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布罗·卡萨尔斯(Pau Casals i Defilló,1876年12月29日-1973年10月22日),
西班牙大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上半叶最杰出的大提琴家,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之一。他在独奏、
室内乐和管弦音乐生涯中录制了许多唱片,尤其是在1936年至1939年间录制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作曲家,他主要创作
宗教音乐和管弦乐。1963年,他被
约翰·肯尼迪授予
总统自由勋章,颁奖仪式由林登·约翰逊主持。在1958年他曾被提名
诺贝尔和平奖。
人物经历
帕布罗·卡萨尔斯童年学习钢琴和
小提琴,1887年入
巴塞罗那音乐学校学
大提琴。1891年首演成功。1895年在巴黎歌剧院担任独奏,1897年起任教于1936年指挥巴塞罗那交响乐团。1939年移居
法国。1956年母校,1898 年在黎拉穆勒音乐会和1899 年在年前敦水晶宫音乐会上演出,均获成功。1905年与A.科尔托和J.
蒂博组成三重奏团,成为20世纪初卓越的
室内乐小组之一。1919~1973定居
波多黎各,并举办卡萨尔斯音乐节。他的演奏构思明晰、风格严谨、技艺精湛、感情真挚,且有卓越见解,对现代
大提琴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
卡萨尔斯出生于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埃尔文德雷利,他的父亲Carles Casals i Ribes是教区的
管风琴师和唱诗班指挥,向卡萨尔斯传授了有关
钢琴、歌曲写作、
小提琴以及管风琴等的知识。卡萨尔斯小时候,他的父亲会把钢琴从墙边拉开,让他和他的弟弟阿图尔站在钢琴后面,说出他父亲所弹的音符和音阶。四岁时,卡萨尔斯就能演奏小提琴、钢琴和长笛;六岁时,卡萨尔斯就具备了在公开场合演出独奏小提琴的技艺。他第一次接触到类似
大提琴的乐器是在目睹了一位来当地旅游的
加泰罗尼亚音乐家,在一把装了大提琴弦的扫帚柄上演奏音乐。在卡萨尔斯的请求之下,父亲为他制作了一把用一个葫芦作为音箱的简陋的大提琴。卡萨尔斯11岁时,他从一群旅游的音乐家那里第一次听到真正的大提琴演出,并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乐器中。
他的母亲皮拉尔·德菲约·阿米格特出生在
波多黎各的
马亚圭斯,父母都是波多黎各的加泰罗尼亚移民。1888年,卡萨尔斯被母亲带到
巴塞罗那,进入埃斯科拉市立音乐学院(Escola Municipal de Música)学习。在那里他学习了
大提琴、
乐理和
钢琴。1890年,13岁的卡萨尔斯在巴塞罗那的一家二手乐谱店里,发现了一本破烂的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六部大提琴组曲》乐谱。接下来,卡萨尔斯用了十三年的时间每天研练这些乐曲,然后才第一次公开演出。卡萨尔斯后来制作了他自己的六部
组曲版本。作为一名大提琴演奏者,他取得了惊人的进步;1891年2月23日,年仅14岁的他在
巴塞罗那举行了独奏音乐会。五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埃斯科拉毕业。
1893年,
西班牙作曲家
伊萨克·阿尔贝尼兹在一家咖啡馆听到他在三重奏中的演奏,并给他写了一封介绍信,给西班牙
摄政王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的私人秘书吉列尔莫·莫菲伯爵。卡萨尔斯被邀请在宫廷的非正式音乐会上演奏,并获得了一笔皇家津贴,前往
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跟随维克多·米雷茨基学习作曲。他还在新成立的四重奏团体中演奏。
1895年,卡萨尔斯来到
巴黎,在巴黎,由于失去了津贴,他在马利尼歌剧院管弦乐队中担任第二
大提琴来谋生。1896年,他回到
西班牙,在
