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河是
淮河中游的一条支流,全长112公里,流域面积1233平方公里。它发源于
临泉县庙岔镇西部奶奶庙,自西北向东南流,古称“古水”。谷河源自安徽省临泉县西北部
姜寨镇,东南流至大田庄进入
河南省新蔡县境,再经
棠村镇东、元桥村北后再入临泉县境,继续东南流,经临泉、
阜南县边界,至阜南县城南董庄村左纳
界南新河,最后至
中岗镇西南注入蒙河分洪道。谷河是淮河中游左岸注入
蒙河分洪道的一条支流。
又称“蒙河”。淮河北岸支流。在安徽省境内西北部。源自临泉姜寨乡,在大田庄进入河南省,至油店集复出
临泉县,地跨阜南、
颍上县两县,自阜南城关(薛集)流经谷堆寺、
王化镇、中岗、黄岗至上县南照集入
淮河,全长112公里(安徽省境内98公里),流域面积为1233平方公里(安徽省境内1080平方公里)。建国前,谷河浅窄多草,不通航。建国后,1953年拓宽挖深
薛集至谷堆寺河段;1951~1953年拓宽挖深中岗至南照集河段;1 963~1965年又裁弯挖深王化至黄岗河段。经数次治理,谷河底宽达24米,水面比降1/7000,排涝流量31~224立方米每秒。薛集以下每年有6个月可通航10~100吨级船舶。建有
焦桥镇、油店、
谢集镇3处蓄水节制闸。
谷河 源于姜寨集南小朱庄。东南过田桥口入
河南省新蔡县,过土桥到王老庄又入县境,过焦桥闸到冢子湾,北纳双港沟,南流经谢新桥、谢老桥(双贞石桥),再东南经兴隆桥、魏堰桥,东流经高堰桥到赵桥入
阜南县境,经公立桥、苗寺到
中岗镇汇入蒙河。全长112公里,总流域面积846平方公里。境内长47、5公里,流域面积397平方公里。经1964年治理为三年一遇标准。
苇河 源于李铁集南。东南流经秦桥、谢桥、明桥、宋集、沟湾、裴集、朱集、青石桥、利民闸、马桥、李老庄桥,过栾庄桥折而南流经李营桥、刘庙台闸到董庄南入谷河。全长41、7公里。
双港沟 源于迎仙店西韦老庄。东南流经郑小庄到安平楼分两支
双流区并行。北支经明坡底、双港闸,南支经凤凰桥、五里桥到大郝庄东与北支汇合,南流至冢子湾入谷河。全长26、2公里。
马楼大沟 源于
新蔡县化庄。东南流由任赵庄西北入境,经马寨北、马楼南,至桥口南绕王庄向东北到胡小庄东入谷河。境内长15公里。
。流域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作物生长。谷河流域农作物主要原因有小麦、水稻、大豆、高梁、玉米、红芋、棉花为主。谷河流域现状林草覆盖率良好,陆生植物、水生植物皆为
淮北平原常见种,无珍稀植物。饲养动物、野生动物、水产类为淮北平原常见种,无珍稀动物。
自西北向东南流,流经
临泉县姜寨镇,在姜寨镇大田庄进入
河南省新蔡县境,流经
棠村镇杜营、
化庄乡于桥和向寨,至油店集西北,复入临泉县境,经
张新镇至范小庄东进入
阜南县,过公桥集至县城南的董庄,
界南新河自左岸来汇,以下谷河基本东流,于中岗注入蒙河分洪道,经颍上南照汇入
淮河。
谷河流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水汽来源主要为
东海、
南海和
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多年平均降雨935.6mm,年
降水以夏季最多(6~8月份),春季次之(3~5月份),秋季较少(9~11月份),冬季最少(12~2月份),占全年雨量的47.6%,23.6%,22.6%和7.2%,其特征为夏季雨水集中,冬季最少。谷河流域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
北亚热带北侧,暖温带南侧,同时也是地貌、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区划分界线通过的地方。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水热组合条件较好。
河道全长112公里,其中
临泉县境58公里,
阜南县境40公里,河南
新蔡县境14公里;流域面积1233平方公里,其中皖境1080平方公里,豫境153平方公里,均为平原,上游地面高程40米,下游地面高程一般为30米;本干龙王庙至
界南新河段,长63.3公里,河底宽10~16米,深3.4~4.2米,水面比降1/7000,排涝流量31~224立方米每秒,界南河口以下河段进入谷河洼地,河床开阔。河道上建有焦桥、油店、
谢集镇三处蓄水节制闸。
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上游比降较大,洪水峰型尖瘦,至中下游,由于比降较缓,且受分洪道洪水顶托,洪水过程变得较为矮胖。受下游河道排水能力的限制及下游洪水顶托,洪水积滞难下,往往造成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谷河流域中下游,防洪除涝标准低,沿淮
洼地经常积水成灾,洪涝灾害频繁,生产受到破坏,严重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
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区已初步建立了城乡防疫网。已消灭和基本消灭的传染病有天花、
猩红热、
斑疹伤寒、
黑热病;初步得到控制的传染病有
白喉、
脊髓灰质炎、
麻疹;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有
痢疾、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本区主要的地方病主要有地方性氟中毒和
碘缺乏病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