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乌鸦
1890年荷兰画家梵高创作的油画作品
《麦田里的乌鸦》(英语:Wheatfield with Crows)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法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创作的一幅帆布油画,纵50.2 厘米,横103厘米。此画作于1890年7月中旬,自1994年7月1日起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麦田里的乌鸦》描绘的是法国瓦兹河上奥维尔镇周围乡下麦田的情景。空旷的田野,麦田彷佛波涛汹涌,天空低垂,乌鸦在其上盘旋。小路将麦田分割开来,但不知通向何方。这是一幅荒凉的景象,展现了梵高强烈的孤独感,预示着不详、灾难和死亡。文森特·梵高曾因患有精神疾病而住在法国圣雷米 (法语:Saint-Rémy) 的精神病院。在画《麦田里的乌鸦》时,梵高搬到了巴黎郊外的瓦兹河畔奥维尔(法语:Auvers-sur-Oise)。在那里,梵高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个月。
《麦田里的乌鸦》是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笔触富有表现力,体现出了梵高画作的典型风格。这幅有些戏剧性的画作通常与梵高几周后的自杀联系在一起,但在这是否是梵高的最后一幅画以及此画作的作品主旨方面,仍存多方争议。
创作背景
作者背景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受过牧师教育。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在荷兰和比利时当过传教士。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踢出教会。
1880年,梵高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走上创作的道路,临摹让·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同年,与布鲁塞尔的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法语:van Rappard)来往。1882年,跟表姐夫安东尼·鲁道夫·莫夫(法语:Anthonij Rudolf Mauve)学油画。1883年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早期画风写实。1886年,文森特·梵高来到巴黎后与其弟提奥·梵高(法语:Theo van Gogh)一家同住,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到了奥斯卡-克劳德·莫奈(法语:Oscar-Claude Monet)和卡米耶·毕沙罗(法语:Camille Pissarro)等印象派画家的启发和熏陶。他还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发生变化,画风变得愈来愈明亮。后来梵高认为自己是弟弟的累赘便离开了巴黎。
1888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小镇普罗旺斯阿尔勒,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法语:Paul Gauguin)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同年12月23日,因失望与自责,文森特·梵高将所有不属于自己的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小块耳朵。保罗·高更返回巴黎,随后不再和他相见,之后梵高曾多次想和保罗·高更和好,但被其以“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拒绝。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1889年1月,梵高入住圣雷米疗养院;1890年5月,治愈后出院。1890年5月21日,梵高在弟弟提奥的安排下,迁往瓦滋河河畔的奥韦尔,并请了一名叫保罗·加歇(法语:Paul Gachet)的医生予以照料。此时他的病情有些好转。这位医生也爱好绘画,所以两人的相处一直很和谐,文森特·梵高为其创作了《加歇医生的肖像画》。1890年7月,梵高独自前往巴黎,与弟弟和弟媳住在一起。由于弟弟提奥身体不好,经济困难,提奥·梵高深觉自己是弟弟和其家人的负担。于是文森特·梵高最终回到了奥维尔,但很快变得严重抑郁。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梵高拿起画笔继续创作,《麦田里的乌鸦》,就是在他自杀之前创作的。
