于低产低效的地段,柑桔树常年处在“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的尴尬局面。二是大梗垅片,该片水利条件欠佳,但是有蔬菜、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基础。三是大水垅片,该片土壤条件和水利条件优越,有油菜种植基础。三个区域都具有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和基础。柑橘属产业转型的核心力量归根到底还是农户,农户希望种什么;农户愿意种什么;土地是自种还是流转;柑桔砍掉了,未来的发展怎么样;市场销售能否和预期的一样,效益如何;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实施规划建设,能否跟上种植进度;时间、季节不等人,耽误了季节又将会出现耕地抛荒现象等等问题,都在摸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村民们对于产业结构调整仍存在犹豫、观望态度也在摸底过程中浮出水面。订单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先找市场,后行生产的新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先行生产,后找市场的模式具有更强的保障性和稳定性,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初期,实行订单农业进行农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村里已有连钱草、益母草、蛇草三个草药种植订单,一个芋头种植订单,预计年收入都在每亩1000元以上。目前上塘垅片已经确定基本种植订单草药;大水垅片已与承包商签定了为期五年的土地流转合同;大埂垅片基本已确定种植蔬菜和西瓜等经济作物。
基础设施
该村实行产业转型到哪,基础设施建设到哪的原则,根据各片实际,分别实施土地平整,水渠开挖、修复,道路修建等工程,加快推进进度,赶在水稻种植期到来之前整理好土地。斗目垅村已经砍伐桔树16000余株,平整土地500余亩。已种植订单药材50余亩,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西瓜60多个大棚,柑橘属产业转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所获荣誉
2022年1月,入选2019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传统
自然地理
人口
基层组织
本村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