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不仅风光秀丽,其
崖墓更是中国独有。崖墓葬是古越、僚人特有的丧葬形式,也是我国最古老、最特别的葬法之一。
古人经受了太多的战争和灾害之苦,梦寐以求的就是宁静和太平,先辈的遗愿选择了将祖先安葬于凌空绝壁之上的崖葬,让祖先在一个青山环抱、碧水环绕、宁静幽美的环境中得到永远安息。当时的人坚信:"弥高者以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报",他们就把祖先的棺抬上溪流边陡峭的绝壁,放置在几乎与水面垂直的天然岩洞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悬棺景观。
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仙水岩一带的悬崖峭壁之上。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
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市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龙虎山崖墓的基本成因。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隐约望见一个个岩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这些
崖墓大多是二千五百多年前
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星星点点,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数以百计。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一九七八年,
江西省的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对仙水岩的崖墓悬棺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遗物。其中墓 葬人骨架16副,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工具、古乐器等220余件,经测定,发掘的实物距今至少有2100余年。崖墓葬盛行崖洞合葬和群葬。在水岩、仙岩、仙女岩、谷子岩等处,每处都有十几座到数十座不等的崖洞墓。这崖洞墓中,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等几种类型。其中一
崖墓,洞宽50余米,墓室规模巨大,内置十副棺木,显然是大家族几代人的聚葬之所。悬棺棺具有扁圆形、圆筒形、长方形、顶盖式和屋脊形等几种,多用巨木割挖空而成,木料多为
楠木。随葬品多用仿铜礼器、兵器、陶器、竹木、骨玉和石器等,忌用金属器皿,这是当时生活在
鄱阳湖东部水系的干越人的古老葬俗,也是流行于中国长江以南许多省区以及
台湾省和一些
太平洋岛屿的悬棺葬的起源。
由于龙虎山崖墓下临深渊,地处绝壁,悬棺是怎样安放上去的,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个谜,龙虎山崖墓也因此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有人说这洞里的东西,是神仙用金丝线吊上去的;也有的说这洞是装的是无字天书、金银财宝。
一千多年前,宋代理学家
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宋人王文卿有诗云:“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当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
崖墓的遗憾。为了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龙虎山管理局悬赏30万元,却至今没有得到一个入情合理的解释。
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
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2500多年前
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至50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
当飞云阁前的声声爆竹响起,
唢呐奏出了道家乐章,表演者便自峰顶轻轻腾空跳起,沿着垂直悬挂到江面的绳子攀缘而下,灵活的身躯在空中表演出许多令人惊叹的高难度动作:一会儿似狼奔豹突,一个倒栽葱滑下三、四米;一会儿如春燕展翅,矫健的身形横挂在绳索上;一会儿如猿猴攀缘,手展彩绸当空舞。当他们下滑到接近削壁中间的岩洞时,只见他们剧烈地摇晃绳索,借着
惯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窜入洞中。然后是地面上的
楠木悬棺缓缓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时,岩洞里的人用短索牵引,地面的人则大幅度地摇晃绳索,借着悬棺在半空中左右晃荡的惯性,找准时机,上下合力把悬棺送入洞中。
这些精彩的表演对表演者来说可能是熟能生巧而驾轻就熟,但参观者却觉得惊心动魄,提心吊胆地为他们捏着一把汗。每当他们完成一个动作,全场都会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以表庆贺。据说三位表演者都是当地艺高胆大的药农,祖祖辈辈都以采药为生,在他们身上,或许能找到千古难谜的答案。
龙虎山位于江西
鹰潭市南郊,按照"北孔(
孔子)南张(
张道陵)"的说法,曾是张天师修炼宝地的龙虎山就是我国
道教的发祥地。龙虎山的区域内有99峰、24岩,蜿蜓流淌于群山之间的是水色清漪的仙水溪。
悬棺遗址位于仙水岩一带。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
泸溪河。临水悬崖绝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二千五百多年前
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50米。在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直到七十年代末,
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利用吊篮和
云梯进洞,才将这个谜解开。考石工作者入洞后,对悬棺葬进行了科学清理,出土了大批遗物。其葬制盛行崖洞合葬和群葬。悬棺棺具形制有扁圆形、圆筒形、长方形、顶盖式和屋脊形等几种,
贵溪市悬棺是
武夷山市地区悬棺葬的代表,所处年代为3000年以前的
春秋晚期,是当时生活在
鄱阳湖东部水系的干越人的古老葬俗,且是流行于中国
长江以南许多省区以及台湾和一些
太平洋岛屿的悬葬的起源。这里悬棺数量多,随葬品丰富,其科学研究价值之巨大,素为海内外学者瞩目。
龙虎山仙水岩,有成片的千古
崖墓群,绝壁之上,玉棺悬空,神秘莫测,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墓葬距今2600余年,为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越人所为,数量之多,位置之险,造型之奇特举世罕见。百米悬崖绝壁之上的洞穴中棺木是用什么办法放置进去的?古越族人为何要将先人安放洞穴之中?什么人才能享受此种殊荣?成为千古之谜,至今未能破解。龙虎山崖墓数以百计,全部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整个崖墓群如一幅巨大画卷紧密相连在一起,极具神话色彩。龙虎山崖墓群是中国最早的崖墓群,是中国崖墓的发源地。除最集中的仙水岩有上百座外,
马祖岩、金龙峰以及周围地区均有零星
崖墓。它们的位置几乎都在悬崖峭壁之上,高低不等,远远看去大小不一,随着洞穴的变化而变化,形成奇特的景观。 79年,
江西省博物馆新馆考古队和
贵溪市文物陈列室对
仙水岩崖墓群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联合发掘工作。在这次发掘中,共清理了18处鹰岩墓,发掘了棺木37具,较完好的人骨架16副。出土了陶器、原始的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纺织品、纺织具、乐器等220件。这些都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有一副保存至今仍完整无损的干尸。毛发皮肉和连接骨骼的盘腱均已消失,脱了节的骨头像大小珍珠似的镶嵌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人的完整骨架。贵溪崖墓出土的220件珍贵文物,有陶器、纺织工具、
古琴等。其中陶器就有124件。这些陶器做工精细,不仅反映了当时手工工艺水平之高,而且根据其造型和陶纹就能准确地判断其所属年代。现陈列在贵溪文物馆中。