时代背景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下半叶法国画界有一部分青年画家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墨守成规,由于自己的创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龙展出而强烈反对官方的审查制度,他们要求艺术上的革新和创作自由,经常聚集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自由交换对艺术的见解,共同寻求艺术创新道路。此时的欧洲迎来了经济繁荣,科学进步、地理大发现和殖民地的开拓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文学艺术中革新的呼声日益高涨,印象派绘画由此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的绘画概念从传统的“画什么”转变为“如何画”。印象主义画家们从不同的方面以新的视角真实地、科学地描绘客观世界(包括光和色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法语:Paul Cézanne)是此条道路的开创者,而文森特·梵高是塞尚的追随者之一。到了19世纪后期,印象主义发展为后印象派,以印象派起家的保罗·塞尚等人转而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他们反对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外光和色彩,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成的观念,强调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
与此同时,19世纪中叶的法国,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
创作过程
1890年,在文森特·梵高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各种天气条件下的麦田是他最喜欢的绘画主题之一。在瓦兹河畔奥维尔,梵高住在医生保罗·加歇家旁边的一间租来的旅馆房间里。加歇是一位业余画家,也是现代绘画的狂热收藏家。梵高在加歇家的花园里放了一个画架。起初,梵高担心自己既没有力气也没有信心完成画作,但当他像往常一样专心致志、高效率地作画时,这种担心很快就消失了。从5月中旬到6月底的几个星期里,他画了30多幅油画,包括村子里的景色,城市周围田野里的风景,以及麦穗和金合欢枝的近景。
《麦田里的乌鸦》是文森特·梵高在自杀前不久画的,表达了他那段时期的悲惨心情: “回到那里,我开始工作。画笔几乎从我手中脱落......我毫不费力地表达了悲伤和极度的孤独。”这一时期梵高的心理十分痛苦、矛盾和复杂。自杀前,他对朋友说:“这些年来,我之所以坚持不懈地画着,是因为我必须去画,因为我要把内心燃烧的东西表达出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在我的内心燃烧了。”孤独、敏感和愤怒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生动的表达。1890年7月中旬,《麦田的乌鸦》制作完成。1890年7月29日,这位才华横溢的画家用手枪自杀,结束了自己孤独而悲惨的一生。
画作内容
《麦田里的乌鸦》画面采取的是宽幅的水平式构图,描绘的是麦田风光。地平线位于画面的中上部。麦田位于风景的前景,占整个构图的三分之二。天空构成了构图的上三分之一和背景,正前方是三条绿色和棕色相间的小路。一条小路从左下角开始,蜿蜒地通向麦田中央,但似乎在到达麦田和天空之间的地平线之前就戛然而止了。构图的右下方还有一条小路,但也被画布隔开,方向不明。从地平线到前景的线条轨迹汇聚在一起,仿佛空间突然失去了中心,一切事物在观者面前翻腾。
天空呈现出深蓝色和黑色,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阴沉的天空有一种死一般的寂静,沉重地压在金色的麦田上。天空中白色的圆形物体似乎是云。画作中央可以看到一群黑色的乌鸦,使画面更显辽阔。它们在飞行时形成了一个弯曲的队形。它们似乎是从构图的右上角进入画面,向左侧飞去;也好像从左侧飞来,向右侧飞去。
艺术鉴赏
象征性
《麦田里的乌鸦》使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简单的物象(路径、麦田、天空、乌鸦)与观众引起共鸣,运用了象征意义向观众诠释了他的内心世界。绘画中的象征性来源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和他所经历的人生息息相关,最开始在教会谋生处处碰壁,再加上几次感情生活的失败,还有后期病痛给予他的折磨,他的每一幅画都是在诉说他自己;另一方面则是受19 世纪象征主义、后印象派兴起的影响。
