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者》是
文森特·梵高创作于1888年6月的布面油画,幅画大小为64.2x80厘米,收藏于荷兰库勒-穆勒博物馆。
《播种者》的色彩灵感来自
欧仁·德拉克罗瓦。在《播种者》中,黄色的背景和紫罗兰色的土地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出梵高运用浓烈色彩的水平达到了新高度。浓厚的橘黄色
太阳占据着整幅画面的上四分之一,颤动的红、黄、橘三种颜色的笔触描绘了太阳在不断散发能量,照耀着天空和麦田。
2022年11月4日,《播种者》在罗马Bonaparte博物馆借展中被环保主义者泼汤以呼吁关注气候变化,幸运的是,展出时
文森特·梵高的作品有
玻璃保护,没有受到污染。
画面的构成是罕见的斜向,树与人物突出地画在前面,把
太阳画成柠檬色的大圆盘。这种构图法应该是得益于日本版画,一种纯平面的
写意。黄绿色的天空飘着粉红色的云,地面是淡紫色,而树与人则使用鲜丽的蓝黑色与褐色。这幅画对色彩的象征性用法以及大胆的构图法,对主题浑然一体的表达,使我们不得不深究一下这幅勘称极品的佳作。
记得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的“色彩的象征”一节中这么写到:“蓝色与绿色,是天的颜色,是海的颜色,是丰沃的平原、南欧午夜的色彩,是黄昏和远山的色彩。它们本质上,属于空气的范围,而不是实质的颜色。它们是
冷冽的,可以消解一切,它们唤起了辽阔、遥远,与无边无垠的印象。”
所以在“透视法”油画的历史中,代表空气范围的蓝绿色,是一种创衍或变化空间的要素;它是一种基本的、特别重要的色调,它支持了我们所欲运用的整个色彩效应,一如基调低音支持了管弦乐队一样,至于温暖的黄色与红色,则是依随着此等基本的色调,而徐徐配入的。
然而进入
印象派时期后,蓝绿色被画家们不断尝试的自然光给淹没替代了。
等到了
文森特·威廉·梵高手上,色彩一觉醒来时,猛然发现它已经在空气中燃烧了起来,火焰万丈,铺天盖地,从天际一直扑向收割中的田野...以往蓝绿色的全部诗意,此刻在这个疯子的金黄色中被燃烧得呼呼作响。谁也没想到可以用这样的色彩,这样的构图来作画,来表达这样的主题...也许,也许连
文森特·威廉·梵高也没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抵达生命的伟大终点...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上帝借凡高的刷子,让我们窥探到天堂里灿烂的万丈光芒……
文森特·威廉·凡·高(1853—1890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24岁之前,曾在
海牙、伦敦、
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
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
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他克服种种困难,努力按自己的认识表现世界。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其中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
麦田里的乌鸦》等,但他的作品直到去时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他的艺术作品对20世纪
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
柴姆·苏丁和
德国表现派画家。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4日,数名气候问题抗议者向正在
罗马展出的
文森特·威廉·梵高名画《播种者》泼洒
豌豆汤,并高喊反对全球变暖和反化石燃料的口号。现场视频显示,几名抗议者径直走向正在展出的画作,向画上泼洒了豌豆汤并把自己的手粘在墙上。现场人群中传出“耻辱!”的喊声。安保人员随后立即进行干预,将抗议者带走。有4人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