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荣锋,中国,男,
汉族,1976年出生于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宜居乡元丰村,沈阳玖玖利峰集团董事长。
1993年,何荣锋背负上巨大债务,于是他决定离家前往
浙江省打工,中途落难时被
戴杏芬搭救。十年后,何荣锋已成为一位企业家。2013年3月,何荣锋在浙江
台州仙居县福应街道杨府村找到恩人戴杏芬。同年9月23日,何荣锋前往看望自己的恩人戴杏芬。后来,他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写成一本名叫《自我激励:乞丐如此被点化成富翁》的书。
2015年5月,何荣锋被评为“最美巴渝·感动重庆月度人物”,同年入围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93年,17岁的何荣锋家中遭遇变故。他的父亲事先预订了十几头猪,打算宰杀后卖肉以结清生猪的款项。然而,卖掉猪肉所得的1万多元被小偷偷走。由于无法还清生猪的费用,愤怒的乡亲们上门要债,发生了冲突,何荣锋也在其中受伤。为了逃避这些麻烦,何荣锋和两位朋友决定去
浙江省打工。然而,由于带的钱太少,在到达
杭州市时已经身无分文,只好一路乞讨,步行前往
温岭市。
几天后,由于连续三天没有找到食物,加上之前的伤口没有处理而化脓发炎,何荣锋开始高烧。幸运的是,他们得到了当地的农妇
戴杏芬的帮助。戴杏芬不仅让他们吃饱了两顿饭,还帮助何荣锋处理了伤口,还给了他们每人一些路费。
工作经历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何荣锋三人到达了温岭,但没有找到工作。他在经历了一番辗转流浪之后,最终在
沈阳市找到了工作。起初,他只是一名月薪仅有135元的
车床小工,之后又做起了刷油喷漆的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职业地位。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他渐渐地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包工头,甚至被一位大老板委托承包所有家具厂的油漆活。经过了十年的奋斗,何荣锋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并拥有了多家家具厂和一家油漆厂。
主要事件
事业有成后的何荣锋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恩人
戴杏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由于口音的差异,他将戴杏芬听成了“代信芬”。他曾经寄出了十几封信尝试联系她,但都没有得到回复。后来,他通过公安局查询,但仍然没有找到任何线索。此外,由于戴杏芬和她的丈夫在
台州杜桥镇开店,距离福应街道杨府村有80多公里,这也增加了何荣锋找到恩人的难度。
直到2013年3月,何荣锋特意请一位老家在仙居的合作伙伴,回老家时前往福应街道杨府村,终于打听到了戴杏芬的消息。9月23日,何荣锋前往浙江台州
仙居县福应街道杨府村,探望了恩人
戴杏芬。何荣锋拿出一张百万元的现金支票的大礼报答,但戴杏芬婉拒了他的好意。在告别时,何荣锋悄悄地留下了价值10多万元的昂贵虫草等高级补品。在送别何荣锋后,戴杏芬发现他在车后备箱留下了5万元现金。她赶紧打电话给何荣锋,希望将钱送到机场。然而,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戴杏芬在电话中责怪何荣锋的同时感到悲伤,强调他们是亲如姐弟。
就在这时,戴杏芬的丈夫突然想到,何荣锋是从
中国工商银行取钱的。夫妻俩匆忙赶到银行,凭借口音、取款金额和时间等信息,银行工作人员找到了何荣锋的账户。他们立即将钱转回到何荣锋的银行账户上。2014年7月3日,何荣锋和他的妻子邀请
戴杏芬到
沈阳市,一起在
东北地区旅游了一周。
相关作品
何荣锋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希望把“姐姐”的爱心传递下去。后来
浙江省还将何荣锋与
戴杏芬的故事拍成了公益电影——《
一辈子的姐弟》。
何荣锋将这段经历写成了《自我激励:乞丐如此被点化成富翁》一书,以回馈
戴杏芬的恩情。
2015年1月17日,新闻联播“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版块以《跨越21年的恩与情》为题,对何荣锋、戴杏芬的故事进行了采访、报道。
获得荣誉
社会影响
为报答当年恩情,何荣锋不远万里在浙江临海找到了恩人
戴杏芬,其恩重千斤的情怀让不少社会媒体争相报道其感人故事,使得”投桃报李“的珍贵品质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人物评价
何荣锋的成功固然有其自身的努力与机遇,但不可否认,恩人戴杏芬是其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正能量,社会需要这样的真情故事,应该大力弘扬。”“何荣锋,戴杏芬,你们是当今社会里最高尚的人,也是当今社会少有的人,更是当今社会最值得敬佩的人。”这是记者在“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留言板上看到的市民心声。(
人民网评)
20年的创业打拼,他时刻铭记一句忠告:做人要诚实守信!凭着这一人生信条,他从乞丐到打工仔、承包商到家具厂老板。他把当年给他这句忠告并给了他一顿饭的‘姐姐’视为恩人。20年后找到曾救助他的好心人后,他用100万元现金支票来感谢恩人。(重庆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中候选人之一何荣锋的“颁奖词”)
百万支票报答一饭之恩的诚信商人。(重庆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中候选人之一何荣锋的评语)
一个差点饿死街头的小乞丐,用十余年的时间翻身成了富翁,靠的就是坚持和努力。(王树建在《没有特别幸运,请先特别努力》书中评)
何荣锋当年流浪街头,不知遭受过多少冷漠、嫌弃,但他的这 20多年却没有记住这些苦难,而是记住了这一碗饭。(
流沙在《穿越生活的丛林 流沙自选集》书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