《麦田里的乌鸦》的象征意义其实并不明确。学者们根据文森特·梵高的信件、他对生活和自然的看法以及生活和自然对他的意义,对画作的主旨意图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有些人认为这是梵高写在画布上的 “遗书”,而另一些人认为不然。将“遗书”作为这幅画象征意义也是值得商的,因为《麦田里的乌鸦》是否是文森特·梵高的最后一幅作品还存在争议。但通常来说,许多论据支持这幅画表现了梵高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路径
《有乌鸦的麦田》中的三条小路:一条在中间,蜿蜒地走向地平线。画作两侧的小路似乎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通向何方,毫无道理可言。对此的一种解释是,文森特·梵高在选择人生方向时迷失了方向。第三条路,也就是中间的路,最具象征意义,这条路通向何方,梵高把这个问题留给了观众。
麦田
也许是受到他短暂的牧师生涯的影响,梵高在画中对小麦的描绘体现了精神和世俗的象征意义。1889 年,在完成《麦田里的乌鸦》的前一年,梵高写道,麦子不仅是人类的主食,也是人类生命成熟和收获的象征。在基督教传统中,麦子象征着天国的爱,对梵高来说,麦子也是诚实的体力劳动的成果。
天空
早期的文森特·梵高偏爱狂风暴雨般的天空。梵高对大自然的力量非常敬畏,他的许多画作中都出现了暴风雨的天空,因为面对空无一物的画布,这个主题具有巨大的力量和艺术潜力。此外,梵高在第197封信件中曾写道:“风暴具有解放的可能性: 飞行员有时会成功地利用暴风雨来前进,而不是被暴风雨摧毁。”随着岁月的流逝,梵高的精神状态可能有所衰退,他对自然的看法也可能有所淡化。尽管如此,可以说梵高还是把风暴看作是大自然中重要而积极的一部分。
乌鸦
画面中的乌鸦,关于它的象征意义有很多争议。很多人猜测乌鸦是飞向画家(即飞向观众)还是飞离画家。如果观众选择乌鸦飞向前景,作品就会显得更加阴郁。如果远离,作品则显得轻松。在这幅画中,一望无际的麦田无处可逃,似乎只有乌鸦能够从中逃脱。一些研究者认为,乌鸦象征着文森特·梵高生命的最后时光,代表着他的死亡,而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这幅画反映了梵高对乌鸦的喜爱以及乌鸦在他生命中的激励作用。在书信中,梵高总是把鸟儿当作自由的象征。他在 1880 年写道:“请给我自由,让我像其他鸟儿一样做一只鸟!”在历史上,乌鸦可能是厄运和死亡的预言家,但其他艺术史学家认为,这幅画中的乌鸦象征着复活。
构图
《麦田里的乌鸦》的构图在视觉上传达出一种宽敞、深、宁静和深邃的感觉。然而,黑色的乌鸦和麦田中两条绿色的曲线却打破了这种静谧,给画作增加了动感。文森特·梵高晚期的画作,如《麦田里的乌鸦》和《星夜》,其发光效果均具有动荡的视觉效果,有人认为这反映了画家生命最后几个月的心境。麦子的发光质感营造出一种运动感,与不时从头顶飞过的乌鸦形成呼应。地平线的静止与曲线的运动形成鲜明对比,使整幅画处于宽敞的静止与跳跃的矛盾之中。暴风雨的天空也与黄色的小麦形成强烈对比,强化了整体的阴郁气氛。天空昏暗,没有任何光亮的迹象,画中唯一的阳光和亮色都集中在麦田里。
梵高在这幅画中还通过线条进行构图并勾勒形状。例如,天空中云朵的圆形是用曲线勾勒出来的,天空中一些乌鸦的 "V "字形是用倾斜线和笔触勾勒出来的。在外部/自然景观的衬托下,凸显了画中有机、自然的形状。尽管这幅画因流畅松散的笔触显得更具表现力,但画中主题的大小和比例却营造出一种深度感,例如,凡高将乌鸦的尺寸向背景缩小,而在前景则变大,从而营造出一种空间距离感。此外,在这幅画中,小路随着远离背景而变窄,营造了一种空间感,而前景则显得更宽阔。
色彩
文森特·梵高在《麦田里的乌鸦》中使用了强烈的色彩组合:极具震撼力的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白色和黑色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长方形的深蓝色天空贯穿整个画面,接着是两个倒三角形状的黄色麦田,天空的蓝色与麦田的黄色形成鲜明对比,漆黑的天空中夹杂着钴蓝色,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氛围。而麦田则是更浓郁的黄色,近乎芥末的金黄,透着一股成熟的、生命的力量。道路的红色在绿色草带的衬托下更显突出,麦田上与天空中,不断靠近的乌鸦的黑色出现。
同时,文森特·梵高对色彩的运用极为理性。在画的中央,黄色的麦田和红色的大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绿色的加入则突出了这种对比。凡高对天空的处理也非常谨慎。近乎黑色的天空暗示着近,白色和湖蓝色混合在一起则暗示着远。至于天空中两朵白云的处理,它们的大小和亮度似乎不同,这是由于一朵在画中的位置较近、居中,而另一朵则较远。同时,这两块白色区域的加入不仅为画作增添了生机,还缓解了因过度使用对比色而造成的冲突,使画作变得和谐。此外,画中的乌鸦将上下两部分连接起来,在两种颜色中加入一种颜色是达到和谐的一种方法。
