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桥镇,位于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地处台州湾北岸,临海市东部,是中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国家卫生乡镇,首批省级中心镇、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
杜桥镇总面积186平方公里,镇内共有7个办事处,4个社区,107个行政村,登记
户籍人口22.12万,外来人口8万多,长期在外经商人口近6万人,镇内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龙潭坑、白岩山火山地质公园等风景名胜,因大力发展眼镜等
实体经济,也被称为“全国四大眼镜市场”“眼镜王国”等。
2010年底杜桥镇被列入
浙江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2022年,实现税收收入19.85亿元,全年实现工业产值411.8亿元,其中镇本级127.2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规上产值328.1亿元,其中镇本级58亿元,实现外贸出口93.5亿元,其中镇本级8.4亿元,同比增长17.5%。并且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镇榜单。
历史沿革
杜桥历史悠久,镇北郊山麓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足迹。
宋代筑塘围垦,围海造田,沧海桑田,广袤土地已成滨海沃野,富庶粮仓。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置杜渎盐场,涂下桥均属杜渎场地,北宋未桑园郑氏从临海迁居海乡涂下。
南宋德二年(公元1276年),潘氏从黄岩大迁居潘家,王氏从温州永嘉场迁桥头王,立族于海乡,建桥一座名涂下桥,以桥聚居,人口迁徙形成村落、街市。
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秋,为封锁
郑成功,
户部尚书苏纳海至
台州市,七月初一日奉诏,令沿海30里居民入内地,拆房作城,田园、庐舍一概迁弃,空其地,谓遣界。境内居民部分内迁至黄岩城南门,店头、临海大田、
东塍镇、开石、宁海朱等地,一时户口星散,居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展界,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十月二十日下诏尽复,沿海迁界民业,回归故土,允渔民出海网鱼,迁民归复回里。回归之民见故土田园、街市荒芜,出现一片颓败凄凉景象。长达二十二年的迁海使杜桥镇区停滞不前。
康熙年间开
海禁后,原住潘、翁、陈、吴、王、张、曹、郑
八姓复迁,人口逐渐集居,渐渐恢复往日的人多商兴的局面。人口的集聚,各种商品交换,带动了各种功能的城市公共建筑相继落成,街市里产业相继得到拓展。
乾隆四十年(公元1799年),金氏重建龙浦河下桥。
乾隆年间,议定农历“一、六”为涂下桥集市日,集市贸易繁盛,成为海乡贸易总汇。除了
镇区的街市外,邻近的前王村、良种村、杜东村、杜西村与街区相望,道路相连,形成自然城镇的格局。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四月,桃渚涧罗(北涧)两浙盐务杜渎盐场署移驻涂下桥。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王氏重建涂下桥(龙浦河上桥)。
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重建文昌阁(
同治六年改建旦华书院),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新建东岳庙等公共建筑。镇街区面貌相继逐渐形成改观,大小街道有柴爿行街、鱼行街、猪行街、米行街、东街、中街、街、下桥小横街、庙前直街、庙前横街、西街、浦西岸半边街12条,计总长980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实行地方自治,设立乡镇自治,下辖庄村。
中华民国时期,形成六街,十一路、一里、一巷格局,并开辟席行口至炭行街与柴爿行接通的新街,镇区面积0.3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097平方公里,郊区有大汾街、溪口街、市场街,街路曲折,沿街聚居。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取消自治制度,1916年恢复。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建立临海县第五区涂下桥区公所,涂下桥镇镇公所。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行政调整,实行
保甲制度,属临海县第四区桃渚区。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抗战军兴,分出设立临海县第三区杜桥区。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实施