巴塞罗那市立音乐学院担任教师。他还被任命为巴塞罗那利塞乌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1897年,他作为独奏家与
马德里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被女王授予卡洛斯三世
勋章。
1899年,卡萨尔斯在伦敦水晶宫演出,随后又在
维多利亚女王的奥斯本庄园为她演出,由欧内斯特·沃克伴奏。1899年11月12日和12月17日,他作为独奏家出现在巴黎的拉穆勒音乐会(Lamoureux Concerts)上,获得了公众和评论界的广泛赞誉。1900至1901年间,他与钢琴家哈罗德·鲍尔一起在
西班牙和
荷兰巡回演出;1901/02 年,他第一次访问美国;1903年在南美巡回演出。
1904年1月15日,卡萨尔斯应邀在
白宫为
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演奏。同年3月9日,他在首次登上纽约
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演奏
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唐吉诃德》,由作曲家本人亲自担任指挥。1905年与小提琴家蒂博、钢琴家
阿尔弗雷德·科尔托组成三重奏团,此阵容堪称一时之选。1906年,他与才华横溢的年轻
葡萄牙大提琴家古尔赫米娜·苏吉娅交往,他们一起学习,苏吉娅开始以P·卡萨尔斯-苏吉娅夫人(Mme. P. Casals-Suggia)的身份出现在音乐会上,虽然他们没有结婚。他们的关系于1912年结束。
1911年4月9日的《
纽约时报》宣布卡萨尔斯将在伦敦音乐节的第二天(5月23日)在女王大厅演出。所选曲目为
弗朗茨·海顿的D大调
大提琴协奏曲,并和
弗里茨·克莱斯勒演出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
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1914年,卡萨尔斯与美国社会名流兼歌手苏珊·梅特卡夫结婚;他们于1928年分居,但直到1957年才离婚。
尽管卡萨尔斯在1915年录制了他的第一张唱片(
哥伦比亚系列),但他直到1926年才发行另一张唱片(维克多厂牌)。
1937以前,所属的三重奏团一直举办音乐会,并录制唱片。同时卡萨尔斯也对指挥产生了兴趣,1919年,他以自己的积蓄支持,在
巴塞罗那组织了保罗·卡萨尔斯管弦乐团,并于1920年10月13日举办了第一场音乐会。随着1936年
西班牙内战的爆发,乐团停止了活动。
卡萨尔斯是
西班牙共和党政府的忠实支持者,在其失败后发誓在民主恢复之前不返回西班牙。1938年10月19日,卡萨尔斯在里西奥大剧院(Gran Teatre del Liceu)演出,这可能是他流亡期间在西班牙的最后一场演出。
1936年的最后几周,他在靠近西班牙边境的一个
法国小村庄普拉德(在历史上属于加泰罗尼亚地区的
东比利牛斯省)安顿下来,卡萨尔斯后来于1939年在那里定居。1939年至1942年间,他在法国南部未被占领的地区和
瑞士以大提琴家的身份偶有露面。他被佛朗哥政权下的媒体嘲笑,他们在文中嘲笑他是“一头驴”,并因其所持政治观点的不同对卡萨尔斯实施了一百万比塞塔币的罚款。他对
卡门·佛朗哥西班牙的反对如此激烈,以至于他拒绝出现在承认独裁西班牙政府的国家。但也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外:1961年11月13日,应所崇拜的
约翰·肯尼迪总统之邀,参加在
白宫举行的
室内乐音乐会。1963年12月6日,卡萨尔斯被授予
总统自由勋章。
在他大部分的职业生涯中,他使用一把标有“卡洛·托诺尼……1733年”(Carlo Tononi ... 1733)字样的
大提琴。但在他演奏了50年之后,人们发现这把大提琴是由
威尼斯的制琴师马特奥·戈弗里勒在1700年左右制作的。卡萨尔斯在1913年获得了这把大提琴。他还演奏另一把1710年戈夫里勒制作的大提琴,以及一把1730年的托诺尼大提琴。
1950年,他作为指挥家和大提琴家在康弗伦特的普拉德音乐节上恢复了他的职业生涯,该音乐节是为了纪念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逝世200周年而举办的;卡萨尔斯同意参加,条件是所有收入都要捐给