笔触
文森特·梵高使用了块状和线性笔触,画中的笔触是扭动的。他旋转画笔,创造出短促的笔触,生成乌鸦的黑色划痕。这些笔触在天空中旋转,将画布变成了一个幽闭的地狱,让人无法逃离。《麦田里的乌鸦》由可见的密集笔触厚厚地铺就,这种技法被称为 "浮雕画",创造出一种触觉质感 。
文森特·梵高的笔触产生了各种可见的线条,有垂直线、水平线和倾斜线。此外,还有短线、长线、粗线、细线、弧线、卷曲线和直线。躁动不安的线条一直是梵高情感象征性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线条的凌乱更显艺术家内心的狂躁。《麦田里的乌鸦》这幅画一眼望去由一条条色彩鲜明的短线条“拼凑”而成,整体看似杂乱无序,内部却拥有者生生流转的独特气息流动。蓝黑天空线条多呈向下的运动张势,高度倾斜的下滑线让天空整体更具向下的压迫感,进而加深了画面的压迫感。而麦田下部的线条则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张力,也象征着文森特·梵高对生命的不屈与奋斗。天空的下沉与麦田的上升使得画面气息如《星夜》一般流转一体,共同构成了梵高象征画作的流转世界。然而在麦田顶端,这股本该流转的气息却被横向的线条拦腰截断,同时截断的还有欲向远处延伸的绿色小径,对抗生命的奋斗被追戛然而止,同时被否定的还有向未来前路发展的可能。横向线条的麦田处所点缀的黑色乌鸦则更显出嘲讽与宣告失败的意味。
艺术价值
与同时期其他画家华丽的绘画相比,梵高的画作风格更为朴实,他热衷于描绘日常生活中朴素的田野生活,这也是他作品的特别之处。在这些质朴的题材中,文森特·梵高格外痴迷的,一个是向日葵,另一个便是麦田。《麦田里的乌鸦》便是梵高最广为人知以及具有高价值的作品之一,是梵高通过笔触传达强烈情感的典范之作。这样的作品,是艺术家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通过绘画的方式,纳入到作品中的典型代表。此画中还可以看到梵高的不同凡响之处,敢于用那个时代大家都不太敢用的纯光谱色画画,创作出了色彩醒目而浓烈、拥有强视觉冲击性的作品。
《麦田里的乌鸦》是梵高悲剧性自杀前创作的最后作品之一。因为这幅画拥有很多动荡元素都可以被解读为当时画家在生命最后几个月中的心理状态而常被用作艺术品反映艺术家精神状态的示例。文森特·梵高在其艺术生涯中画过很多麦田,但没有一幅像这幅画一样受到关注。虽然这不一定是他的 "最后一幅画",但围绕着这幅画的悲惨遭遇似乎赋予了它特殊的权威和价值。
重要展览
《麦田里的乌鸦》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自20世纪60年代捐赠给梵高基金会后一直收藏至今。2023年是梵高诞辰 170 周年,奥赛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大型展览,主题是“梵高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该展览是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早些时候,该展览首次在阿姆斯特丹举办。《梵高在瓦兹河畔奥维尔:最后的几个月》(展期至2024年2月4日)展出了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从1890 年5月20日搬到瓦兹河畔奥维尔至7月29日去世期间创作的 74 幅绘画作品中的 48 幅和 33 幅素描作品中的 25 幅,其中就包括《麦田里的乌鸦》。此次展览之前,该作品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没有离开过荷兰阿姆斯特丹,还有其他许多作品都是首次在巴黎进行展出。
相关事件
争议:最后一幅画
通常,人们将《麦田里的乌鸦》视作是文森特·梵高的最后一幅画,认为他是在画这幅画时饮弹自尽。田野的阴森黑暗经常被解释为梵高即将精神错乱的写照。深蓝色暗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这也被解释为梵高死亡的预兆。画中的乌鸦元素常见于恐怖电影哥特式建筑文学中,经常被用作黑暗和死亡的象征。画中麦田的位置与法国瓦兹河畔奥维尔小镇有关,而梵高在那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此外,梵高在与这幅画中描绘的地点相似的地方向自己的胸部开枪自杀,这是导致人们认为这是他最后一幅画的另一个原因。