新县制,增新乡,三区杜桥区与五区桃渚区合拼为第五区涂桃区,管辖23乡镇。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行政合并管辖15乡。
1949年6月23日,涂下桥解放,废保甲制,建立区乡村,设立涂桃区,涂下桥镇。
1956年5月,更名杜桥。
1958年10月1日,建立杜桥人民公社(区建社),10月18日,更名椒北人民公社(
章安街道、杜桥、连盘、
桃渚镇),12月更名为沿海人民公社,划分杜桥、章安、连盘、桃渚4个区级人民公社。
1959年9月16日,台州行政公署批准杜桥为建制镇,建立中共杜桥镇党委和杜桥镇人民委员会,直属县,属中共临海县委城镇工作部。
1961年9月22日,撤沿海人民大公社,复建杜桥区,章安、连盘2个人民公社撤拼杜桥区,杜桥镇复归属区管。
1962年4月23日,杜桥镇与杜桥公社合拼,
1967年4月,恢复杜桥镇。
1978年7月8日,杜桥区前所、章安、杨司、梓林、溪口、龙溪6个公社划出成立章安区。
1980年7月,章安区前所公社划归海门特区。
1982年1月23日,杜桥区沿海公社撤,划归章安区。
1984年12月19日,杜桥区大汾乡横西、五四(道感堂),横蒋,七年4个行政村划归椒江市,章安区龙南乡划入桐峙区,溪口乡划入杜桥区。
1986年7月,撤杜桥乡并入杜桥镇。
1992年5月20日,撤区扩镇并乡,撤杜桥区,山项、大汾、西洋三乡并入杜桥镇。杜街、杜桥改管理区,桐峙区龙南乡5个行政村划归溪口乡。市场、川南、溪口3乡行政单独设立。
1993年7月,山项、大汾、西洋、杜桥、杜街5个管理区改为办事处。
2002年1月7日,
行政区划调整,市场、川南、溪口3乡及连盘乡雉溪办事处划并杜桥镇,6月30日,撤西洋办事处,将上王、西湖、上洋、东边、西边、东峙、方田洋、双桥头、横湖、西峙、蔡岙11个行政村划归大汾办事处,撤雉溪办事处,将塘里洋、岙底陈、兰江塘、东边、知建、应山塘、花山8个行政村并入原杜桥办事处,原杜桥办事处7个行政村划并杜街办事处。
地名由来
杜桥旧称涂下、杜渎、涂川、涂下桥、涂镇,杜下桥据
南宋《
嘉定赤城志》州境图,称海乡涂下,以“涂下”名。镇街区东凤凰山,西嵩山,耸峙若屏,北枕白岩山,南面大海,中贯龙浦河南北走向穿境而过,将镇区划分分为浦东岸、浦西岸,二岸架起涂下桥(上桥、下桥),连接两岸的交通,小镇的居民互相往来,后地遂因桥而得名为涂下桥。清同治《临海县志稿》桥梁记:“涂下桥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明嘉靖年间建。”中华民国24年(1935年)正式建涂下桥镇公所。“涂”与“杜”系谐音,逐渐演化为杜下桥。1956年4月,简作杜桥。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6月,杜桥镇共管辖7个办事处、4个社区、123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杜桥镇位于
浙江省中部沿海、台州湾北岸、临海东部,分别与上盘镇、桃渚镇、前所街道、章安街道、小芝镇、涌泉镇接壤,镇区中心位置位于东径121°29′,北纬28°53′。
截至2013年6月,全镇陆地面积1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杜桥镇北部为山区,南部为山溪类带泥沙和海涂淤涨而成的冲积平原(杜桃平原),间布众多低矮山丘,地势北高南低。
气候特征
杜桥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7度,极端最高气温为38.1度,极端最低气温为-6.8度,日照时数最少为2月101.9小时,最高为7月254.4小时,全年190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1537.5mm,年最大雨量为2375.lmm,年最小雨量为912.8mm。历年降雨4-9月份最多,一般5、6月份为梅雨期,秋季台风时,偶有涝灾。
水文
杜桥镇主河网总长238公里,其中仅百里大河
水系交叉延伸四纵四横就达56.1公里,加上各村大小河流,全镇水域共长500多公里。
百里大河属灵江水系,是杜桃平原主要河网、
内河的总称,
流域面积287.2平方公里,总长约186公里。主源发自北部溪口水及境内汇合其它诸支溪,由桐峙山新屋经龙王村南流汇合金溪、马宅溪至章安山门,入河网。河道众多与自然水系相通,干流河长约58公里,平均径流量2.30亿立方米,境内落差566米。1953年冬,兴修椒北内河水利,因弯曲迂回长约百余华里,故统称“百里大河”,起到内河旱涝蓄泄、
航运、排灌等作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杜桥镇耕地面积74342亩,其中水田58041亩,山林面积134668亩,林地面积108502亩,园地面积11712亩。
生物资源
截至2006年,杜桥镇共有各种植物400多种,乔灌木300多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人口民族
杜桥以中原人口南移中逐渐发展形成,古为百越民族中东瓯
土著民族,始于
新石器时代,
商周时东瓯人创造印纹硬陶,但非
勾践种族。历经变迁,逐步融合到
汉族中,至
唐朝东瓯土著消失。
截至2013年6月,杜桥镇共有
户籍人口21.5万,外来流动人口7万。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205496人。