佩皮尼昂附近的一家难民医院。
1955年,卡萨尔斯在
波多黎各进行了广泛的旅行,并在第二年创办了年度的卡萨尔斯音乐节。1955年,卡萨尔斯与他的第二任妻子,长期合作伙伴弗朗西斯卡·维达尔·德·卡普德维拉(Francesca Vidal de Capdevila)结婚,同年她就去世。1956年4月,卡萨尔斯音乐节移师圣市。卡萨尔斯本人在4月1日指挥《未完成》交响曲的排练时,因为心脏病在指挥台上晕倒,之后并无大碍。
1957年,80岁的卡萨尔斯与20岁的玛塔·蒙塔涅斯·马丁内斯(Marta Montañez y Martinez)结婚。这是他的第三段婚姻。据说他对与小他60岁的人结婚可能会有危险的担忧不予理会,他说:“我是这么看的:如果她死了,她就死了。”保罗和玛塔定居在塞瓦镇,住在一座被称为“El Pessebre”(马槽)的房子里。他于1958年组建了
波多黎各交响乐团,并于1959年创办了波多黎各音乐学院,他在波多黎各乐坛的影响日渐深远。
卡萨尔斯出现在1958年的纪录片《风云》中。在20世纪60年代,卡萨尔斯在世界各地举办了许多大师班,如格斯塔德、采尔马特、
托斯卡纳、伯克利和
马尔堡等地。其中几个通过电视转播。
1961年11月13日,他应
约翰·肯尼迪的邀请,在白宫东厅为波多黎各总督路易斯·穆尼奥斯·马林举行的晚宴上演出。这次演出被录音并发行。
卡萨尔也是一位作曲家。也许他最有效的作品是他在1926年为
大提琴合奏而创作的《萨达纳》(La Sardana)。他的
清唱剧《马槽》(El Pessebre,1960)于1960年12月17日在
墨西哥的
阿卡普尔科首次演出。他还在1963年
联合国周年纪念日期间将其赠送给联合国。1963年,他成为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披穆阿尔法交响曲音乐联谊会艾普西隆·艾塔分会的荣誉成员。后来,他于1973年被授予联谊会的查尔斯·E·拉顿音乐人奖。
他后期的作品之一是《联合国颂》(Hymn of the United Nations)。1971年10月24日,也就是他95岁生日的两个月前,他在联合国的一场特别音乐会上进行了首次演出。那天,
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授予卡萨尔斯联合国和平
勋章,以表彰他和平、正义和自由的立场。卡萨尔斯接受了奖章并发表了他著名的“我是
加泰罗尼亚人”的演讲,他陈述加泰罗尼亚早在英格兰之前就有了第一个民主议会。
1973年,应好友
艾萨克·斯特恩之邀,卡萨尔斯来到
耶路撒冷指挥青年管弦乐团和耶路撒冷交响乐团。他与青年管弦乐团在耶路撒冷可汗剧院举办的音乐会,是他此生的最后一场音乐会。
卡萨尔斯的回忆录由阿尔伯特·E·卡恩撰写,1970年出版为《白鸟之歌》(Joys and Sorrows: Pablo Casals, His Own Story,直译为“欢乐与悲伤:巴勃罗·卡萨尔斯,他自己的故事”)。由姬健梅翻译的繁体字版于2013年由木马文化出版(ISBN 9789866200991),简体字版于2018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ISBN 9787559412003)。
人物观点
卡萨尔斯的观点:“技术的目的是将我们感受到的音乐内容表达出来,要突出音乐的主旨。而任何一部杰作的内涵都是丰富复杂的体系,纸上的音符无法完全反映。演奏者要做的就是让音符变成活的,赋予它生命....而这需要在我们的心中找到共鸣,还要发现问题,这是没有止境的劳动。”
“要对所有的乐句都找到理想的表达方式,已经够困难了,还要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整体关系,又要这一切都恰到好处,该付出多少劳动!”
“有表情的音准”,“自然的渐弱”这样的手法“雕刻”每个音符,用时值的微调给音符摆好“姿势”。又强调“这里必须是有规律的自由。凡是带幻想的地方,都应当符合逻辑和规律。”
“我每天都得重新开始。一定不让长期的实践、惯用的手法和过分的自信危害艺术创作。而演奏就是创作。树叶每到春天来临都要冒出一次,但每年不一样。”
“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他就是年轻的,晴朗的天空,森林和花朵,世界上有多少值得热爱的东西啊!”