但《麦田上的鸦群》是否是文森特·梵高的最后一幅作品很难准确判断,因为它与梵高在同一时期创作的其他画作和构图相似。在大约写于1890年7月10日的第649封信中,梵高描述了三幅油画:“它们是在动荡天空下的广袤麦田,我不需要刻意去表达悲伤和极度的孤独。我希望你能尽快看到它们,因为我希望能尽快把它们带到巴黎给你看,因为我几乎认为这些油画将告诉你我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这个国家看到的健康和恢复的力量。第三幅画是多比尼花园,这是我来到这里后一直在思考的一幅画。” 文森特·梵高的这段话引发了争议。首先是因为梵高在描述这些作品时,一方面传达了“悲伤和极度孤独”,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健康和恢复力量”时,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世界上研究梵高书信最权威的专家之一扬·胡尔斯克博士(英语:Dr. Jan Hulsker)认为,《麦田里的乌鸦》甚至不是梵高在这封信中提到的三幅作品之一。胡尔斯克博士认为,凡高在上述引文中提到的前两幅作品是《田野》和《云天下奥维尔的麦田》,而其他一些资料则认为,这两幅作品实际上很可能是《麦田里的乌鸦》和《云天下的麦田》。 这四幅作品与梵高自己对 "动荡的天空 "的描述大体符合,但由于文森特·梵高没有提供作品尺寸的具体细节(只称其为 “大”),人们的猜测一直没有结果。
胡尔斯克博士表示,梵高在《麦田里的乌鸦》之后还创作有七幅作品,他认为《多比尼的花园》和《有茅草屋顶的村舍和人物》这两幅画更有可能是梵高最后的作品。梵高学者罗纳德·皮克万斯(法语:Ronald Pickvance)在他的著作《圣雷米和奥维尔的梵高》中,通过对梵高信件的分析,支持了胡尔斯克博士关于《麦田里的乌鸦》创作时间较早的论点。皮克万斯对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将《麦田里的乌鸦》的创作时间定在了 7月7日至10日,也就是文森特·梵高自杀前两周多的时间。
1890年7月创作的《树根》也有可能是他的最后一幅画,根据 2020 年的一项调查,《树根》是在距离他当时下榻的酒店150米左右的地方绘制的。一般认为,他是在1890年7月27日傍晚去田野散步,用M629C左轮手枪自杀后回家后,于7月29去世。
失窃和损坏
1991 年,两名持枪男子闯入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偷走了馆内包括《麦田里的乌鸦》在内的大约20 件梵高的杰作。但几小时后,歹徒因不明原因丢弃了画作,画作也很快被找回。画作在盗走的时候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现已完成修复并恢复公开展出。
衍生作品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是为纪念梵高诞辰 125 周年而制作的人物传记类动画电影,电影画面以一幅幅由英国著名工作室总耗时五年制作的手绘油画所组成,描述了文森特·梵高生命中最后 67 天。影片再现了梵高油画的表现主义艺术风格,保留了油画的高明度特征和梵高画作的后印象派艺术特色。在色调上,给观众一种类似于欣赏梵高原作整体的感觉。画作的色彩也被融入叙事中,得以用色彩来讲述梵高内心的苦闷和孤独。在那里,一条绿色的田间小路越来越深入黄色的麦田,表现出一种野性的夸张,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焦虑和紧张气氛,为影片中梵高的自杀作下铺垫。
画作评价
澎湃新闻:《麦田上的乌鸦》,在完成这幅作品后不久,那个天才的画家,死于意外的枪伤。那沸腾的黄色,魔幻的黑色,狂躁的蓝黑,就成了文森特·梵高对世界最深刻,也是最后的告白,更是他构筑自己心灵净土失败的遗书。
文艺生活:《麦田上的乌鸦》是梵高生命后期的代表作品,描绘了雨后的麦田和乌鸦。本文从画面的麦田展开分析,激越不安的笔触,色彩的对比张力,死亡的阴影等方面来解读梵高质朴而纯真,孤寂而热情,充满压抑,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Wheat Field with Crows.vggallery.com.2023-11-14
Wheatfield with Crows.vangoghmuseum.nl.2023-11-14
..2023-12-16
..2023-12-16
..2023-12-16
印象主义.中国美术家网.2023-12-22
象征主义.河南博物院.2023-12-22
Vincent van Gogh Final Paintings.howstuffworks.2023-11-14
..2023-12-16
Introduction to Wheat Field with Crows.OilPaintingBlog.2023-11-14
Vincent van Gogh’s Last Painting?.dailyartmagazine.com.2023-11-14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作者背景
时代背景
创作过程
画作内容
艺术鉴赏
象征性
路径
麦田
天空
乌鸦
构图
色彩
笔触
艺术价值
重要展览
相关事件
争议:最后一幅画
失窃和损坏
衍生作品
画作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