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
混乱刃齿虎是一种已灭绝的有袋类哺乳动物,生存在史前的
南美洲,是一种大型地栖肉食动物,曾经与剑齿虎一起生存并竞争。但袋
剑齿虎实际上是一种有袋类哺乳动物,不属于
猫科,甚至不属于
食肉目,只是由于发生了趋同进化而外形酷似剑齿虎。
袋剑齿虎的体型不是很大,其中最大的种(Thylacosmilus atrox)身长约2米,体重250公斤,相当于雄狮甚至老虎的大小,是
袋狼的8倍。虽不够高大,但它们也拥有壮实的身体,尤其是前肢。它们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无疑是头部——两颗长达15厘米的剑齿深深埋入上颌,几乎与头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下颌则向下伸出了巨大的护叶,其发达程度也是当年的
猎猫科动物所望尘莫及的。这样的护叶虽有利于保护突出的剑齿,但同时也增加了
骨折、感染的危险,而且还造成头部变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动的灵活性。作为
有袋类的成员,它们与
袋鼠一样长有4对
臼齿,而大多数哺乳动物,也就是“
真兽下纲”一般有3对。另外,雌袋剑齿虎很可能像
袋狼一样长着向后开的育儿袋。和所有早已灭绝的生物一样,人类对它们的颜色一无所知,有的复原认为它们像狮子一样浑身土黄,也有的复原赋予它们袋狼的漂亮条纹或
袋獾的黑底白斑。但不管怎样,它们在活着时肯定是最令人惊叹的动物之一。
袋剑齿虎可能是当时南美
食肉目中的最强者,发达的剑齿和强劲的身体使它们能够
捕食当地的绝大多数食草动物,甚至包括大型的
南方有蹄类和贫齿类。由于双颌缺乏力量,它们 很可能用颈部帮助完成咬击和进食的动作,这点使它们更增添了几分古怪色彩。很奇怪的是,袋剑齿虎和其他
南美袋犬类动物并没 有把昔日霸主
恐鹤挤到灭绝的边缘,而是两者在数百万年间达成了一种和谐共处的境况。相比之下,和巨型
不飞鸟类似、曾在
古新世的旧大陆煊赫一时的
冠恐鸟属在食肉的真兽类崛起之后很快便销声匿迹。或许正如著名古生物学家
古尔德所说,哺乳类的统治地位并不是天经地义的,只是环境变化促进了它们的崛起——而在南美这样的地方,鸟类成功地压制了哺乳类长达数千万年之久。作为强有力的食肉动物,袋剑齿虎与鸟类分享了统治地位,但却始终没能惟我独尊。
到了300万年前的
上新世末期,
巴拿马地峡隆起,南北美洲被连接起来,北美的各种哺乳类——包括
美洲豹和
斯剑虎开始气势汹汹地向南方挺进。由于
北美洲和旧大陆一样在数千万年间历尽沧桑变化和物种间的激烈竞争,久经考验的北美动物也使得“天堂”中的南美动物看起来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
有袋类自然难以与这些强大的入侵者相抗衡。于是,很快地,袋剑齿虎就和众多南美土生动物一起被扔进了生物史的垃圾堆。但是化石证据显示,早在北美哺乳类进入南美前,袋剑齿虎就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原因是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