主要作品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卡萨尔斯)
专辑名称:巴赫 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卡萨尔斯)/BACH Cello suites
表演者:巴勃罗·卡萨尔斯(
大提琴)/Pablo Casals
专辑名称:德沃夏克,埃尔加 大提琴协奏曲(卡萨尔斯)/DVORAK Cello concerto
出版日期:2004
指挥:乔治·塞尔/George Szell
表演者:帕伯罗·卡萨尔斯(大提琴)/Pablo Casals;
表演团体:
捷克爱乐乐团/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卡萨尔斯经典录音专辑
专辑名称:卡萨尔斯经典录音专辑/The legendary Pablo Casals
所属厂牌:EMI Classics
出版日期:1999
作曲家: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Johannes Brahms,Johann Sebastian Bach,Ludwig Van Beethoven
表演者:巴勃罗·卡萨尔斯(
大提琴)/Pablo Casals
贝多芬“大公”钢琴三重奏
弗朗茨·舒伯特 第一号钢琴三重奏(
阿尔弗雷德·科尔托,卡萨尔斯)
专辑名称:贝多芬“大公”钢琴三重奏 舒伯特 第一号钢琴三重奏(科尔托,卡萨尔斯)/BEETHOVEN 'Archduke' Piano Trio SCHUBERT Piano Trio No.1 (Cortot, Casals)
出版日期:1999
作曲家: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表演者:
阿尔弗雷德·科尔托(
钢琴),雅克·
蒂博(
小提琴),巴勃罗·卡萨尔斯(
大提琴)/Alfred Cortot, Jacques Thibaud, Pablo Casals;
荣誉奖项
个人生活
卡萨尔斯终生皆保持早起的习惯,这点与其好友、钢琴家科尔托相同。
人物评价
卡萨尔斯对大提琴演奏的伟大贡献不只限于对演奏技巧的改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而且还有对久被埋没的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大提琴
组曲做出的重大发现、整理、注释并使其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巴赫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巴赫音乐室库中一块光彩夺目的钻石。在巴赫于1717年至1723年创作这些组曲时,当时的人们对
大提琴这种乐器的音乐表现认知程度还可说是微乎其微。因为当时的大提琴在乐队中还仅仅是一个充当演奏通奏低音的配角。但自从巴赫天才地创作了这六首大提琴组曲之后,才使得大提琴在乐器王国中的身价陡然倍增,并确立了它的重要地位。在这些组曲中,一把大提琴不仅要演奏高音声部的音乐旋律,而且同时还要完成自身为这些旋律所提供的有机的低音伴奏,因此就大大地拓宽了大提琴丰富无比的表现力,所以这六首大提琴组曲对于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可以说是一部划时代的音乐文献。
100多年过去了,许多人都曾知道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过6首
大提琴组曲,但是由于手稿早已佚失,多年来人们却无法了解到这些作品的真正面貌。直到1887年的一天,当时年龄只有13岁的卡萨尔斯与父亲去逛巴塞罗纳港湾旁的一个乐谱店,在一个散发着刺鼻霉味的角落里发现了这些珍贵的音乐文献,才使得它又重见天日,并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由于年代久远,这些乐谱的纸张早已经变成了黄色,在厚厚的尘封下面,卡萨尔斯看见了一行令他心情无比激动的字样:“《6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曲”。卡萨尔斯兴奋极了,险些晕了过去,他如获至宝,立刻将乐谱买下带回家仔细研读。巴赫的这些乐曲为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从此以后,卡萨尔斯每天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大量的时间对乐谱进行分析、研究与练习。直到过了12年之后,也就是在卡萨尔斯25岁的那一年,他才有勇气第一次登上音乐会舞台演奏了这套作品中的一首
