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安公园南界龙华西路,北临中山南二路,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竹为主的江南庭院式公园。原为
清代张姓私园,
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东安苗圃,面积1.13万平方米。
1980年开始将苗圃改建为公园,并征用临近土地7000多平方米,1983年5月1日局部开放,1984年"
国际劳动节"节全园开放。该公园曾获1986年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优秀设计
三等奖和1986年
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
二等奖。
上海东安公园是一座以竹为主的江南庭园式公园。公园布局采用传统院落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植物、地形、水面、建筑等园林要素组成自然、简洁的园林空间。运用小中见大造园手法创造多种园林意境,避免了单调、俗套。洞门、漏窗、游廊相连,构成重重深院,曲折幽深,环境优雅。园内花墙环绕,院落布局时而幽深,时而开朗;植物种植时而翠竹掩映,时而花木茂盛。园内植物以竹为主,遍植
箬竹、
紫竹、
斑竹、
凤尾竹、
菲白竹、印度竹、镶碧玉竹、
桂竹、茶竹、
孝顺竹、
佛肚竹、
琴丝竹、大、小观音竹等15个品种、400余丛,大小高低,错落有致。各院、亭、轩内均设有以
太湖石砌的
茶花、杜鹃、牡丹等花台、花坛,周围配植四季常青的
夹竹桃属、香樟、
龙柏等。风格独特的翠竹楼、芳竹亭、红杏亭、千里亭、伏枥轩;栩栩如生的
百花仙子、婀娜多姿的孔雀姑娘
玻璃钢雕塑;水质清澈的翠竹湖、观鱼池、山泉溪、壁泉及新颖别致的
儿童乐园等二十多处景点分布在各个院落,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立体画卷。
大门、第一重院落:园北正门采用居民住宅式的垂花门,设计独具匠心,三面青瓦粉墙,植以丛丛翠竹。中间筑一个居民住宅式小巧的垂花门,不加繁琐装饰,显得朴实无华。门内则是一个以花卉、
假山石布置的小庭院。向左折就步入了环以翠竹,绕以流水的"水竹院",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小庭院正南透过墙面上的花格窗,内园景色隐约可见,但无门可入,收到可望不可即的效果。水竹院左右粉墙上有各式漏窗,并有门洞通向西侧第二重小院落。
翠竹楼:第四重小院内一潭水池,倒映着周围景色,池畔立一座妙龄少女的雕像。翠竹楼就位于小院的西北,楼前一潭碧水,水上有汀步和小桥。楼为二层四开间,混合结构,面积约200平方米。楼内的桌、椅、凳、画、挂落、吊顶、护壁皆为竹制。楼门悬挂一幅半圆筒形竹联,镌刻
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句;为沪上书法家
张森所书,起
张僧繇的作用。凭栏俯眺,竹影翩翩,全园景色尽收眼底。
贾迎春院:园西南迎春院四周饰粉墙,墙上设花格漏窗,有一圆形门洞与其它院落相通。园内植榆树、香樟、
雪松属、桂花等树木。院内有一轩、一亭、一廊。轩名"伏枥",坐北朝南,混合结构,面积约160平方米,轩东有游廊和千里亭相连,游廊和千里亭均为混合结构,小青瓦结顶。这一组建筑是老年游人游憩之所,轩亭的名称寓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合欢亭:园西南角建一只重檐八角合欢亭,全部竹结构,翘角,亭内为竹扶栏、竹凳。亭四周树木茂盛。环境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