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式
马来西亚政界领导人
李孝式(1901-1988),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十日(1901年1月9日)出生,广东省信宜市梓童坊大路街人,马来西亚政界领导人、企业家、银行家。
人物生平
民国元年(1912年)就读于岭南大学附小。
1914年升入广州中学
1915年便转入香港皇仁书院读书,皇仁书院是仿英国式的十年制中学,毕业后直接留学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
1923年获经济、法律两科硕士学位,还被推举为经济学院董事。
1924年移居马来亚,经营锡矿
1936年当选为雪兰莪州中华总商会会长。
1937年当选雪兰莪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主席。
1938年当选森美兰、雪兰、彭亨矿务会会长。
1941年任吉隆坡防空总司令。日本侵占马来亚时逃亡印度,在盟军军官学校受训6个月后被派往缅甸作战,任上校参谋。
战后回马来亚,建议政府成立华人锡矿复兴贷款委员会,并组织华人矿务总会,连任会长9年。
1945年创办《中国报》。
1949年参与创立马来亚华人公会,曾任副会长兼雪兰莪州分会会长,并当选马来西亚广东会馆联合会主席、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会长。
1948年起任马来亚联邦立法议员兼行政议员。1953年至1955年任海港铁道部部长,1955年-1956年任交通部部长,1956年任马来亚代表团成员赴英国谈判马来亚独立问题。1957年8月马来亚宣布独立后,出任首届内阁财政部长。
1959年辞职,后弃政从商。1966年成立兴业银行,任董事长。后任马来亚银行协会副主席、马华公会元老参事会主席。曾受英国女王赐封大英帝国K.B.E爵士,1959年受马来亚最高元首赐封“敦”勋衔。
在1988年6月22日离开人世,享年87岁。由于李孝式开国有功,吉隆坡的谐街(Jalan Bandar)在1988年11月19日易名为敦李孝式街(Jalan Tun H.S.Lee),以褒扬他的贡献。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他的长子拿督李剑桥,曾蝉联联盟党吉隆坡燕美区民选市议员,连两届联盟党沙叻区民选州议员,也曾担任大马广联会会长。
李剑桥的妻子王清金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名人,她担任过大马红新月会的全国总秘书,长达31年,在1996年退休。两次婚姻育有九个儿女在信宜市简易的住所里,笑容灿烂的向梅芳女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向梅芳来自澧县闸口乡,1991年,向梅芳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后南下打工。在打工生涯中,她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文坛上创出了不凡的成绩。2009年,为写李孝式传奇,向梅芳自费出访马来西亚十多天。据向梅芳说,现在的马来西亚人对李孝式还有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第一、第二代南洋客(或其后裔)对李孝式相当熟悉,只要说起他,都会说出一些故事来。
李孝式经历了两次婚姻,有九个儿女。他的首任妻子多伦,是他剑桥的同学、英王子艾伯特(后来成为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苏格兰王国表妹。他们婚后回到李孝式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家中生活。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多伦一直无法与公婆和谐相处,终于在1926年选择远走英伦,为他留下了在剑桥出生的年仅两岁的长子李剑桥,带走了襁褓中的次子李香江。1927年,李孝式与福建籍华侨商人的女儿关小舫结婚,之后育有七个儿女。长子李剑桥曾多次带着儿子回故乡。因为历史原因,李孝式的孩子和孙子大都只会说中文不会写。其后人主要散居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骄人的背景使其迅速成为社群领袖
李孝式出生于1901年1月9日。其父李季濂马来西亚著名侨商,曾做过孙中山的替身(8月9日本版曾作过报道)。良好的家庭环境,为李孝式接受更好的教育打下了基础。1914年,李孝式进广州中学读书,1915年便转入香港皇仁书院读书。皇仁书院是仿英国式的十年制中学,李孝式毕业后直接留学英国,就读于著名的剑桥大学,毕业后获经济、法律两科硕士学位,还被推举为经济学院董事。