组曲。也许,对某些人来说,演奏巴赫的作品觉得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卡萨尔斯而言,却并非那么容易。他常说:如果你真正接触到了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音乐的核心时,才会发现要想完美地表现出巴赫作品的内涵是需要多么广博的知识和精深的研究。为此,巴赫的音乐令卡萨尔斯终身学习不辍。
卡萨尔斯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演奏巴赫的音乐直到97岁告别人世,人们曾经这样评价他所演奏的巴赫
大提琴组曲:“卡萨尔斯以火热的感情表现了他对巴赫的无比热爱,他将巴赫的6首组曲演奏得那么绚丽和充满活力,那么生动和富于色彩变化,凡是有幸能够亲耳聆听到卡萨尔斯演奏的人,不仅能体会到组曲中所蕴含的无限美感,同时也会发现大提琴是一件多么超凡的独奏乐器。”1936年,年届60岁的卡萨尔斯用了近3年左右的时间将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这6首大提琴
组曲灌制成唱片,这也是卡萨尔斯在25岁首演这部作品35年之后第一次录音,因此这套唱片被评论界誉为巴赫6首大提琴组曲的一个划时代经典。
卡萨尔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
大提琴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指挥家、作曲家和爱国主义战士。为了发展祖国的音乐事业,卡萨尔斯于1919年在
西班牙的
巴塞罗那自费筹建了一支由88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乐团的名字就叫做“卡萨尔斯管弦乐团”。1920年10月13日这支新组建的乐团在卡萨尔斯的指挥下举行了首场音乐会,从此以后,乐团便开始致力于音乐的演出、普及与教育。卡萨尔斯常说:“音乐不能脱离人民、音乐不能脱离生活”,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他常率领乐团为工厂的工人与普通劳动者作义务演奏,受到热烈欢迎。这支新组建的乐团曾经得到了众多世界著名指挥家和演奏家的亲临指导,这其中有布什·库塞维茨基、
理查德·施特劳斯、蒙都、
奥托·克伦佩勒、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蒂博、柯尔托、克莱斯勒、
欧仁·伊萨伊等。正是由于和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们的经常性合作,乐团的演奏水准得到迅速提升。在卡萨尔斯担任乐团指挥的16年里,他共指挥演出了约370场音乐会。卡萨尔斯认为这支由他一手组建的巴塞罗纳卡萨尔斯管弦乐团是他一生最值得骄傲、兴奋与珍视的成就。他指挥这支乐团一直到1936年,这一年
西班牙的
卡门·佛朗哥政权在
阿道夫·希特勒与
贝尼托·墨索里尼的支持下施行了血腥的
法西斯主义统治并且掀起了
西班牙内战,在战乱的炮火中人们流离失所,惨遭涂炭。卡萨尔斯对佛朗哥政权的独裁统治非常气愤,于是他痛苦地离开了祖国,发誓只要西班牙一天没有民主,他就绝不再踏上这片土地。在流亡国外期间,卡萨尔斯经常举办慈善音乐会募捐钱款资助给受苦受难的同胞,他伟大的
人道主义精神受到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赞许。战前,卡萨尔斯曾与小提琴家蒂博、
钢琴家柯尔托组成了本世纪最杰出的三重奏小组。由于这个重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各自领域中的杰出代表,因而他们都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虽然每个人的演奏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但他们在一起合奏时却能够保持高度的合谐与统一,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但是这个被誉为20世纪“黄金组合”的三重奏组却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每个人的政治立场以及所选择的道路的不同而被迫宣告解散了。卡萨尔斯渴望祖国自由独立,遂遭到
法西斯主义的残酷迫害,佛朗哥政权甚至出巨额赏金悬赏他的人头,但就在这最黑暗的时候,没想到和他一起合作了近20年的老友柯尔托却在
纳粹德国的政府中出任了文化要员,蒂博也在法国