经济
综述
汉、晋时,杜桥溪口一带开窑烧瓷,唐代淘沙冶铁。
北宋时,溪口、雉溪开有铁场,垦步设有官办酒坊。清时,
手工业颇为发达,有三缸、五匠、六坊,各种行业的手工艺人遍布街内和乡村。街内的作坊大都为前店后坊,加工与销售为一体。20世纪50年代,组织手工艺人建立各类手工业合作社,后相继转办工厂,60年代,始办乡镇集体企业,70至80年代,形成了绣衣服装,机械铸造、塑料织带、
光学眼镜、包装工艺、啤酒麦类6大产业,90年代体制改革,调整产品结构,形成眼镜、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塑料绳缆、工艺制品、毛纺纸箱6大产业。
杜桥浙江眼镜城是
浙江省区域性重点专业市场,还建立了中国迪拜眼镜中心和广州眼镜分市场,医化产业主要包括成品药、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机械产业主要包括汽摩配件、铜管件等。全镇主要有大汾眼镜工业区块、
机械工业区块、南工业发展区和(国家级)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等产业集聚区,拥有上市公司
华海药业、
海翔药业、
永太科技、
仙琚制药等一大批骨干企业。
2014年,杜桥镇实现生产总值110.2亿元,较2013年增长14.5%,完成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较2013年增长20.1%,工商税收9.6亿元,增长1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0532元和20262元,较2013年分别增长12%和10%。
杜桥镇工农业总产值从2006年底的84亿元增至2011年底的179亿元,年均增长16.3%,财政总收入从2.25亿元增至6.48亿元,年均增长2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7678元提高到14200元,年均增长13.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9:55.1:37。
2021年,杜桥镇实现
地区生产总值205.66亿元。
第一产业
2006年至2011年底,杜桥镇农业总产值从4.7亿元增加到6.1亿元,成为省级粮油生产示范镇,童燎水果基地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示范园,建成省级万亩水稻示范方,被评为农业部统防统治示范乡镇,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家、各类农民合作社85家。
第二产业
2012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200.8亿元,其中规模上产值118亿元,共有
上市企业1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33家,国家高新企业2家,拥有
中国驰名商标1个。
2006年至2011年底,杜桥镇规上工业产值从25.6亿元增至112.3亿元,年均增长34.4%,
规模以上企业由38家增加到143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由8家增加到34家,医化园区产值从18亿元增至87.9亿元,年均增长37.3%,累计完成工业性投入115亿元,
永太科技成功上市,
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列入上市重点培育企业,五年内共引进资金28亿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获省
清洁生产企业5家。
第三产业
2006年至2011年底,杜桥镇成功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成中洋百货、东部建材市场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新组建金融机构12家,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建成住宅40余万平方米。
社会
教育
1987年,杜桥镇基本达到无盲区标准,1995年,实现九年制义务普及教育,1997年被评为
台州市教育明星乡镇,2001年被评为
浙江省教育强镇。
宋代,杜桥始办义塾、书院。
清代,宾贤书院、旦华书院、金书院、竹溪书院并称椒并4大书院。民国间,创办各类小学校76所。1956、1958年,开办杜桥中学初中部、高中部。1950至1987年,开办各种形式的农村学校,开展扫盲。
历经几次校网调整,2006年,杜桥镇全镇有中学11所,小学38所,幼儿园70所(班)。
杜桥中学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民办学海中学、
华东国际文武学校和杜桥电大、老年大学分校、成人文化学校相继开办。
医疗卫生
杜桥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较为完善,镇内有
二级甲等医院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各村社区均设立医疗卫生服务站。
文化事业
