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鳜
鲈形目鮨科鳜属鱼类
暗鳜(学名:Siniperca loona Wu),俗名铜钱鳜, 为鲈形目鮨科鳜属的鱼类。体侧扁,背部呈弧形,口端位,上下颌几等长;口较小,上颌后端达眼中部。眼大。鳃耙6~8。侧线鳞64~70。幽门垂10个左右。体色深暗。个体小,常见为60~120毫米。分布于长江、珠江及闽江等水系,栖居山溪的缓水区。模式产地在江西河口。
形态特征
体较短,呈卵圆形,侧扁。背部隆起,腹部下凸。眼大,侧上位。眼径大于眼间距。吻长约等于眼径。口大,端位,斜裂,具一辅上颌骨。上颌骨末端达眼中部以后,下颌稍长于上颌。 上下颌、犁骨及口盖骨上有细齿,犬牙很弱,排列成对。口并拢时,下颌前端的齿不外露。前鳃盖骨的后缘有细齿,下缘有2-3根大刺。间鳃盖骨的后下缘有细齿;后鳃盖骨的后缘有两个大刺,下缘后段光滑无刺。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之间具浅缺刻;背鳍硬刺长度通常短于软鳍条长。胸鳍圆形。腹鳍近胸位,第1根鳍条为硬刺。尾鳍圆形。体被小圆鳞。侧线浅弧形,伸达尾基,侧线有孔鳞102-113。体色棕黄,体侧色暗或杂有不明显的深色斑点和浅黄色短斑纹,有时在侧线后部近尾柄处有一眼斑。各鳍灰色,奇鳍上有数列不连续的黑斑点。
生活习性
为小型湖泊定居性鱼类,喜栖息于清澈的流水中。生活在水体中上层,肉食性鱼类,以小鱼、小虾为食。
分布范围
在中国,分布于长江、珠江及闽江等水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江西河口。
繁殖习性
鳜的性成熟年龄,雄性1冬龄,雌性2冬龄,北方地区的稍晚,一般雄性2冬龄,雌性3冬龄成熟。生殖季节为每年5月中旬至8月份,6月份为盛产期。产卵适宜水温21-23度。鳜通常聚集在水草和芦苇丛生、水流平缓、底质坚硬的湖岸或浅滩水中产卵,并多在夜间或黎明时分进行。鳜属多次产卵型,产卵可持续4-8小时。卵稍具粘性,有油球,比水稍重,在流水中呈半漂浮状态,在静水中往往沉于水底或粘附于水草上。卵径1.2-1.4mm,卵膜坚厚。受精卵经43-62小时孵化出膜鱼苗。孵出3-4天卵黄囊基本消失,可以开口摄食活饵料;第5天鱼苗达5mm。
经济价值
小型经济鱼类。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24-08-20
暗鳜.中国物种编目数据库.2024-08-20
暗鳜.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2024-08-2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习性
经济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