1924年,李孝式回到祖国,后随父亲到马来西亚经营锡矿业及锦纶泰商行。从那时开始,李孝式便致力于华人社会的公益事业。骄人的学历,流利的英语与粤语,及富有的家庭背景让李孝式迅速从华人移民中脱颖而出,成为社群领袖。30岁时就被殖民地政府网罗进入吉隆坡卫生局任职。
南洋华侨筹赈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1937年,日本侵略中原地区时,雪兰莪州华侨被组织起来成立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李孝式被推举为会长,他带头捐出了六个锡矿和吉隆坡两地锦纶泰所有能动用的资金。李孝式的儿子李剑桥也在学校发起捐款。在李孝式的带动下,当时筹募到的义款多达1000多万元,当时马来西亚令吉与国币的汇率差不多是1:10,如此兑换,相当于1亿国币了。1938年,陈嘉庚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李孝式也是常务委员之一。
李孝式除了全力筹款之外,还率先发起抵制日货运动。他放下生意和公务,到各个公共场所进行演讲,使马来西亚抵制日货运动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并影响到日本在马来西亚的企业生产。1941年,日军侵入马来西亚,李孝式被当局委任为吉隆坡空袭总监。日本历史学教授哈拉说:“抗日战争时期,李孝式在南洋华侨筹赈会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上校身份奔赴滇缅前线收集情报
马来西亚在沦陷之前,李孝式乘船离开赴往印度,之后他又启程到重庆市参加抗日运动。李孝式在中国抗日第三战场滇缅前线呆了近三年,主要从事情报和对英美盟军的联络工作。1938年修筑的滇缅公路,成为抗战的输血管,当时中国的汽油、橡胶、汽车配件、药品、钢材、纸张等都要从西方进口。日军为了阻止这条重要的供给线,1940年对滇越铁路狂轰滥炸,严重影响抗战供应。为保护这个第三战场的畅通,当时的国民政府动员十万青年组成远征军,进入第三战场——缅甸战役
英政府授予李孝式上校军衔,他受到了中、美、英、马、文莱首脑的倚重。李孝式利用这个关系,收集了很多情报,事关抗战大计都是李孝式在第一时间通过通报消息向重庆市方面汇报。在此同时,李孝式还用很多时间部署滇缅公路的修复工作。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孝式返回马来西亚创办了《中国报》,使炎黄文化在华侨中不致中断。李孝式还向当地政府提议成立“华人矿务复兴贷款委员会”,给华人矿业贷款2000万元。此举使马来西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华人矿场得以迅速复兴。
两次赴英谈判成为马来西亚开国元勋
1948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李孝式被任命为非官方立法会兼行政会议员。1949年,李孝式为了华人在马来西亚联邦政治地位的稳定,积极组织了“马来西亚华人会议”,他被举为总会政治组织主任、总会副会长。为谋求华巫两大民族的亲善和政治方面的发展,李孝式以卓越的政治眼光组织了马华公会与巫统机构的联盟政党。1953年,李孝式任海港铁道部长,翌年任交通部长。1955年,马来西亚大选,李孝式为联盟圆桌会议主席,复为联盟竞选委员会副主席。大选结果,联盟在52席中得到51席,联盟受命组阁。
日军投降后,马来西亚的独立之路,每一步都浸透了李孝式的汗水。1956年,李孝式两次与首席部长前往英国,与英政府谈判马来西亚独立与国防条约、财政问题。因他曾是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同学,以及其本身卓越的政治才能,马来西亚争取独立的两次伦敦谈判,女王陛下政府都指明要李孝式参加。李孝式曾一度主导整个谈判,参与马来西亚独立的签字仪式,并为马来西亚建国争取到了英国三千七百万英镑的赠款,和文莱一万亿美金的无息贷款。马来西亚独立后,李孝式出任首任马来西亚财政部长。
1956年,李孝式获英皇娱乐集团封为K.B.E爵士;1959年受马来西亚最高元首赐封“敦”勋衔,是马来西亚至今为止仅有的四位被封“敦”(公爵)的人之一。在马来西亚人的眼里,李孝式是他们国家的“开国元勋”,在马来西亚的独立声明上,李孝式是唯一一个用中文署名的人。
健康状况
1988年6月22日,李孝式因病去世。由于李孝式开国有功,吉隆坡的谐街在1988年11月19日易名为敦李孝式街,以褒扬他的贡献。李孝式传奇的一生,谱写了华侨在海外奋斗的辉煌篇章。
参考资料
茂名历史名人:李孝式.茂名网.2023-10-2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健康状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