傀儡政权的控制之下为其频繁演出,歌功颂德。两人的作法使卡萨尔斯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从此他们之间便断绝了来往。直到1958年,柯尔托亲自前往卡萨尔斯居住的普拉德当面向他涕泪交凌地忏悔,两人才又摒弃前嫌重归于好。此时他们都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但另一位老友蒂博却在1953年的一次飞机失事中遇难身亡,也就永远无法再向卡萨尔斯表达负疚之情了。
1950年卡萨尔斯在乔居的普拉德创办了国际室内音乐节,1957年他又在
波多黎各创办了卡萨尔斯音乐节。音乐节期间,世界众多的音乐名家受卡萨尔斯自由精神的感召纷纷前来汇聚一堂,卡萨尔斯的所在即音乐之所在,卡萨尔斯人格的魅力,成为了音乐史中最动人的一章。
卡萨尔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他常说“大自然给予了我灵感,它是我的老师,是我深思的源泉,我每天早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欣赏大自然,然后就是演奏巴赫的音乐。晴朗的天空、森林和花朵,这世界上有多少值得我们热爱的东西啊!一个人只要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生活,他就是年轻的。正是怀着这种博爱之心,卡萨尔斯一生为音乐、为自由、为和平而战斗。1971年10月24日,他以95岁的高龄在联合国举办的特别音乐会上亲自执棒指挥首演了他自己的最后一首作品:为
联合国创作的“联合国赞美歌”。在音乐会结束时,联合国会议主席代表联合国授予了卡萨尔斯一枚“联合国和平勋章”。与此同时他说道:卡萨尔斯先生,你将一生贡献给了真理、美与和平,身为一个人与一位音乐家,你就是这枚勋章所象征的理想化身。
卡萨尔斯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那为自由与和平而献身的精神却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他那不朽的琴音也将永远回响在人间。
逝世
1973年,由于三周前心脏病发作的并发症,卡萨尔斯在
波多黎各圣胡安的Auxilio Mutuo医院去世,享年96岁。
纪念
1959年,美国作家马克斯·伊斯特曼写到卡萨尔斯: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C-32公路的南部被命名为“保罗·卡萨尔高速公路”。
2000年开始,由克朗伯格学院主持的国际保罗·卡萨尔斯
大提琴比赛在德国克龙贝格和
法兰克福举行,每四年举行一次,以发掘和助推未来大提琴精英人才。在卡遗孀玛塔·卡萨尔斯·伊斯托明的赞助下,这项国际性大赛也得到了保罗·卡萨尔斯基金会的支持。奖项之一是获得卡萨尔斯拥有的戈弗里勒大提琴之一的使用权。首个最高奖于2000年颁发给
德国大提琴家克劳迪奥·博霍尔克斯(Claudio Bohórquez)。
澳洲广播电台播音员菲利普·亚当斯常常深情地回忆起卡萨尔斯80岁生日时记者招待会的情形,在充分阐述了世界上的各种纷争以后,他停下来总结道:“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必须采取下一步行动。”
美国喜剧演员
乔治·卡林在为《美国电视档案》(Archive of American Television)所做的采访中,在讨论一个艺术家的角色的不稳定性质时提到了卡萨尔斯。正如卡林所说,当卡萨尔斯(当时93岁)被问及为什么他继续每天练习大提琴三个小时时,卡萨尔斯回答说:“我开始注意到一些改进……。并且这就是我身上的东西。我注意到自己在这方面变得更好。”卡林继续说。
在波多黎各,每年仍有卡萨尔斯节的庆祝活动。在圣胡安老城还有一个专门介绍卡萨尔生活的博物馆。2009年10月3日,以卡萨尔斯命名的帕布罗·卡萨尔斯交响乐厅在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开幕。这座耗资3400万美元的建筑,由鲁道夫·费尔南德斯(Rodolfo Fernandez)设计,是路易斯·A·费雷表演艺术中心的最新成员。它是波多黎各交响乐团的新基地。
另一个巴勃罗·卡萨尔博物馆位于法国普拉德的一个
公共图书馆内的。那里有许多艺术家的纪念品和珍贵的文件:照片、音乐会服装、原始的信件、佩塞布雷的原始乐谱、采访
盒式录音磁带、电影、绘画、大提琴和他的第一架钢琴。
在
东京,作为室内音乐的场所,卡萨尔斯音乐厅于1987年开放。
芝加哥的保罗·卡萨尔斯小学以他的名字命名。布朗克斯区的I.S.181也是以卡萨尔斯的名字命名的。
卡萨尔斯于1932年创作的经文歌《O vos omnes》,今天经常被演奏。
在帕布罗·拉拉因2016年的电影《
第一夫人》中,卡萨尔斯由罗兰·皮杜扮演。
2019年,卡萨尔的专辑《巴赫六部大提琴组曲》被
美国国会图书馆选为“具有文化、历史或美学意义”的国家录音典藏保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