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涌之战
官涌之战
官涌之战1839年11月发生的清朝英国之间的武装冲突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前哨战。清军为了防范英国军队的侵犯,于尖沙咀以北官涌山布防。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九月九日至十月初八日 (1839年11月4-13日) ,义律所率英舰向清军进行海陆攻击,于10天内攻击了6次,但是未能攻克官涌。道光十九年 (18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商议,为了控制外洋海面,在尖沙嘴和官涌山岗一带驻军。关天培调陈连升防守。官涌营盘居高临下,可以俯击英船。英军不断派人到此偷袭。
背景
1839年6月20日,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案,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查理·义律交出凶手,义律却自己轻判了事。同年11月,中英随即爆发穿鼻之战,林则徐下令军队驻在官涌山。
第一次
官涌营盘守军在陈连升和守备伍通标率领下截击偷袭的英兵,打伤英军士兵并缴获了枪械,英军逃跑.
第二次
九月廿九日(11月4日)夜,英兵舰数艘,对准官涌营盘一字排开,猛烈仰攻,但目标太高,不好命中。清军居高临下,向英兵舰进行俯击,英舰撤退。
第三次
十月初三日(11月8日)英兵舰以大舰正面对官涌营盘开炮,同时派小船侧面包抄,乘海潮冲击靠近岸边,百余人乘隙抢上山岗,把总刘明辉率众截击,击伤英军数十名,死亡数人,其余滚下山岗。
第四次
十月初四日(11月9日),英军在胡椒角开炮试探,营盘守军游击德连用大炮抬炮一齐还击,英舰被击中,潜逃。
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增调北洋水师官兵二百人,添置大炮六座,并调派候补知府余保纯、候补县丞张、新安县知县梁星源、驻守大鹏湾参将赖恩爵都指挥使司洪名香、宋王台参将张斌就近带兵往官涌通力合作,准备夹攻来犯英军。
第五次
十月初六日(11月11日)晚,清军按五个山梁分五路用火炮主动出击。英军逃跑.
第六次
十月初八日(11月13日)下午,英舰来犯,清军仍以五个山梁,五路大炮叠轰,击退英舰。
影响
林则徐、邓廷、关天培为防英军再犯,在尖沙嘴、官涌添置炮台,经余保纯、赖恩爵、梁星源等实地勘察,于尖沙嘴山麓、官涌之南山上各建炮台一座,由内地调配大炮五十多门,还将大鹏湾营改为协,派副将驻守。据林则徐奏折分析,此时英国广东省海面的舰只并未参战,而是在移往铜鼓时遭到清军的炮击。因此,官涌之战并非英军与清军之间的直接战事。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背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