截至2008年,杜桥镇共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60余家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繁荣。镇内建有体育馆,2006年杜桥镇荣获
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和“小康型老年体育馆”称号。
交通
公路
杜桥镇距临海市区60公里、
海门港10公里、
台州路桥机场30公里、
台州市中心城区10公里,截至2014年底,74省道、75省道贯穿全镇,与
台金高速公路东延线、83省道、83省道复线衔接,
浙江沿海高速公路正在建设。
航空
截至2013年6月,杜桥镇共有
内河航道14条,总里程130.2公里,贯通杜桥、上盘、
桃渚镇、章安、前所四镇,水网交通通畅。
文化
特产美食
杜桥主要特产有
糟羹、
食饼筒、蒸圆、
炒麻糍、
饺子、
漾糕、发糖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花鼓
男为花鼓公,手执
小锣,女为花鼓婆,手执小花鼓,边唱边舞边击鼓,丝弦伴奏,唱调有多种固定曲调,集体伴唱,根据内容互串角色。花鼓婆以流水式的小碎步为主,表演中穿插一些翻腕、耸肩等细腻动作,花鼓公动作大方,下蹲跳步,蹦仆跌翻。男女的调情动作,以锣击肩、耸肩、缩肩、抢腰、坐腰等组合,具有神情一体,情舞交融,动作活泼风趣,舞蹈细腻幽默见长。
道情
以坐立方式
说唱,大都以各种剧本为内容说唱,根据台词随意表演。左手拿竹鼓板,怀抱道情筒,右手击打筒面,以内容情节感情拍打各种快慢轻重的节奏、声音,同时也兼做些动作,独自击节居唱为多。道情曲目繁多,有整本回书,也有小段折子,多取材于戏曲情节及民间故事,唱字有3字,5字,7字等,道白皆方言。
摇大乌船
主唱
旦角1人,穿红色服饰,配角5人穿各角色服饰,
小生手执纸扇,尼姑手抲拂尘,和尚手捧
木鱼,红毛人额贴膏药、腰插木壳枪,还有小和尚。各配角头上分别戴老鼠、蚊虫、猫、狗、
公鸡动物头饰。道具有橹、红绸彩球、纸壳船。主角领唱一手握橹,一手拿绸绳站立船头,后尾随5配角,作摇摆橹动作,以主角为准互相摆斜一致,边摆边唱,并伴奏丝弦小调,并以五更时辰,参以动物叫声。丝弦小调相伴奏,众人互和,有说有唱,配以摇船摆橹舞蹈动作形式,大多反映民风民俗、男女情爱。
滚龙灯
清同治间,桑园厅头组成滚龙灯会,是一种敬神、娱神、祈雨和发展图吉利的活动。布龙全长9丈,龙珠手带动起舞,龙头手在龙珠手引导下做出各种动作,其余各节则相随起舞。整个龙舞由龙出宫、游龙行雨、黄龙脱壳、腾龙过桥、跳越龙门、蟠龙绕柱、三点头谢幕7组套路相结合,有盘、游、卷、跳、戏、翻等各种动作,碎步、跳步等10多种步法,纵横绕圈等队形。入场横平以行“8”字队形,上下举握翻腾,龙头昂然,首尾兼顾,龙头随龙珠,有夺龙之势。结束时,龙头从龙尾节钻入,以作跳龙门状,高举龙尾腾卷摇摆,作蟠龙缠柱,三点头谢礼,从盘龙状穿出成直队,随慢点锣鼓乐缓步游行。
代表人物
历史人物
宋至清县志入载,杜桥科举中式者有文科
进士2名,武科进士2名,文科
举人11名,武科举人23名,
贡生38名,诸生900余名。
南宋有马琥孙抗元兵败殉节,明代
杨文抗倭平叛名入史册,
清代金满起义威震
台州市,明代
御史蔡民玉凿河建闸,造福梓里,
朱允火熙梗直被诛。
清初书画名家郑兆甲,清代李鏐精于算术,清名媛黄妙仙、
金湘以诗闻名称才女。南宋
丞相杜范夫人,封惠国夫人赠
越国夫人黄氏(雉溪黄泥山头人),临海郡国夫人谢氏(丞相
谢深甫长孙女)远嫁于此。用其姓命名的植物林学家
林渭访,中华书局总编辑卢文迪,
抗美援朝战争时身绑炸药与
美国军队坦克同归于尽的二等功臣
任典宝。
民国时期有
中国国民党中将李邺、潘静文2人,
少将苏玉衡、杨春长、崔杰3人。民国以前在外放任
知府、县府、知事的18人。现代有农业棉花专家项时康,青年科技专家称为“严法”的
化学教授严秀平,地球物理学家黄赛金,光学研究物理学家单洁。
旅游
景点
杜桥旧有八景:白岩雪积(白石)、凤山夕照(凤凰山)、嵩山秋涛(嵩山)、萧井品泉(金家井)、雏鸡枕月(礁坑)、穿山日(穿山)、石人观潮(楼下)、龙浦回澜(百里大河)。
保留
南宋惠因寺摩崖石刻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溪口涌泉窑址群,还有明代海防连盘巡检司城、抗倭烽火台和
临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等名胜古迹。
凤凰山
凤凰山公园始建于1969年,是为杜桥解放做出贡献的烈士们长眠安息的地方,也是居民休闲游憩的场所。
白岩山
白岩山位于杜桥镇北郊塘里洋村境内,海拔高度大概460米,因岩峰孤绝秀异,壁立耸天,高插云霄,以其皆白石,故名白岩山,是亿万年前的火山溶岩爆发后留下的地质风貌。白岩山大小共有58洞,48峰,72奇岩,9瀑18滩,山熔岩造就峰、洞、石、瀑特色自然景观和火山艺术长廊,素有“胜雁荡”之称。
获得荣誉
杜桥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
浙江省中心镇、
台州市中心镇。
2019年9月11日,杜桥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10月,杜桥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位列第113名。
参考资料
杜桥镇概况.临海市委 临海市人民政府.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